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看英国老师如何帮孩子走出“舒适区” 做勇敢接受挑战的自己

看英国老师如何帮孩子走出“舒适区” 做勇敢接受挑战的自己

时间:2019-10-10 12:43:26

相关推荐

看英国老师如何帮孩子走出“舒适区” 做勇敢接受挑战的自己

我们可能会在许多的励志鸡汤里看见说,人嘛,都需要适时走出“舒适区”,才能有所进益和成长。如果一直待在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的生活或工作状态里,就会失去一些变化和发展的乐趣。

其实,孩子又何尝不一样呢?

当他们对一件事情、一项技能已经熟练掌握驾轻就熟时,他们也会自然地有些惰性心理,喜欢停留在这种让他们觉得“可控”的状态里,而不愿意去尝试增加难度挑战自我。

怎么才能引导孩子走出“舒适区”,勇敢地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呢?

小暖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伦敦大学教育学硕士郑尉老师的投稿,她是潼潼在英国游学时同班同学安可的妈妈,我们在伦敦时经常一同畅谈交流关于儿童早期教育与双语学习的主题。

她在这篇文中分享了自己以及英国私校老师的做法,希望能对咱们也有些启发。

看英国老师如何帮孩子走出“舒适区”,做更勇于接受挑战的自己

文:郑尉

在群里跟一些家长朋友聊天的时候,常有妈妈提出类似的问题:

“孩子只想听家长讲英文绘本,不愿意自己读分级读物,这怎么办呢?”

而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让孩子多听听,自己不想看也无所谓。但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些了,需要识字了(比如学校已经有英文课了),那么就可以跟孩子聊一聊“走出舒适区”的话题,引导孩子从现在相对轻松的状态里往外迈一步,挑战一下新技能的学习。

首先想定义一下,这里说“走出舒适区”并不是说“追求舒适的生活是可耻的”,而是想通过时不时走出“舒适区”,让自己长久更舒服。

安可自从上了一年级,回家就经常念叨:

“Try new things!”

“ Do your best!”

“Challenge yourself!”

我问她:“这些是谁教你的呀?”

她说学校的音乐老师和“班主任”Miss Treadwell-Collins都说过。

我告诉安可,妈妈也特别喜欢这些句子。在你小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带你去尝试新事物,我和你爸爸也会走出我们的“舒适区”。

安可好奇地问我:“什么叫走出舒适区?”

我笑着回答她:“就是时不时做一些有挑战性性的事情呀,就像你老师教的challenge yourself!”

安可听了有些面露难色:“可是我就想做简单的,不想做难的事情。我讨厌challenge!”

我抱着她轻声讲:“爸爸妈妈也有讨厌challenge 的时候,妈妈很早就想出国,但是总是怕麻烦,所以拖到30岁了也没有出国。”

她歪着小脑袋继续问:“那我们现在为什么来英国了?”

我话语中带着些坚定地回答她说:

“因为,我和爸爸都知道:

Some of the best things happen when you’re uncomfortable.”

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一些特别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为了让安可理解这句话,我给她讲了一段很长的故事。

安可,你看,爸爸妈妈当初在北京生活其实很舒服,我们住大房子,吃我们喜欢的食物,想什么时候去旅行就什么时候去旅行。

可我们知道,那时的我们,生活得太舒服了,如果我们愿意让自己“不那么舒服一点儿”,也许我们可以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所以,我们就开始准备出国了。我们要考试,要准备各种复杂的资料,虽然那段日子很忙,有时候也很烦躁,但是我们都相信:

“当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一些特别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你看,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现在来到了全新的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也会经常有“感到不舒服”的时候。

我们没有其它的家人在身边,比如你喜欢的姥姥姥爷;我们也没办法经常吃到我们最爱的、口味纯正地道的中餐,我们也会偶尔因为一些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而出现一些与其它人沟通不那么充分顺畅的时候。

但是呢,在这里,我们去了Peppa Pig乐园见到了你最喜欢的“小猪佩奇”,你也在不同的学校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妈妈读完了硕士学位,爸爸拿到了英国驾照……

如果,我们当初怕考试的麻烦,怕准备资料的麻烦,怕在新国家生活的麻烦,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让我们获益的人和事情。

讲了我们的故事之后,我也跟安可回忆了在她身上发生的“最初觉得不舒服,但后来越来越舒服”的事情。

安可,你记得吗?去年你在Kensington Wade上reception(相当于国内学前班),刚开始练习自主阅读的时候,你一直哭,你说你自己永远都学不会认字,当个文盲算了!

可是你看Miss Kempsey和Mrs Archibald并没有因为你自己觉得难,就给你降低阅读的难度,因为她们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Miss Kempsey给妈妈写邮件,发了100个高频词的文件给我,让我先确保你能认识这些词。在班上教学的时候,她还是会给你们小组教“scrumptious”“delicious”这样的“难词”,不会因为你觉得难就不讲了。

Miss Kempsey跟妈妈说:

“They are smart kids. I’m not gonna hold them back.

(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不会阻碍他们进步)”

Mrs Archibald也告诉我你学高频词(high frequency words)学得非常好,还当场拿了高频词的卡片让你读给我听,你读得特别棒,你还记得吗?

当我和安可回忆她这一路自主阅读经历的时候,她笑得非常灿烂。接受挑战,然后一步步达到目标,这也让她变得更勇敢。

问问老师是怎样教孩子走出“舒适区”的

当我听到安可一次次地说“Try new things!Challenge yourself!”时,我就知道,老师在学校一定也经常用行为帮助他们走出“舒适区”。老师究竟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可以我配合和学习的地方?

