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_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_怎样才能根治小儿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_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_怎样才能根治小儿麻痹

时间:2021-08-21 12:54:08

相关推荐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_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_怎样才能根治小儿麻痹

对于急性弛缓性麻痹这一疾病,相信很多人对此都很陌生,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那么,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什么样的一个疾病呢?如何诊断呢?对于这么个问题想了解的人也是很多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急性弛缓性麻痹如何诊断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表现为驰缓性麻痹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其危害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在近日世卫组织举办的一个有关小儿麻痹症的研讨会上,小岛和伸说,尽管西太平洋地区已于2000年宣布小儿麻痹绝迹,但鉴于全球最少仍有4个国家有地区性的小儿麻痹症,因此仍需对该疾病保持警觉。他表示,在全球宣布小儿麻痹绝迹那一日来临前,西太平洋地区仍可能有输入小儿麻痹病毒的风险,因此,急性弛缓性麻痹个案监察和全球小儿麻痹化验室网络仍需要保持高度敏感。

临床给小儿口服小儿麻痹灭毒活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临床服用这种疫苗安全、方便、免疫力强而且维持时间长,极少有不良反应,深受广大父母的欢迎。我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计划的服用就能使小孩产生良好的免疫力。预防小儿麻痹症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应该注意小儿平时的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两小时)。

另外,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也是切断传染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至于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临床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加以预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3-0。5毫升,注射后一周内可以使发病者的症状有所减轻,如果被感染2-5周后仍未发病者,说明被动免疫是成功的,小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此外,当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给小儿做扁桃体摘除手术,避免拔除龋齿,同时不要带孩子去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吃苍蝇叮咬或污染的食物。

父母朋友们如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按计划服用疫苗,加强对小儿麻痹症的防范,相信对您小孩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2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急性弛缓性麻痹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分类标准:当前我国进入消灭脊灰最后阶段,必须把特异性诊断放在首要位置,实行以病毒学为基础的病例分类方法实属必要,即分离到脊灰野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才是确诊的“脊灰病例”,以提高病例诊断的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如果不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将无法证实消灭脊灰的目标是否达到。而以前使用的分类方法对于脊灰病例的定义为:急性弛缓性麻痹有如下任何一种情况,即诊断为脊灰病例:

(1)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2)与脊灰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

(4)死亡病例;

(5)失访病例。在使用新的分类方法对无粪便标本,而又有残留麻痹,死亡或失访的急性弛缓性麻痹即不能归入确诊病例,也不能排除,因此称之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如果太多的急性弛缓性麻痹最后被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则意味着监测工作的失败。总之,新的病例分类标准对确诊的脊灰病例定义为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并将急性弛缓性麻痹分为确诊、排除和临床符合病例三类,排除病例中包括疫苗相关病例。

以上就是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的内容,通过以上的介绍后,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若是发现有这一症状的话,也没有必要着急,等待诊断后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断。更多的知识可以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3老人弛缓性便秘的食疗方法

许多老年人都深受便秘的困扰,由于致病的原因不同,老年人的便秘也分不同类型。一般老年人由于摄入食物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不能产生便意。同时,由于年龄的关系,协助排便的肌肉无力,也会造成便秘。这些老年人一般患的是弛缓性便秘。

弛缓性便秘的饮食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调节,增加粪量,刺激肠蠕动,增强排便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是:

主食吃些粗粮,有条件的可以吃一些麦片。

辅食中,要多吃些富有纤维素的食物。如有皮的水果,有茎叶的蔬菜或笋、瓜果。有些食物,如生萝卜、生葱、大蒜、白薯(地瓜、甘薯)等,能增加肠道的蠕动,起到通便的作用。

炒菜时,适当地多加些脂肪或植物油。脂肪分解后,能产生脂肪酸,也可以刺激肠道蠕动。

润肠的食品,还有蜂蜜、芝麻、核桃。

每天早晨喝些温开水、淡盐水、果汁,能保持粪便中的水分,使大便软润。

经常吃一些“琼脂”制品。琼脂是植物胶的一种,通常称为“洋粉”、“洋菜”。它是由海产的石花菜类制成的,在西餐的冷食中经常用到,也属于纤维类的食物。它能在肠道中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膨胀,增加大便量,刺激肠壁,引起便意。

