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鸦片战争 若全由林则徐指挥是否有所改观?答案是否定的

鸦片战争 若全由林则徐指挥是否有所改观?答案是否定的

时间:2023-08-10 11:30:19

相关推荐

鸦片战争 若全由林则徐指挥是否有所改观?答案是否定的

鸦片战争为我国近代国耻之始,若要谈鸦片战争必然绕不开一个人物,那便是林则徐,林则徐的历史评价极高,有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之称。往往在说到鸦片战争失败之时,林则徐被罢免也会算作一个原因,但本文便假设一下,鸦片战争若全由林则徐指挥,会不会有一些变数。

鸦片战争时,中国与西方在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巨大差距,这客观的差距是换了谁都不可能短期弥补的,这点中方指挥官无论是林则徐还是其他人都无法改变,所以此点倒不必多谈,我们来看林则徐比其他人对英国多了哪些了解。

林则徐虎门销烟,举国称赞,相对于同僚他的眼光有两处领先之处,一是他已经通过一些翻译来的资料得知了英国的具体位置,至少不会出现问出英夷和我大清有无陆路往来的问题。二为他从一些资料中知道了英国是一个常常对海外进行殖民战争的国家,当然他应当还不知道殖民战争的性质是什么,但他已经知道了英国有一定的实力。

以上是要称赞林则徐的地方,但是,这些了解对整个战局并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因为林则徐对世界的了解依旧没有突破中国古代的大背景,他虽然认为英国应当有一定的实力,他基于中英两国路途遥远,认定英国绝对没有能力投入多少兵力,至多也就来几艘小船,中国应对起来绰绰有余。

他不知道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个在全球都有殖民地并且早已征服了整个印度的超级帝国,英国为了轰开中国国门,派遣了16艘军舰,4艘武装轮船,1艘运兵船和27艘运输船,整场战争投送了约两万兵力,义津的舰队都顶到大清国脑门子上,林则徐仍然以为不过虚张声势,两国道路如此之远,不可能真来这么多,并且把这个观点上报了道光皇帝,让原本有些紧张的道光皇帝认为万事大吉,以至于延误战机。

孙子兵法有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事实上当时大清国上下包括林则徐在内都是"不知彼"。常为后世耻笑的一种观点是说英国人军服穿着紧身,所以弯曲不便,必然不擅长陆战,这种观点竟出现在出自林则徐上奏给道光的奏章!

这件事其实也直接表明林则徐对英军实力可谓一无所知,当时西方的军队已经普遍实行了征兵制,士兵服役时间为3~6年,并且建立了预备役制度,在经过拿破仑战争洗礼之后,形成了由军、师、旅的合成军建制,步、骑、炮合成编制的近代化作战体系,纵然武器相同,其科学化、职业化程度也不是清朝方面破旧的八旗、绿营可比。再加上清朝东南部可谓承平日久,兵不喜战,在鸦片战争期间竟然出现过敌军一到,清方士兵竟集体向指挥将领讹诈钱财,否则便不肯出战。

这种大背景下,林则徐也是无法短期有所改变的,而且由于"不知彼",林则徐提出了的战术也不过书生议兵罢了,林则徐计划中对付英国舰船的方式大体上仍是二百多年前明朝对付荷兰、葡萄牙船只的那一套,以绝对数量优势的小船通过群狼战术,利用好小船轻快的优势四面机动,一部分前后夹击,一部分火烧英国船只,一部分近身跳上舰船斩杀"不擅陆战"的英国人。

这些方法在二百多年前有一定效果,但对英国船只却不可能有任何用处,首先,明代面对的荷兰、葡萄牙船只往往都只是小型的武装商船,搭载的火炮数量和威力均有限,限于技术,当时的这些国家也无法投入大型战船远航,明末造船水平比西方虽然已经落后,但还不至于天差地别,在一些记载里提到明末时中国船只在顺风航行时速度甚至有优势,。

但如今情况大不相同,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入侵的战船小者数百吨,大者上千吨,无论是吨位还是搭载的火炮都远远超过了二百多年前的葡萄牙与荷兰,若仍旧以旧战术应对,敌我双方舰炮水平差距悬殊,未至接敌清军战船必然就已经损失惨重,其次林则徐以为小船必然灵便快速,在机动性上有优势,实际上对比于英军的近代船只,清军的小船在速度上也毫无优势。在这种前提下林则徐想的小船四面包抄若要实行,就必然要做极大的战术机动,几乎没有海战经验的大清水师的可靠性很要打个问号,轻易做这种机动反而极大可能让自己阵型崩溃。

至于林则徐想的兵勇上舰砍杀英夷,以火船去焚烧,更是不可实现,英军的战船远比林则徐想象的高大,海上作战两船相接时间是很短的,清军士兵纵然冒着炮火近船,也无法在短时间跳上去。而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战船上已经普遍的有外包金属皮,火船战术也是很难实现。

由此可见,在当时天朝上国的大背景下,纵然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对世界的认知若以现代的角度看,其实也是无知了,在这种情况下,纵然鸦片战争由他全权指挥也不会有什么改善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