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

时间:2020-04-25 20:19:35

相关推荐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篇1

途中穿过公园的樱花道,走上柏油路,一个学生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我无意之中瞥见这个学生还穿着崭新的校服,是个刚入学的'新生。没有一会,又有一个学生从我身后走来,经过不紧不慢踱着步的我时,向我打招呼:“老师早上好。”一看是我教过的学生。这时,刚刚从我身旁经过的那个新生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突然停下来脚步。带我走近时,他摘下帽子,跟我打招呼:“老师早上好。”我也回应道:“早上好。”话音刚落,他再一次低头行礼说道:“老师,对不起,刚刚我不知道您是老师。”学校的校规是看见老师要打招呼,当他察觉到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后立即停下脚步,站在原地补上对老师的问候,并对自己之前的失礼道歉。

感悟:他能在知道自己的言行一时不妥时,第一时间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的改正。那句道歉让人感动,那份校园时期的纯真、真诚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震撼心灵,让人心情愉悦。这样有生命力的语言能打开黑暗幽闭的心扉,融化冰冷、坚固的心灵。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篇2

是谁教会了你说话?

我的反应是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

母亲给了我生命。从哪里获得支撑生命的语言?真不好回答。

好像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别人的说话的声音传到耳朵里,不知不觉就被我记住了,再从嘴里说出来。好像吸奶一样,把流到耳朵里的语言吸吮到体内。我会说话了,直白的、委婉的;简单的、丰富的;浅显的,深奥的;看我流入耳朵里的语言吸收了多少。我就有了自己的说话方式。

三岁时,生活在农村。周遭的语言环境无非就是母亲忙碌回家后的几句:来,吃饭。来,洗脸。好了,睡吧!三岁的我也只会哪几句短小的交流:妈妈,你去了哪儿了?我还想玩一下。

现在的孩子,多了几种语言来源:媒介和绘本。孩子的语言也变得丰富起来,更加可贵的是亲子共读绘本,使孩子的语言更正式,更丰盈。绘本将生活中的不可视的语言,记录下来。在幼年时期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来看、听、说。让亲子沉浸于声音文化的体验中。《古利和古拉与小堇》中,小堇从堇草地背来了一个南瓜,于是就有了鼓鼓囊囊的背包,小堇把南瓜当作礼物送给了古利古拉,走时背了个瘪瘪的背包。“鼓鼓囊囊的”“瘪瘪的”想凭空解释,实在较难,但是绘本在具体的情景中,孩子就会在直觉上感受到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视觉、听觉,将印象,声音、语言融为一体,孩子在感觉到语言的微妙色彩的同时,也能明白实际的含义。

大人将绘本读给孩子听,共同分享绘本这一充满欢乐的语言世界,从中获得喜悦。读绘本的人,把绘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用声音表述出来,表述得越喜悦,越快乐,越美,读绘本的体验就越长久地留在孩子的生命里,经久地述说。在不经意间让听者领悟,去感觉,去体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有生命力的语言》读书笔记篇3

“感知”不是让智力先行,而是让活跃的五感先发挥作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这些感觉直接和语言联结在一起,既在身体感觉到的瞬间,人可以直接联结到语言。感到疼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是“疼”这个字。觉得好吃的时候,好吃的感觉就成了“好吃”这个词。语言还能够把感觉到的微妙差异区分开来。要感受用语言分辨事物时的微妙差异,只有通过实际的体验。

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学习这些丰富语言的绝好时机就是在“玩”的时候。在有着四季变化的户外,孩子们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经历丰富的体验,就能学到活生生的语言。但这些语言并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的。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感受越深,孩子思考得就越深,语言也越生动,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冬天的夜晚,农村没有暖气,晚上早早的就带着孩子们上床,听儿歌,读绘本。到睡觉时候灯一关我就说宝贝妈妈感觉好冷啊!话音刚落俩宝一人一边抱我一只胳膊妈妈我给你暖。我就趁机说咱们三人现在这就叫“抱团取暖”。妈妈左边抱一个,右边抱一个就是“左拥右抱”了。接下来的每个晚上我只要说一句“抱团取暖”俩人都会迅速抱住我!

还有“乐极生悲”,有次孩子上完舞蹈课学了新动作非要跳给我看,我就说地上太冷了在床上吧,孩子进步很大我就很激动:“哇,你进步很大,妈妈太高兴了,我要抱抱你”孩子一听要抱就高兴的往后躲,结果我用力过猛一下压住了孩子头磕到孩子的牙上,“哇……”糟糕这下碰疼了,我赶快道歉:“宝贝碰疼了是吧,妈妈对不起啊。”“没事的"妈妈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本来挺高兴的,结果来了个‘乐极生悲’”“什么是‘乐极生悲啊’”“就是高兴到极点了发生了不好的事。”

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孩子还会不理解“乐极生悲”“抱团取暖”吗?

我会在柳树下唱《咏柳》,让孩子去拉拉柳枝,感受一下“万条垂下绿丝绦”;

我会在水漫过河堤的小瀑布前给孩子们唱《望庐山瀑布》,给她们讲一讲,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的“三千”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而是形容非常高。不过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小瀑布,不是三千尺哦。

我会带着孩子们去看小牛小羊,让孩子看看牛角和羊角的朝向,甲骨文中就是用这个犄角的方向来区分牛和羊的。小牛小羊坐在那里,咕嘟一下,然后嘴一直嚼啊嚼,告诉宝贝这是“反刍”。

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家里小兔子,小鸡,小金鱼,小乌龟,甚至连小仓鼠都养过。在养的过程中看小鸡小鸭,然后对比我们自己的手,小鸡和我们一样,指头是一个一个的。小鸭的指头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璞。兔子的嘴是三瓣的,联系到什么是“兔唇”,小鸡喜欢吃米,兔子喜欢吃萝卜青菜……

在我的课堂上也是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感知”,上课的过程中,圆柱,圆锥,学生人手一套,有自己制作的,有拿实物的:易拉罐,薯片桶,茶杯,陀螺,盛蛋糕的圆锥杯,蛋筒,……让学生借助实物来理解圆柱圆锥的特点!

这样的“感知”多不胜数。我把对孩子的教育都这样去“感知”,让孩子们玩中自然吸收,这样的结果也自然带给我很多惊喜。我相信学生们通过在学校开展特色课程,都是在“身体力行”,这样获得的有生命力的语言你觉得还会记不住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