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书香e阅读 | 【历史故事】浓妆淡抹总相宜 古代美人那一抹胭脂红

书香e阅读 | 【历史故事】浓妆淡抹总相宜 古代美人那一抹胭脂红

时间:2019-03-01 11:34:57

相关推荐

书香e阅读 | 【历史故事】浓妆淡抹总相宜 古代美人那一抹胭脂红

胭脂

“自古美人爱红妆”,

这红妆当然少不了胭脂。

在口红还未登场的年代,

胭脂可以说是女子妆奁盒中的花魁,独占鳌头。

女为悦己者容。

掬一捧清水净面,

点染胭脂些许,

微微晕开的红是满满温柔的心事。

一盒小小的胭脂,不只是修容膏,

更似是传情笺,在女子的世界里,

调制胭脂,是一件浪漫到神圣的事情。

方寸闺阁间,因这一抹红,多了些盛大的欢喜。

胭脂

胭本是红,脂为油脂。胭脂二字从肉,系因最早调制胭脂多加牛髓或是牛脂。

“脂“是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化妆词语,在《诗经》的《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小雅·何人斯》中“尔之亟行,遑脂尔车”等都可以印证。

《说文》中:“戴角者脂,无角者膏”,《礼记·内则》:“脂膏以膏之”,孔颖释则:“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可见,“脂”的本意是指动物体内或植物种子内的油质,并不是后来的胭脂。

胭脂历史发展

追溯起胭脂的历史,总不免与塞外胡人联系在一起。

据说,最早匈奴焉支山下的牧民们用红蓝花调制胭脂,以防冬日太过干燥。所以,胭脂也曾被叫做焉支。

张骞出使西域时将胭脂带来中原,为中原女子所喜爱,而当霍去病剑指西北,将匈奴赶出河西地区,他们还哀唱道:“丢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红蓝花

就目前出土可见的胭脂相关器物,最早也出自汉代时期。

《齐民要术》等古籍中有制作胭脂的方法记载,大致是将红蓝花捣碎后除去黄色素,加入米粉(根据米粉的量控制胭脂的颜色浓淡),静止沉淀倒掉上层清水,将下层红浆倒入熟绢中沥去水分,晒半日后阴干,饼状的粉质胭脂就做好了。

之后胭脂成为红色粉饼或者膏状体的统称,后世发展出的石榴胭脂,玫瑰胭脂等原材料不再是红蓝花,而是石榴花,玫瑰花。

胭脂类别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面脂类似今日的腮红,多为女子专属。

面脂在使用时通常先晕于手掌,再匀于脸颊。

唐代宇文氏《妆台记》中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红楼梦》在第四十四回中写道宝玉和平儿谈胭脂的用法,与此大致相同:“(平儿)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上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这样的方法不仅涂抹均匀,而且简便易行,所以流行了很长时间。

口脂则不然。从颜色上分,口脂非常多样。大体上,有色口脂包括檀口、朱唇、绛唇、黑唇几类,是女子点唇时的专用口脂。无色口脂成透明色,只起滋润双唇的功效,所以男子也可通用。口脂一度还成为皇帝对于将士或是大臣的奖赏之物。

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

《唐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说用来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是多么被重视和喜爱。

除了面脂和口脂,还有妆粉,其实常说的“洗尽铅华”本意就是卸掉粉妆。

“娇香淡染胭脂雪”,

美人的脸上的那抹胭脂红,

是正在上妆时的“淡着胭脂匀注”的精心细致;

是妆成后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娇羞柔美;

还是脱妆后,“淡红褪白胭脂涴”,

那残妆未卸时的一点妩媚,一点余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