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历经秦朝的百花凋零 汉代文学兴盛发展 产生出一群作家群体

历经秦朝的百花凋零 汉代文学兴盛发展 产生出一群作家群体

时间:2020-11-25 16:27:10

相关推荐

历经秦朝的百花凋零 汉代文学兴盛发展 产生出一群作家群体

导语: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繁荣昌盛的时期,西汉东汉加起来四百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而汉赋更是成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文学样式,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非常良好的典范。

经过秦朝的百花凋零,汉代的百花齐放显得夺目而耀眼。那么汉代的文学为何如此发展兴盛呢,这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成果。

一、解读儒家典籍风气的流行

首先要追溯到文学的历史渊源,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诗经》和楚辞这样璀璨的文学作品,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文人,他们把自己生命的追求和向往都寄托在文学中,以此来进行创作。

文坛经过了秦代的沉默和汉初的不知所措之后,这些文人渐渐的开始崭露头角,也逐渐开启人才辈出的模式。

在一开始,这些人的文学创作都从经典中寻找灵感,而儒家经典,五经的流传更为广泛。甚至在汉代的官家学府和私人学堂都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此来教书育人。

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和文化渊源,导致当时兴起了一股解读儒家经典的风气。在汉书中有记载说“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说之”,这里讲述的就是汉武帝时期一个文人朱买臣通过解读经典,取悦了皇帝,最终被封官奖赏的故事。

另外还有当时的士人贵族也普遍手拿楚辞,口读诗经,这样的诵读经典在当时被称为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很多文人墨客都极为推崇,可见在当时的文学之风的兴盛。

二、贡纳辞赋的人才录用方式

其次就是汉代的一个选官制度的推动。汉代采用贵人推荐和考试录取这两种方式来选拔人才。一般的文人既没有攀附权贵,也不认是高人,只能通过考试来博得一官半职。

在当时的选拔人才上,不仅注重对人品的考核,还有的是对文学创作才能的看重,这样一种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当时的一批作家。

当时有名的以文才取士的诸侯王有很多,比如梁孝王刘武,他后面还专门为这些文士建筑了梁园,又是文学史上的一道蔚为壮观的作家群体。

另外还有淮南王刘安,他也是一个喜欢广纳贤士的人,“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描写的就是当时的贤才聚会的景象,而《淮南子》这本流传下来的著作就是刘安召集的这些宾客们所作的。

这样一个良好的以文取士的制度,极大的推动了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天子对文学爱好的推崇

不仅诸侯王、贵族士子喜欢文学,连天子也是文学的爱好者。像西汉的武帝、宣帝、元帝等等,对文学都极为推崇,其中汉武帝还在兴致高涨时亲自作赋,还有他的作品流传后世。

有这样一批对文学推崇的皇帝,何愁文学不发展呢。天子招揽贤士跟诸侯招揽不是一个级别的,只要能够博得他们的欣赏,在朝廷任职是极为便利的。

在当时就有一个文学中心由民间向中央靠拢的态势,就是因为天子的重视。从汉武帝开始,创作辞赋被称为是一件极其雅正的事,很多高官、贵族以及中下层文人都参与其中,因此也形成向天子献赋的制度。

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下,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家。比如司马相如,为皇帝创作天子游猎赋,成为汉赋的集大成者。

比如枚乘,创作的《七发》很有代表性;比如杨雄,比如枚皋,比如王褒,这些人都是汉文学史上的顶梁柱级别的人物,他们出现,以及他们作品的优秀程度,足以让汉赋成为文学史上的惊才艳艳之作。

四、乐府、东观以及鸿都门学的设立

基于天子们的重视,两汉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文化文学方面的机构。乐府就是西汉专门成立的一个掌管国家歌舞乐队乐词的一个机构,属于官方的一个机构,这就相当于官方带头创作,其中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

乐府机构组织文人们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汉乐府诗这样一个极为珍贵的文学样式,有很多流传千古的作品,比如《孔雀东南飞》就是当时时期的一个作品。

除了官府机构以外,也有一些民间组织,是文人荟萃的好地方。洛阳城的东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汇集了同时代大批著名的文人。

另外还有一个机构就是鸿都门学,这是汉灵帝在洛阳设立的一个皇家学校,专门供贵族子弟以及各大州郡的优秀学生学习。

鸿都门学是专门学习辞赋诗画的一个学习,放在现代属于艺术学校,这样的一个学校的设立在历史上还是首创,也可以看出当时汉代对文化文学的一个重视程度。

五、游学、游宦的兴盛

游学,即游览、学习,是出门到陌生的地方求学的一种方式,也是经历路途遥远、感悟天地的一个方式;游宦,即出游、求职,是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谋求一官半职而出远门到他乡去谋求出路的一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汉代都有身影,到了汉代后期,游宦之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汉代末年,时局较为动荡,很多有志之士都通过游宦进入仕途。

“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文人通过去他乡游说,取得赏识,并谋得官职的现象。

这样一种游学、游宦之风对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东汉的文人诗也就是从这样一种环境中产生的。

特别是作为抒情诗的以及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的《古诗十九首》,其主题就会表达游子的一个羁旅、思乡之情,以及被留守在闺中的一个思妇之情。这两种情感的交织共同构成了东汉文人诗的一个感情基调,成为抒情诗史上一个典范中的高峰。

结语:

通过对汉代历史的一个分析,会发现经济政治文化是挂钩的,汉大一统、经济繁荣、天子推崇、选官取文、社会偏重,这些种种的原因都是构成汉代文学兴盛发展的一个动因。

但无论起因如何,我们看到了汉代文学的结果,那就是一骑绝尘的汉赋、鸿篇巨制的历史散文、愤世嫉俗的乐府诗作、思乡愁怨的文人诗词。

这些成果,无论哪一个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瑰宝,值得我们后人去传诵、继承,从中汲取营养,并以此来滋润身心,做一个信雅达的人。

参考文献:

《汉书·朱买臣传》

《汉书·地理志》

《后汉书·王符列传》

《经学历史》

《王充与两汉文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