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九:联想与想象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九:联想与想象

时间:2019-09-07 11:48:47

相关推荐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九:联想与想象

转:登书山的博客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九:联想与想象

一、什么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

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二、联想与想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先说联想。

作为古诗中的联想,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示例解说如下:

1、古诗中的相似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这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所以他在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又点出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古诗中的对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的主旨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痛。然而作者未从正面去描写,而是运用联想进行了四个对比:一者动与静,“誓扫匈奴”“五千貂锦”;二者生与死,“不顾身”与“丧胡尘”;三是前方与后方,“无定河”与“春闺”;四是人与鬼,“梦里人”与“河边骨”。通过强烈的对比,把疆场将士英勇战死的壮烈,遗骨河边的凄凉,以及家中仍作生人思念的悲惨,全盘托出,井然呈现,既深化了主题意旨,叉反映了多个层面,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古诗中的相关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章碣的《焚书坑》: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与“坑灰未冷”相关的是秦始皇,与“山东乱”相关的是秦始皇、刘帮、项羽等人。这里用相关联想,意在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4、古诗中的逆反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大漠景象,而作者却能够从“直的孤烟“,通过逆反联想,想到“圆的落日”。“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物的视觉效果,一幅奇妙壮观的画面,诗画结合,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

5、古诗中的因果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由果推因,春雨好在哪里,一是“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

接着说想象。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又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三、联想与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蕴,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