我找到安可学校的小学部校长Mrs Emmerson沟通,她告诉我说,比如学校每年都会重新分班,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会“被迫”去接触到新同学,而不断接触新同学并成为熟悉的朋友,也是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的方法之一。

另外,在学校里,同年级的孩子一起吃午饭的时候,都是由老师指定座位。这样,小朋友们也可以接触到不同班级的小朋友。

安可回家经常说起别的班上的小朋友,我说你们不同班,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的?她就说:“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一起玩呀!”

听安可的老师这样说,我倒也想起了自己在英国读硕士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

每次需要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都不会让我们总是固定在一个小组里,而是一轮一轮地换人组队,这样,我们就可以和不同的人去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

看来,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他们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区”,从而有更多的收获。

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英国的老师也会时常鼓励安可,去挑战一下对自己当时还有难度的事情。比如安可在学校里读书(小暖话:英国私校会给孩子留阅读作业,按照学生的当时阅读能力的程度来决定阅读书目与数量),老师看她读得不错,就让她带了一本比当时的难度高2个级别的书回家(从牛津6跳到牛津9)。

安可平时是一天读一本书,但那本书她一天实在读不完,老师说那就分开读,一天读2页就好了。安可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就硬着头皮上了,花了一周时间把那本50页的书读完了。

而自从读了那本“难”书之后,她再回头去读牛津7,她说实在感觉太简单了。所以,安可牛津7读了2本,就正式升级到了牛津8,并且,从那以后,她就开始自己能看比较厚的章节书了。

这也算是老师帮助安可走出“舒适区”后的一大收获了。

和孩子一起,从小事开始尝试挑战新事物

除了学习以外,生活中其实也有无数的小事儿,能让我们潜移默化地陪着孩子,一起试试走出“舒适区”。

之前有一天,我们在安可的同学丞丞家玩儿,因为晚上雨太大,孩子们玩得也不想分开,丞丞妈妈便提议我们住在家里,明天再回家。就这样,安可有了第一次的sleep over(在朋友家过夜)。

早上我们一起吃早饭的时候,丞丞妈妈提议丞丞试试用腐乳沾馒头吃(小暖话:你们确定你们这是在伦敦吗?),可丞丞因为之前没吃过,就不太想尝试。

丞丞妈妈笑着说:“宝贝,要不要试试看?妈妈也吃,你看,Be a risk-taker!(做一个敢于冒险的人!)”

丞丞听了,很愉快地就尝了尝,然后说:“啊!真的很好吃!”我们都乐了。

“Be a risk-taker!”这句话,安可在家里也经常说。

她跟我说,老师就说要做risk-taker(她们班奖励的贴纸也经常写着:I am a risk taker),要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吃一些自己不喜欢的食物。

安可有时候特别胆小,她很喜欢水,但是不喜欢上游泳课,就因为害怕把鼻子放进水里,于是我就陪着她一起练习,来鼓励她。

其实我自己也非常怕把头放进水里,但是我想我不能只鼓励娃做risk-taker,自己做个缩头乌龟,我便和她一起尝试把头放进水里,后来多练了几次之后,我俩就都不怕了。

我们还挑战过攀岩。安可最初觉得爬上去之后要从高高的地方再降下来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而我也觉得要跟着她一起弄设备也很麻烦。

后来,我俩都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做到了,安可下来之后还特别兴奋,说下次一定还要去玩攀岩。

安可之前也不敢滑雪,她的朋友涵涵姐姐鼓励她要“Try new things”,结果安可大胆滑了一次之后就一直想要再去。

今年万圣节,我和安可、她爸爸一起走出了舒服的家,跑到外面去要糖。看到门口有南瓜灯的,我们就去敲门。一开始安可也不敢去敲陌生人的门,我们就鼓励她:

“Be a risk taker! Try new things!”

我们一起敲了一次,她就敢自己敲了。

那天,我们一起在外面走了2个小时,我们仨腿都累了,但安可太开心了:“妈妈,我们明年还在英国吗?我还想来要糖!”

我说:“在呀!明年我们带桃宝妹妹一起来。她如果不敢敲门,你就告诉她:不要怕!要尝试新的事情!试一次就不怕啦!你看我先敲,很容易的!”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和尝试下,安可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不怕尝试新的事物。

前几天,她告诉我说,妈妈,我下个学期想学gardening(园艺)!我问她,你以前不是很怕跑到花园里和比较深的草丛里吗?你说害怕里面有虫子。安可却大笑着说:

“我早就不怕啦!I am a risk taker!我看到别的小朋友gardening club很好玩!”

这周开始,安可的学校要求每个一年级小朋友都要上足球课。之前安可说不喜欢踢足球,我就问她说会不会害怕上足球课?她告诉我说不怕,还提醒我记得给她买护膝。

“老师说了,要当risk-taker,也要注意安全,safety is our priority(安全第一)!”

当然,在鼓励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孩子的榜样。

前几天我在弹钢琴的时候,安可说妈妈你能不能不看谱子把《欢乐颂》弹出来?我说不行,我不会背谱。

安可却认真地跟我说说:“试一下,你不试一下你永远不会弹。”

听完她说,我就真的试了一下,果然,我居然完整无误地弹了出来。安可很得意:“你看,我说你可以吧!妈妈也是risk-taker!”

这时,我俩脸上的笑,是真正的幸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