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解题复习_九年级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解题复习_九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3-04 23:53:13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解题复习_九年级语文教案

XX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解题指津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文言虚词数量远不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语法作用大,用法复杂,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读懂古文,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近几年,常见的文言虚词已经成为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

一、 考点分析

《泰州市二○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考纲要求:一是“常见”,明确了考查的范围。《考试大纲》共列举了“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词,这12个虚词的用法是中考的主要考查内容。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对虚词用法进行单纯记忆。因此,应对文言虚词考查,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是应当通过阅读实践,把虚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把握。

二、 题型归纳

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向明确,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见的题型有:

1. 题干给出例句,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题干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2. 选择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3. 选择不同的文言虚词比较他们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4. 选项给出解释,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

三、 技巧指津

1. 按图索骥

理解这12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结合教材,逐字落实,善于归纳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握具体意义,考试过程中考生便能按图索骥了。

例如“而”在初中课本中常见的用法有:

① 表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②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然后”“就”,或不译。例如: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③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如: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④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⑤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 “着”“地”等,或不译。如: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⑥ 与“已”构成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罢了”。如:

撤屏视之,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口技》)

⑦ 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既而”“已而”“俄而”等。如: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对12个文言虚词都有这样条理清晰的归纳,并能够做到了然于心,解题时就可以作为参照确定其用法。

2. 课文迁移

试题提供的用于比较的文言句子大多有出自初中课本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