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每天老照片】--5832--云南会泽的娜姑古镇始建于西汉 自古铜业兴旺明清钱币均用这里铜

【每天老照片】--5832--云南会泽的娜姑古镇始建于西汉 自古铜业兴旺明清钱币均用这里铜

时间:2021-11-08 10:34:45

相关推荐

【每天老照片】--5832--云南会泽的娜姑古镇始建于西汉 自古铜业兴旺明清钱币均用这里铜

娜姑镇位于会泽县西部,金沙江东岸,以礼河西岸,属乌蒙山区腹地,距会泽县城32公里。娜姑镇之名,原为彝语“纳姑”,“纳”为黑,“姑”即原野或土地,意为“黑色的土地”或“黑色的坝子”。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娜姑镇白雾村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真正的娜姑古镇,是坝子东南端安静的白雾村。娜姑古镇开发较早,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滇、川经济、文化往来的古道要冲地,早在汉晋时期,就是中原文化、蜀文化乃至楚文化与滇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通道。厚重的历史积淀,物化成娜姑灿烂的人文景观,现存有明清古建筑、古墓葬、碑刻、人工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京运古驿道。这里还有有剑齿象等古生物化石和新石器时期的石器,还出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秦铜器和大量汉币。

云南的昭通、东川、会泽地区都是产铜的地方,在古代,铜就是生命与财富,中国几千年的货币都是由铜铸造的铜钱,为了铸钱的需要,就通过人背马驮把云南东川、会泽的铜先集中于娜姑,然后再转运到昭通、四川宜宾进入长江,经水路运往京城。明清时期,云南东川府产铜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铜冶业在乾嘉时期最高年产量达一千万斤以上,每年额定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铸币,东川的铜曾是大清帝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小小的娜姑成了中国版图上的经济重镇。

当年的娜姑是非常的繁华的,客栈、酒楼、妓院、赌馆、粮行、油行、糖行、轿行、花生行、丝绸铺、银器铺、马鞍铺、铃铛铺、典当铺样样都有,文官武将、富商大贾、贩夫走卒、矿工匠人不绝于道。还有各省前来押运、采购铜的官员、商人常驻于此,建起了各省的会馆、庙宇,接待本省同乡,供奉着本省神祇。内地各都在会泽设立过会馆,至今仍有迹可循。就连洋人都跑来此传教,建起了教堂。受到铜商文化强有力的推动,经济、文化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

铜是地处乌蒙腹地的娜姑的生命,因铜而生,随铜而逝。铜业的衰落,交通的改变,娜姑回复了山区小镇的宁静。

古镇虽历经千年的风霜洗礼,但依然保留下来一部分古建筑,有寿福寺、云峰寺、财神庙、文庙、万寿宫、三元宫、太阳宫、三圣宫、古戏台、天主教堂以及典型民居陈氏住宅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的古镇风貌。古镇地处滇川古要冲,是云峰古驿道的起点。云峰古驿道西起娜姑东至会泽,全长67公里,现保存完好的一段长2.8公里,宽2米,坡道及弯道处均由石阶铺筑而成,是明清时期运铜的主要官道。现在大部分路段已被淹没于荒草乱石之中,这段仍在使用的古道还幸运地保持着马路特征,坡道由不规则的石块砌成一台台石级。白雾街两旁集中了绝大部分古建筑,整条街较为平缓,宽不过五、六米,长也就两百多米,除了古建筑坐北向南排列外,其他如马店、驿站、青楼、各类店铺、典型民居鳞次栉比。但现在这些古建筑已随历史的落幕而破败。

“陈氏住宅”是民国时期原 白雾镇民团团首陈炳的私宅,是典型的“一颗印式四合五天井”建筑。建于1945年,占地1100多平方米,正面有着最具当地民居建筑特点的‘猫弓墙’,顺高高的石阶而上,两进院,是典型‘四合五天井’和‘走马转角楼’建筑形式。当时在大院的照壁、门楼和后围墙上,曾有很多高低不一的射击孔,护院的士卒可以方便地向外射击。如今,“陈家大院”往日的奢华随着时间已经褪去,留下的是历史的厚重和宁静。

教堂是中西合璧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建于清代晚期,是一个意大利神父和一个法国神父到这里传教时建的,当时信教的人很多,教堂的范围也比现在大,周围种满了各种鲜花,外国神父还在教堂旁建了一所简易的医院,教友看病是不要钱。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避难所,躲到教堂里,便不会被抓去当壮丁充军。后来,信教的人越来越少,教堂也就逐渐破败。现在教堂已经很破旧,里面除了有几尊圣像,进去祈祷和做礼拜的人只能站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