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佛教是否不讲孝道 这5点 告诉你答案!

佛教是否不讲孝道 这5点 告诉你答案!

时间:2023-11-27 00:54:12

相关推荐

佛教是否不讲孝道 这5点 告诉你答案!

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就一直受到以儒家为主的道德批判,其中最大的指责,就是佛家不讲孝道。众所周知,儒家以孝为本,《孝经》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讲: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而佛家则主张出家人剃发、独身、离家而修行,这与儒家的主要思想背道而驰。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讲不婚不娶,不生儿育女,辞亲割爱,遁迹空门,这在儒家的眼中是为不孝。

有关佛教孝道观的种种,学者广兴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阐述儒释两家在孝道观念上的异同,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佛教如何应对儒家的道德批判,他指出,中国佛教徒对儒家的道德指责,至少作出了五方面的积极回应。

第一:,中国佛教徒把讲孝道的经典罗列出来,翻译成汉文,最后汇集成书,以加强对孝道的讲说,如《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和《佛说盂兰盆经》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中国佛教徒撰写专门论文来回应儒家的批评,例如牟子的《理惑论》和契嵩的《孝论》。儒家批评佛教僧人剃发除须,是为不孝,牟子举出例子,说古人泰伯到了吴越之地,依照当地风俗祝发纹身,这不是违背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吗?但是孔子却称赞那是「至德」,并没有批评泰伯祝发纹身的行为,由此可见,道德比发肤更为重要。牟子另外又说了一个齐人乘船渡江的故事:一天,父亲坠水,儿子连忙把父亲救起,并把父亲头脚倒立,让水从口中流出,这样父亲就苏醒过来。牟子以此例来解释,大德为重,不能拘泥小节,假若以批评者所言,把父亲头脚颠倒是不孝之事,那么这父亲准会没命了。

第三:中国佛教徒重新解释佛教的戒律。作为大乘菩萨戒的《梵网经》有云:「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经文特别宣扬孝道,提出佛教与儒家一样,均以孝道为宗本。佛教并不是不讲孝道,印度佛教从一开始就讲孝道,孝道也是早期佛教的重要伦理道德,因此,佛法特别推崇孝道,视之如戒,不可毁犯。把戒与孝等同起来,并不是印度固有的思想,而是中国佛教徒因为受到了儒家思想所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观点。

第四:中国佛教徒亲自编写宣扬孝道的经典。在现存《大正藏》中,以讲父母恩重思想的经典有两个:

第一个是印度僧人安世高从印度经典中翻译过来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第二个是从敦煌收集来的《佛说父母恩重经》,二经主要讲述父母对子女养育之恩何其深重,子女该如何报答此份恩情等。古今学者普遍认为,前者属于真经,后者则是一部伪经,经中所讲的孝道思想与中国儒家的孝道一致,又加入了许多关于母亲的恩德,是中国佛教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而伪造出来的。有趣的是,真经早已为世人所遗忘,伪经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其中的经文、经变、壁画等见于敦煌与大足等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很大。

这样一部伪经的出现,自有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虽说真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也讲孝道与报恩,但当中的一些思想与儒家的孝道相冲突,因此,为了获得广泛民众的认同,中国的佛教徒就根据真经重新改编,结合了儒释两道的精神,创作出一部适合中国社会的孝经,以发挥孝慈思想,启发行人的孝顺心与恭敬心。

第五:,中国佛教徒每年举办盂兰盆节,并通过各种针对大众的演讲,或诉诸艺术的变相绘图,广泛宣讲孝道。他们同时通过著名的孝子故事来普及佛教的孝道经典,包括《盂兰盆经》和《菩萨睒子经》,其中的目连救母故事,早已深入民心,广泛流传。

可想而知,佛教进入中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中遭受过许多排挤,也克服了重重障碍,最后通过几代佛教徒的努力维护,宣扬与推广,佛教终于能与儒道两家并列,互相融摄,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一大支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