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突发性耳聋耳鸣原因是什么呢?_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突发性耳聋耳鸣原因是什么呢?_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时间:2023-01-13 23:13:53

相关推荐

突发性耳聋耳鸣原因是什么呢?_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一般发病比较突然,通常在患病几个小时之内患者的听力就会完全丧失,部分患者还会感觉耳部麻木、发堵、呕吐等,很多人对于轻微的突发性耳聋不以为然,但是如果你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导致耳聋等严重的后果。突发性耳聋耳鸣原因是什么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突发性耳聋如何预防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2突发性耳聋耳鸣原因是什么呢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以内耳供血不足最常见,供应内耳的血管较长且很细,许多原因可影响这根血管的供血;如心脏病、低血压可使血管压力不足;高血压早期影响小,但时间长了也会使血管弹性减小;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血管变狭小。

大量长期抽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等,也可使内耳供血不足导致暂时性痉挛而中断供血。另外,体质弱、长期卧床的病人,常会在血管内形成小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随血流到达内耳血管而堵塞血管。内耳缺血后,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会变性,甚至坏死。

传送信号的听神经也会暂时失去功能,从而引起突发的听力下降。如果治疗及时,则毛细胞和听神经的改变可恢复正常,听力也随之恢复;如果两周以内得不到有效治疗,那么毛细胞将大量死亡,听神经的改变也难以恢复,此时,再治疗就十分困难了。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以扩张血管为主,可用丹参液扩张血管,用atp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营养神经,高压氧仓治疗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另外,还可以用针灸辅助治疗。

突发性耳聋并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发作的,一般是因为你身体既能下降导致的,所以为了预防突发性耳聋,患者日常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减少血栓的形成。不宜过度抽烟和酗酒,紧张工作之余应适当放松,不要彻夜玩乐,尤其是对于很多的男性平时来说更是不能放纵。

3突发性耳聋的检查

(一)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二)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王淑春等对104例突聋患者作了脑血流图检查,发现突聋患者脑血管功能状态较正常人为差。

(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血沉,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血清学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血糖,血脂,血氮和血清梅毒试验。

(四)耳镜检查,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五)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六)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4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有哪些

(一)耳聋。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二)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三)眩晕。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四)耳堵塞。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五)眼震。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5突发性耳聋的饮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

避免接触噪声。

避免耳毒性药物。

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