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补阳还五汤:中风 面瘫 口眼歪斜】

【补阳还五汤:中风 面瘫 口眼歪斜】

时间:2018-12-30 13:06:40

相关推荐

【补阳还五汤:中风 面瘫 口眼歪斜】

中风,王清任认为呢是元气亏虚。

打个比方,就好比半边轮胎没气了,车子就歪下去,气一足,立马直起来了,就像人口眼歪斜一样,气不足,嘴巴讲话就漏风,气一足,就正回来了。

嘴角流口水也是气虚不能固摄津液,你看什么样的人容易流口水?

第一,小孩子,十个有九个会流口水,中医讲,小儿脾常不足,不足就意味着虚弱,也就是说小孩子还没发育完全,元气还没充满。

第二,老年人,《黄帝内经》里说,人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人的元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亏虚,元气不够了,像树老了叶子会掉落。老年人形体已衰,还没讲几句话呢口水就先掉下来了。

中风,自古以来,多从风火痰湿论治,而王清任独辟蹊径,这位清代医林怪杰用毕生经验总结出四个字:补阳还五。正常人的元气是十成,虚累的人能剩下七八成,如果再弱呢,就剩下六成,就老容易打困,看到凳子想坐,看到床想卧。剩下五成的时候,立马手麻半边身体用不了,身体的能量啊,只够一半用,所以干脆把一半归并到另一半,免得两边都用不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补阳还五,就是把十成元气中失掉的五成补回来。

所以王清任主张重用黄芪。

他在《医林改错》中强调,“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在他的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多达一百二十克。

相传,王清任在京城行医的时候,当时的军机大臣患了中风,用祛风的,化痰的,清火的,通经络的,没有一样治的好。王清任一来,接过方子一看,里面也有用到黄芪,但只有寥寥十几克,他就在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家属一看,如此大剂量,不禁吓了一跳。

王清任就说了,中风,是元气不足,就像一个人,渴的饿的已经受不了了,你用树叶沾一点水给他喝,用筷子挑一粒米给他吃,饱的了吗?饱不了。欲起千金之石,必用千金之力,你要把全身的元气补回来,需得百克以上的黄芪。

结果呢,这大臣吃了王清任开的方子,一剂下去,手有知觉了,吃到第三剂的时候,能下床走动了,再吃十剂,没事了。

补阳还五汤: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中医上有一句话叫气虚莫少,就是说治疗气虚,黄芪是必不可少的。

黄芪补气,通过益气来通络,来活血,体现出气能行血,就是说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我们身体里的血属阴,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重用黄芪补气,自是气壮血行了。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它们是四大金刚,瘀血堵在血脉管道里头,就像你家里有一团垃圾,扫帚一扫开就没了,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一活血,它就消了。

再加上归尾、地龙更有通经疏络之效。

当归是古人最爱用的药材之一,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十方九归,就是十个方子里面有九个都用到当归。

现在我们通常用全当归,实际上古人是很讲究的,他们把当归分成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不同的部位,药用功能各有不同。补血止血用当归头,补血养血用当归身,活血破血用当归尾,王清任这里取的是当归尾。地龙就是蚯蚓,蚯蚓它是软体动物,没有爪牙之力,也没有强大的筋骨,但它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它可以在土壤中钻来钻来,来去自如,为植物疏松土壤。

所以蚯蚓能通经活络,善于奔走,将黄芪之气周行全身,将赤芍川芎等活血祛淤之效带至需要之处。

为什么要活血化瘀?

所谓瘀血只是标,元气亏虚才是本,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所以把气补足了以后,还要再用点活血化瘀的药,帮你把瘀血通开,中风的症状就慢慢好转了。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的传世名方,也是中药队伍中赫赫有名的战将,领军者为黄芪,是恢复元气的动力,其他破血逐瘀药在黄芪的率领下组成了一支目标一致的攻坚队伍,主攻方向补气、活血、通络,对气虚血瘀导致的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最为适宜有效。

这个方子呢,用的时候可以先从30克黄芪开始,如果效果不明显,再逐渐增加药量。

民国神医张锡纯在评价这方子的时候,说这方子是不错的方子,医家用的效果都不错。但大家一定要记住,要气虚才可以用,如果你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又黄腻,一派上火的症状,就不要用了,容易用错,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清火、化痰的思路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