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

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

时间:2019-11-03 03:30:17

相关推荐

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

今天,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随着中国西部戈壁大漠的上空升起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树立了国防科技的一座丰碑,更铸就了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基石。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

“东方红一号”卫星

55年过去了,10月16日,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展览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和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同期开幕。

巨幅长卷《以身许国图》

(毕建勋 创作于清华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

“两弹一星”

“两弹”最初指原子弹和导弹

后来一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

另一弹是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在“两弹一星”建立的

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丰碑上

铭刻着一大批清华人的名字

1999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

国家向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颁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今年

也是党和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元勋20周年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

有14位曾在清华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

他们是——

王淦昌

(1907-1998)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指导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都取得重要成果。

赵九章

(1907-1968)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起了重要作用。

钱学森

(1911-)

1934年清华公费留美生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牵头组织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等。作为杰出的力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彭桓武

(1915-)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领导并参加了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钱三强

(1913-1992)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0年代,领导创建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1960年代初,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预研,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

王大珩

(1915-)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等。

陈芳允

(1916-2000)

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

我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曾研制出国际领先的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作为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参与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预报工作等。

郭永怀

(1909-1968)

1939-1940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进行研究生学习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领导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

屠守锷

(1917-)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系

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作为开创人之一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还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等。

杨嘉墀

(1919-)

1941-1942年任教于西南联大电机系

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多次参与中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是中国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的创建人之一。

王希季

(1921-)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系

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技术负责人等。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领导开发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此项高技术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邓稼先

(1924-1986)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

为我国核理论研究作了开拓性工作。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等。

朱光亚

(1924-)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

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在核反应堆研究中,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堆物理试验,跨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第一步等等。

周光召

(1929-)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世界公认他是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在师生间流传至今——

“愿以身许国”

正当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入关键阶段时,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

1961年的一天,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奉命来到二机部大楼,刘杰部长与钱三强一起找他谈话,希望他放弃原来的研究方向,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王淦昌想了想,掷地有声地说:“愿以身许国!”

为保密需要,他从此化名“王京”,走进核武器研究试验基地,隐姓埋名。

1965年王淦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

以身殉职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要紧急回京。他匆匆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还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夜幕降临后,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飞机。5日凌晨,飞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时,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搜救人员赶到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看到他身上的夹克已烧焦了大半,而他的身体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才发现原来他常用的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二人胸前。

郭永怀西南联大学籍卡

马兰花开

在清华,几乎所有大二年级及以上的师生,都看过由清华大学师生创作并排演的、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主题的原创校园话剧《马兰花开》。

1979年一次爆炸失败后,为找到真正原因,邓稼先个人走进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受到严重辐射伤害。1986年7月29日不幸逝世。

1979年,邓稼先(左)在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上留影

以“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先生的名言

“愿以身许国”

作为主题的专题展览

由档案馆、校史馆、图书馆联合举办

不仅在校史馆展出图文展板和档案实物

同时在图书馆北馆设立第二展场

展出与“两弹一星”有关的图书文献

校史馆二层展区主要展出图文展板和实物,讲述14位“两弹一星”元勋的生平和事迹。

很多老一辈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图为赵九章所书《前赤壁赋》字轴

1995年清华校庆,朱光亚(中)与王淦昌(右)、钱伟长等在清华园出席叶企孙铜像揭幕仪式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桓武回到祖国。当有人问,为何要放弃优厚条件选择回国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图为彭桓武为清华学生的题字)

校史馆展区

图书馆北馆展区共展出200多种书籍,从“两弹一星”报道书籍和14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清华人的著作或传记等方面进行展示,希望以“图书阅读”的形式引导师生重温历史,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同时发出“读书召集令”,在全校召集14位清华学子,选取14位“两弹一星”元勋每人1本著作,认真阅读并分享感悟,开展“隔代对话”,致敬前辈。

图书馆北馆展区

除了14位“两弹一星”元勋校友,还有很多清华校友,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先后的十几位司令员中,有5位是科技人员,其中3位是清华校友。在基地所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先后的11位所长中,8位是科技人员,其中5位也是清华校友。

在千千万万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而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中,更有数以千计的清华人。

在西北核试验基地亲身参加1964年首次核试验现场工作和实验室任务的就有27位清华校友。清华大学许多院系的教师也都曾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贡献过力量。

我们向所有为“两弹一星”研制和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清华母校更不会忘记他们!

本次展览,是历年以来清华大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教育的一个延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员时庄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顿时全场欢腾雀跃。清华参加《东方红》演出的文艺队员,亲临这一激动人心、终生难忘的壮观场面。许多老校友都记得,10月16日的那天晚上,整个清华园都沸腾了,欢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4和,《新清华》出版纪念原子弹爆炸30周年、40周年专刊

纪念原子弹爆炸50周之际,《清华风物》电视系列片《以身许国图》推出

向波涛(前排右二)、老领导方惠坚(前排左二)等共同为展览揭幕

正如校党委副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向波涛在开幕式上所说,历史是我们追寻“初心和使命”的最好源头。希望全校广大师生通过观看这个展览,更好地了解老一辈清华人为国奋斗的历史,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的崇高风范,弘扬爱国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继承“两弹一星”精神的清华学子们,也在观展时深受触动。

参演《马兰花开》的公管学院硕士生傅宇杰作为邓稼先的扮演者,在话剧艺术感悟之外,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成长,体悟着“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前辈们为大我牺牲小我的赤诚之心,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给我以鼓励,引领着我成为一名自豪的核工业人,立志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了解者、传播者,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传承者。”工物系本科生韩依轮说。

10月16日,是钱三强先生诞辰106周年。,先生诞辰之际,一颗国际编号为25240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三强星”。

“王淦昌星”“赵九章星”“钱学森星”“彭桓武星”“王大珩星”“陈芳允星”“杨嘉墀星”“朱光亚星”“周光召星”等小行星,纷纷以先生们的姓名命名,他们的音容笑貌穿透历史的长河,永远凝聚在这一刻。

策划|刘蔚如 李婧

文字|李婧 赵姝婧

图片|李派、乔玥涵;校史馆、档案馆提供

视频|清华电视台

编辑|李婧

- E N D -

清华夺冠!无人直升机研制打破国外垄断!

是热爱,是工作,更是责任 | 大兴国际机场背后的清华力量

惊呆了!这竟然是清华的思政课作业

老馆闭馆的第一天,想TA!

点击查看

原标题:《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