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的写实性一一诗话唐朝十七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的写实性一一诗话唐朝十七

时间:2023-07-20 09:49:28

相关推荐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的写实性一一诗话唐朝十七

《卖炭翁》的写实性一一诗话唐朝十七

(韩国清读书笔记)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句浅显直白,卖炭老翁很苦,身着单衣,冰天雪地,拉着一车碳,以为能卖个好价钱,谁知碰上了两个“黄衣使者”用“半匹红绡一丈绫”将“一车炭,千余斤”给“买走了”。

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当时所谓“宫市”现象。

关于“宫市”,《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唐德宗李适(780~804年)在位时,皇宫到市面采购物品,叫作“宫市”。往往派遣宦官出宫,用低价强买,根本就不够物品的本来价值。开始还颁发皇宫的文书,到后来干脆连公文敕书也免了,而安排“白望”(黄衣使者白衫儿)上百人到市场及闹市地区,查看人们所卖的货物。只要说是“宫市”,人们就得乖乖地把货物交出来,是真是假搞不清楚,也不敢问是从哪里来的,也不论价格高低,经常用价值一百个钱的东西,换取价值数千个钱的物品,而所用于交换的东西,多数是将旧衣染成红色、紫色(红衣、紫衣表示高贵),或者用很次的丝织品、裁剪后的丝绸零头。换取物品后,还要索取“进奉门户及脚价钱”。这样,人们带着物品到市场上,往往空手而归。名为“宫市”,其实就是掠夺。商人有好的货物,都小心地藏起来。每逢宫内手执公文敕书的使者来了,即使卖茶水、卖炊饼的,也都关门歇业。

曾经有个农民,用毛驴驮着柴,准备卖了柴换点吃喝。这时宦官来了,口称“宫市”,扔下几尺绢,柴就归他了,又要“门户钱”,还要农民用毛驴将柴送到宫内。农民哭了,将绢还给宦官,宦官不肯接,说:非得你的驴不可。农民说:我家有父母妻小,等着卖了柴吃饭。现在我不要你的绢,将柴白白送你,你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一气之下,将宦官打了一顿。街市小吏将农民抓了起来,奏明皇上,皇上罢黜宦官,赐给农民十匹绢。可到底还是没有改变“宫市”,凡是要求取消“宫市”的,德宗一律不听。

《卖炭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的黑暗政治和剧烈社会矛盾。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附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