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癫痫药物应用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癫痫药物应用

时间:2020-08-02 14:42:55

相关推荐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癫痫药物应用

癫痫发作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伴随症状,不同疾病癫痫的临床发病率不一,颅脑外伤手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为6%-53%,而小脑幕上肿瘤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为3%-40%,幕下手术癫痫的发生率则较低。

在目前上市的所有抗癫痫药物中,仅苯妥英钠的英文说明书中明确提及该药可用于神经外科术中或术后癫痫的预防与治疗,这意味着除苯妥英钠外,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由于抗癫痫药物对患者认知的影响,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出于药物经济学考虑,对神经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合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由于没有苯妥英钠和左乙拉西坦的注射剂型,丙戊酸钠可作为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癫痫预防的首选。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在术前5-7d口服抗癫痫药物。

颅脑创伤后癫痫是颅脑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创伤后癫痫的发生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创伤后7d内的发作称为早发型,7d以后的发作称为晚发型。颅脑创伤后癫痫的整体发生率约为1.9%-30.0%,颅脑损伤后3年内颅脑创伤后癫痫累计发病率为5.0%-9.8%。颅脑创伤后癫痫的发生风险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颅脑创伤后癫痫发生率为正常人的2倍,12%严重颅脑创伤患者可出现癫痫,由外物导致的颅脑穿透伤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几率>50%。

对于成人严重的(长时间意识丧失、失忆,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凹陷性颅骨骨折)颅脑外伤,形成A级证据推荐:预防颅脑创伤后癫痫,应在受伤后7d内尽早静脉给予负荷剂量,同时不增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B级证据推荐:在颅脑创伤发生7d后,不应再常规给予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预防癫痫。

苯妥英钠0.2g,每日3次,7-10d;丙戌酸钠0.4g,每日3次,或丙戊酸钠缓释片1.0g·d-1,5-7d;急诊手术的患者手术全麻停止前30min,丙戊酸钠注射液首剂15mg静脉推注,术中1mg·kg-1·h-1维持泵入给药,术后患者清醒能口服者可过渡为口服抗癫痫药物预防早发型创伤后癫痫,口服药物须与静脉药物重叠12-24h,术后1周停药。首选苯妥英钠片口服。

如果术后脑水肿或颅内感染未控制,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一旦上述情况控制,即可停药。若术后和伤后发生癫痫,则按治疗癫痫处理,不能随意停药。

目前对于血管性疾病是否需要预防性给予抗癫痫药物已无太大争议。《颅脑疾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的专家共识》提到幕上血管性病变术后,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当存在以下高危因素时,可考虑抗癫痫药物:①近皮质的海绵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畸形(尤其是颞叶);②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或大脑中动脉瘤;③自发性脑内血肿;④术中损伤引流静脉或皮质供血动脉,预期会有明显脑水肿或皮质脑梗死。

卒中后没有抽搐发作或没有亚临床发作的患者不需要进行抗癫痫药物的预防性治疗。对于有抽搐史,脑实质血肿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预防。对脑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症患者,不应该使用苯妥英钠预防癫痫,有高危因素时可考虑常规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疗程不超过3-7d。

对于新确诊的脑肿瘤患者,抗癫痈药物不能预防其首次发作,预防性抗癫痫药物不应常规用于新确诊的脑肿瘤患者。

有癫痫发作高危因素的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可应用抗癫痫药物。对于术后无抽搐发作的脑肿瘤患者,特别是病情稳定,或正在经历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在手术后第1周后逐渐减量并停用抗癫痫药物。对于无抽搐发作的脑转移瘤患者,则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本文来源:神经外科医生胡永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