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治未病|“腹胀”调养小妙招

治未病|“腹胀”调养小妙招

时间:2022-05-08 14:26:32

相关推荐

治未病|“腹胀”调养小妙招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本篇讨论的是排除各种疾病(如胃炎、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引起的脘腹部不适,主观上感觉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膨隆,然而触之无形,可同时伴有食少纳呆、呃逆、嗳气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症状主要是由于气滞,多因情绪、饮食、劳累、气候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司。

《证治汇补》中提出“气胀者,七情郁结,胸腹满闷”。如不重视,迁延日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消化道疾病。

发生原因

腹胀的出现一个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都结,横逆犯脾,土受木制;

或忧思气结,脾失健运,使得气机逆乱,而出现脘腹满闷、嗳气等不适。

另一个就是肥甘厚味,辛辣上火之物均可积热于胃肠之中。致肠腑壅滞而胀,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门•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所说:“或伤酒湿面及厚味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

再一个就是《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胃亏虚,运化失司,水谷不化反为湿浊、痰饮,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产生腹胀。

判断依据

1.以脘腹部的胀满不适为主要表现,可伴有食少、纳呆、恶心、欲吐、呃逆等症状。

2.腹胀持续、反复发作。

3.已影响个人生活,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

4.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乙肝、急慢性胰腺炎、肠结核、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导致腹胀者;或全身性代谢及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导致腹胀者;以及严重原发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肾炎等引起的腹胀。

调养原则

腹胀的调养原则,应首辨虚实。实证以理气和胃为主;虚证以健脾和胃为主。

调养方法

(一)辨证调养

主要有肝胃不和、寒热错杂、饮食积滞、脾胃虚弱等几种情况,但需要专业中医师望闻问切后再判断并对症用药。

(二)其他

1.日常调摄: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做到早睡早起。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郁闷、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影响消化功能,因此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产生。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消化。宜在饭后休息30分钟后再运动,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最好是选择散步、太极、八段锦、慢跑等。谨慎用刺激胃肠黏膜的药物,切勿擅自服药。

2.饮食:营养要全面均衡,把握三餐进食的时间要规律,少食多餐,不宜过晚进食。饮食的温度要不烫不凉为宜。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饭后不宜马上躺下或进入到学习工作中等加重胃肠道负担的行为。少食生冷、油腻、油炸、黏滞、腌制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少酒、少饮浓茶和咖啡。

3.理疗:理脾导引功之摩腹呼气法(立位或坐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右掌轻放于中脘部。慢慢吸气,在呼气时右掌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部,同时念“呼”字。

【作者介绍】

王晓晴

治未病科中医师

暨南大学医学学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刘石坚教授、东莞市名中医黄淑玲教授。

擅长运用五运六气学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血脂异常、肥胖等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对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口腔溃疡、易感冒等慢性疾病也有较深研究。曾以第一作者在《环球中医药》(科技核心)发表论文1篇,该文章其后收录于《岭南内科进展()》。

往期精彩文章:疫情期间患者就医须知专栏丨中医四诊仪助你准确定位自身体质治未病|便秘那些事

觉得不错请给我在看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