经常便秘的老人,可以服用维生素B1,每天15毫克。

4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检查手段

麻痹性斜视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伴随颅脑疾病时,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

1.一般检查

(1)视力及屈光检查:有些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视,手术矫正眼位后应作必要的弱视治疗,此外,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前即应矫正屈光不正。

(2)眼睑运动的检查:动眼神经麻痹可合并上睑下垂,Marcus-Gunn综合征的下颌侧动伴眼睑下垂,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周期性的睑裂变小与开大,内分泌性眼外肌麻痹的睑裂开大与上睑迟落,Duane综合征的眼球后退,睑裂变小等等。

(3)神经科辅助检查: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必要方法,尤其对后天性麻痹,如患者表现有同向运动和异向运动障碍时,应请神经科医生协助检查。

2.眼位检查

观察眼位是对各种类型斜视最有用的初步检查,对于非共同性斜视从理论来讲,任何眼外肌的功能不足都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眼位偏斜,其方向是向受累肌肉作用方向的对侧偏斜,但如果麻痹程度轻微,眼位被融合反射所控制时,则可仅表现为隐斜,外观并无显斜表现。

3.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受限是非共同性斜视的主要体征之一,也是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之点,对于重度麻痹所造成的眼球运动受限不难认出,但在轻度麻痹病例,第一眼位可能不表现眼位偏斜或仅有轻微偏斜,如只靠肉眼或仅观察单眼运动,往往不能发现异常,必须注意检查双眼共同运动时的受限情况,因为,当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配偶肌将表现出过强的运动,所以眼球运动检查应包括单眼运动检查和双眼运动检查。

4.代偿头位的检查

代偿头位虽然是非共同性斜视的体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的非共同性斜视都有代偿头位,这是因为时间较久的眼外肌麻痹继发共同性以后,原来的代偿头位姿势可以发生改变;某些先天性或陈旧性眼外肌麻痹可以形成单眼抑制或弱视,使代偿头位消失。

5.遮盖共同试验

又称遮盖协同运动试验,是根据Hering法则即等量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配偶肌而设计的一种定性检查法,用以区别两眼分别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及两眼运动功能是否协调,也可确定原发和继发偏斜。

6.复像检查与分析

复视检查的目的,一是判断麻痹肌,二是判断疾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效果,可与客观检查的眼位及眼球运动相印证。

7.歪头试验

用以鉴别斜肌和直肌麻痹的一种简便检查方法。

8.单眼和双眼注视野检查

单眼注视野检查和双眼注视野检查都是利用弧形周边视野计对1条或1组配偶眼外肌进行的定量运动检查,也是一种通过患者主觉来判断麻痹性斜视的方法。

9.被动运动试验

被动运动试验又称Dunnington-Berke牵引试验、眼球转动牵引试验、强迫转眼试验、牵拉试验等,是一种鉴别粘连性、麻痹性或痉挛性眼球运动障碍的试验。本法还应作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术前的一种常规检查。

10.垂直肌肉麻痹有以下四种诊断法

包括:①Parks三步检查法;②Schwarting三点试验;③Helveston二步检查法;④Urist三步检查法。

11.Hess屏与Lancaster屏检查法

(1)Hess屏检查法是用以协助检查两眼球运动时神经兴奋的相对状态,可查出功能不足的肌肉(麻痹肌)及功能过强的肌肉,是一种具有定量意义的检查方法。

(2)Lancaster屏检查法测量移位度数,即为斜视的实际偏斜度。

12.斜视度测定

斜视的定量检查对于观察病情变化、设计手术以及评价手术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5怎样才能根治小儿麻痹

感染小儿麻痹症后,家长应警惕小儿麻痹症的危害,防止小儿麻痹症对患者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小儿麻痹症都有哪些危害?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下面来介绍一下怎样才能根治小儿麻痹。

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

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3、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 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 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

(4)延髓型瘫痪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