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楷书之祖”钟繇的《宣示表》 放大后 妙不可言

“楷书之祖”钟繇的《宣示表》 放大后 妙不可言

时间:2021-05-13 14:18:13

相关推荐

“楷书之祖”钟繇的《宣示表》  放大后  妙不可言

《》,着名小楷法帖,原为三国时魏所书,真迹已不传于世。钟繇(yáo,一作yóu),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着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 18行。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宣示表》放大: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宣示表》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该帖字形偏扁,长横居多,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要求执笔方法要正确,即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拨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理解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有的人理解为拨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拨灯芯,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理解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间状如马镫。这几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说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否则,若执笔过深,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自如地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但也不能过低,因为执笔越低,笔头的活动空间越小,特别是在写长横时就自然会受到影响。用力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宜适中。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笔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称之道乃佳。

点击加载图片

其次,书写时要注意腕宜平、掌宜竖。

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但在运笔时又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笔势自然圆活。

点击加载图片

第三,要注意该帖有些字的正确笔顺。

笔顺正确是写好该帖的重要条件。如图一“所”字,正确的书写顺序是第二笔和第三笔先写两个短竖,然后再写两竖之间的挑笔,这样在行笔走势上就可以和右边的撇折横连起来,从而体现笔画之间的呼应。还有如图二“弃”字中间的“世”,正确的书写顺序是先写长横,再依次写三个竖,最后写下边的短横。图三“献”字左边开始部分的正确笔顺是先写横,再写横钩,再依次写竖、横、横,再写撇,然后写下面的部分。再如繁写的“门”字,其正确的书写顺序是:先写左边竖、横折、中间短横,再写提,然后是右边,先写竖折横(图四“闻”字此笔已断成两笔),往上依次写横、横折钩。

总得来说,《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所以,如果想把小楷写活,想让你笔底小楷通古法、得万变,必学《宣示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