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怎么区别 ?

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怎么区别 ?

时间:2019-05-18 09:55:27

相关推荐

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怎么区别 ?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5.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精品。

6.脾胃湿热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脾气絮乱的情况,具体的表现为腹泻、黄疸、水肿、痢疾还有肌肤出现荨麻疹。有关于脾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主要吃清热祛湿的中成药,这类中成药多用祛湿性凉清热的药材。

二妙丸主要由苍术、黄柏组成,苍术有着健脾祛湿的功效,黄柏就是苦寒之物有着很好的清热燥湿的功效,两药一起使用治疗湿邪化热导致的脾胃不和引起的食欲不振,还有热邪太过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及丹毒。还能治疗因为湿邪下注导致的妇科疾病。

黄疸茵陈颗粒主要用茵陈,茵陈有着清热利湿健脾的功效,中成药中再用黄芩和大黄与茵陈同用,这两味药苦寒之性非常大,能祛湿燥湿还能清热,去除体内毒气。黄疸茵陈颗粒在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疾病效果特别好,能治疗黄疸和黄疸型肝炎。

藿香正气水由广藿香精油、炒白术、白芷、厚朴、茯苓、半夏、陈皮等多种药材组成其功效有着去湿热的作用,并且可以用来夏天去除暑湿之邪。预防中暑以及肠胃疾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着醒神治疗头痛,还有浑身酸痛的作用。

五苓散主要由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组成,其中茯苓、白术、泽泻、猪苓都有着非常好的祛湿的作用,并且可以一起制成四苓散能很好的祛湿渗水,但是五苓散中还配伍桂枝有着解表的功效。五苓散能有效的化水去湿热,健脾的功效。

加味香连丸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木香、厚朴、吴茱萸、延胡索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能化湿滞,治疗因为湿邪阻滞导致的疼痛疾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