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时间:2019-07-26 03:42:47

相关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临床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篇1

浅析不同麻醉方式对婴儿的临床医学影响

婴儿生理结构较为特殊,生理特点上要求较好效果的麻醉,一旦麻醉的方式或者进行操作时不慎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并发症也会接踵而来。所以,在婴幼儿手术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很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将我院于9月至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麻醉的患儿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观察和分析不同的麻方式醉对婴儿的影响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9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麻醉的患儿。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五个月至五岁,平均年龄(3.5±1.8)岁。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五个月至五岁的患儿,对照组为五个月至五岁的患儿。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6±1.3)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4±1.2)岁。均无先天性其它疾病所致的神经行为异常[2].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使用0.02mg/kg的阿托品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使用2~3mg/kg的竟安(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和2微克/kg的芬太尼,进行快速诱导麻醉。吸入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实验组:使用喉罩麻醉,当咽部感到有阻力时,充进气体。在喉罩完全的封闭时,停止充气,进行机械通气。合理的调节七氟醚的浓度,适当吸入,对患儿的胸廓起伏进行观察,表现为起伏正常,均匀,没有气体从口腔溢出时,即为喉罩麻醉成功。

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拔管时间和喉痉挛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观测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拔管时间和喉痉挛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两组患儿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前的心率变化没有显着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中的心率变化没有显着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没有显着的差别。

3讨论

喉罩是手术中常见的一种通气工具,研究中将喉罩用于婴幼儿患者的麻醉中,对小儿的耐受有提高作用[3].婴幼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临床上应用喉罩麻醉极易引起许一些的并发症,比如影响血流动力学等等,但是造成的损害不大,也容易被控制,相对来说,属于一种简单操作,而且安全性较好。临床上这一使用很是受到患者的欢迎。但是喉罩虽然方便,但是也有一定的问题,不像气管插管那样,它喉口不能安全的闭合[4],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误吸或者反流等问题,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患儿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到底是不是需要采用喉罩这一方式麻醉。

本研究将我院于9月至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麻醉的患儿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喉罩麻醉,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拔管时间和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表明,使用喉罩在置入和拔出时对患者心率没有显着影响。两组患儿相比,实验组的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喉痉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应用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因患儿不同个体的发育情况不一致,有的体质较好,有的体质较差,有的人年纪较小,有的人年纪偏大[5],这些不同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临床的应用效果。手术麻醉对婴幼儿具有一定的风险,较为复杂,有的患者如果使用短小静脉全麻,会被自身的限制性的应急能力影响,不容易进行呼吸道的管理,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喉罩的使用会对保证呼吸的畅通有作用[6-7],从而间接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指数,在麻醉过程中,静脉复合麻醉时,喉罩的置入有更好的效果,并不需要进入到气管中,肌松类的辅助性药物不需使用[8].该方法对咽喉部有较轻的刺激,几乎没有像气管插管麻醉那样明显的不适感,所以对拔管时间没有不良影响。所以本实验采用比较拔管时间以及喉痉挛的发生率的方法,以确保精准的判断和检测。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和分析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婴儿进行喉罩麻醉比气管插管麻醉更加简便,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新春.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11(05):1.

[2]罗晓琴.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19(13):53-54.

[3]茅尚清.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4(22):189-190.

[4]彭会丽.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9(22):169-170.

[5]许凯.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26):73-74.

[6]陈粤,杨向辉,吴霭青,张丽媚.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0(10):511-512.

[7]孟斌.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0(16):180-181.

>>>下页带来更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颅内压监测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的危重症,病情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统计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于颅血肿清除术后普遍颅内压较高,约62%的患者存在二次伤害的术后风险,颅内压(ICP)监测对预防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二度伤害便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次研究中,选取1月至1月期间我院的60例患者,并展开了相关分析,ICP监测效果较好,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月至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60.9±12.8)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8岁,平均(60.8±1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3]:①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②患者无并发心脏系统疾病;③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④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

1.2方法:两组均顺利结束颅血肿清除术,于术后即接受术后监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监测,即多系统综合监测:结合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CT检查结果,给予止血、降ICP、预防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要求每1h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对ICP行动态记录。在对照组的监测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颅内压(ICP)监测,将ICP传感器置入患者的硬膜下或侧脑室内),每1h记录1次ICP数值,持续至术后1周。于术后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及随诊的方式进行术后综合评估。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本次研究中,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术后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共两方面。①术后结局为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患者无临床症状且可正常生活为良好;患者术后伴有残疾但生活未受显著影响为轻残;患者术后伴有残疾且生活受显著影响为重残;患者术后为植物人状态为植物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期间发生死亡即为死亡。②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肾衰、应激性溃疡、电解质代谢紊乱。

1.4统计学方法: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结局: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总体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据统计,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急性肾衰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应激性溃疡率(3.33%)低于对照组(5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电解质代谢紊乱率(6.67%)低于对照组(4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见表2.

3讨论

脑水肿、颅内血肿、脑室系统阻塞等因素引发的阻塞性脑积水均是颅内压升高的主要颅内因素,且患者普遍伴有急性脑肿胀,ICP升高可引发脑组织通过分泌脑脊液和减少颅内血流灌注,进而导致术后二度伤害[5].二度伤害指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的脑梗死、脑水肿、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线明显移位或原位血肿增大等体征和临床症状的总称,危害严重,需加强重视[6,7].因此,合理控制ICP,从而避免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二度伤害便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外研究显示,颅内高压诱发因素分为脑内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其中系统因素包括高血糖、高热、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氧血症等,大脑局部因素包括脑梗死、脑肿胀和脑水肿等[8].由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ICP增高的出现较其它临床体征早,目前,临床普遍选择患者硬膜下或侧脑室内置入置入ICP传感器作为ICP的常规监测手段。ICP传感器通过连续性监测患者的ICP,以助于随时掌握患者的ICP变化,从而有利于在ICP增高的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情,进一步为急性脑积水、脑梗死、迟发型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颅内压监测可显著降低预防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二度伤害,改善患者术后结局。另一方面,利尿剂和脱水剂(甘露醇)是主要的控制颅内压的临床药物,无ICP监测的条件下需根据常规和经验用药,易引发不良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利尿剂和甘露醇的不当使用易导致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代谢,而甘露醇在大脑组织间隙的大量累积和泄漏更易加重脑水肿,加重病情,多本医学杂志中提示需对此加以重视。经证实,ICP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有效调节利尿剂和甘露醇的剂量,避免了药物的无效使用,从而帮助维持电解质代谢平衡,并避免因脱水药物的不良应用引发的肾功能损伤。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急性肾衰和电解质代谢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前瞻结果相符,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也获得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开宇,黄绳跃.颅内压监测对预防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二度伤害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36(14):44~46.

[2]ChesnutRM,TemkinN,CarneyN,etal.Atrialofintraerani-al-pressuremonitoringintraumaticbraininjury[J].NEnglMed,,367(26):2471~2481.

[3]玉宝,庞飞,方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4(5):59~60.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