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第二章 感受世界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第二章 感受世界

时间:2023-05-08 20:06:38

相关推荐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第二章 感受世界

第二章 感受世界

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总是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外表呈现的是事物的特征,内里呈现的是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事物的外部特征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后,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会生成各种细腻抽象的感受。对人或事物的刻画,不能停留在表象特征的再现上——因为事物表象有“形”而无“神”。我们说一个人漂亮,不是单指外表,而是外在形象之美与内在气质之美的和谐统一。刻画事物也是如此,要力求形神兼备,形神合一——只有先再现客观世界的形态,然后再将事物外在特征给人的感受具体呈现出来,才能确保我们笔下的世界,光彩照人!

从感受着眼的对象和视角、生成的过程和形式,我把感受划分为四类:一是简单感受;二是综合感受;三是联想感受;四是虚幻感受。下面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依次给大家做以讲解。

第一讲 简单感受事物

世界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形成有型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以后,总会产生感受。是的,表面看起来,感受的生成过程非常简单,事实上,并非如此。

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仔细观察下面图片上的遮阳伞,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概括一下你看到的事物有何特点)

面对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相信很多人无法张口就说出答案来。大家都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并不掌握感受事物的技能。

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几个方面:一是不会观察,收集不到事物的外在特征、或者收集得太少——感受的生成源于事物的外在特征,离开事物的外在特征,感觉自然就无法生成——没有花,自然无法结果。二是找不到感受事物的角度,无法定位感受的方向——事物是立体存在的,从不同的视角去感觉物态,会生成不同的感受,找到视角,才能为感觉明确方向。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自然无法到达目的地。三是不掌握感受生成的办法,面对事物的某种外在特征,找不到感觉——不会做,自然做不好。四是不懂得感觉的表达形式——茶壶煮饺子,自然倒不出来。

一、学会观察,全面收集事物的外在特征(物态),为感受的产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我们不会观察,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始终认为观察是眼睛一个感官的事。其实我们观察世界,是五官协同作战,共同完成的。眼要看,耳要听、鼻要闻、嘴要品、皮肤要触摸。多个器官提供的综合信息,才能立体呈现事物的表象特征。因此我们要用问五官的方法,学会全面观察事物、全方位收集事物特征。具体方法如下:

面对一个具体的事物,依次发问,并通过观察收集答案

(1)问耳朵,你听到了什么? 答案是: (没有答案的就抛开,进行下一问)

(2)问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是: (没有答案的就抛开,进行下一问)

(3)问鼻子,你嗅到了什么?答案是: (没有答案的就抛开,进行下一问)

(4)问舌头,你品尝到了什么? 答案是: (没有答案的就抛开,进行下一问)

(5)问皮肤,你触摸到了什么? 答案是: (没有答案的就抛开,进行下一问)

以上面的遮阳伞为例。我们通过观察,最终获得了这把伞的以下四个特征:

1.遮阳伞是红色的;2.伞面呈心形;3.伞面由16跟伞骨和红布组成;4.布料光滑柔软。

虽然从耳朵、鼻子、舌头那里没有收集到信息,但我们从五官角度进行了逐一筛查,收集到的信息是最全面的。

一条信息,呈现事物的一种状态,描绘事物的一个方面。因为感受与事物的状态一一对应,找到了一条信息描绘的是事物的哪个方面,也就为我们的感受找到了方向。

二、确定感受角度,明确感受的方向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获得了一个事物的多个特征。同时,我们发现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特征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呈现事物的状态。例如:遮阳伞是红色的——从“颜色”角度呈现物态;伞面呈心形——从“形状”角度呈现物态;伞面由16跟伞骨和红布组成——从“结构”角度呈现物态;表面很平、不硬——从“质地”角度呈现物态。既然我们获得的感觉与事物的外在特征具有一一对应性,定位了事物特征的呈现角度,也就确定了我们感受的角度——感受的方向。事物的特征从“颜色”角度去呈现,我们的感觉就从“颜色”角度去寻找“怎么样”这种具体的感觉。

例如:

1.马路从一边到另一边足有25米——从“路面宽度”角度呈现事物特征,我们就从“路面宽度”去感受马路,沿着“路面宽度怎么样”的方向去寻找抽象感受。

2.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葱茏茂密——从“长势”角度呈现事物特征,我们就从“长势”去感受树木,沿着“长势怎么样”的方向去寻找抽象感受。

三、运用对比方法,凸显感觉,找到感受

“遮阳伞是红色的”,从“颜色”角度呈现了这把遮阳伞的特征,也为我们提供了从“颜色”角度去寻找感受的具体方向,但“红色的”不会直接给我们提供“怎么样”这种具体感受,我们还需要拿来同类事物——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伞,针对颜色进行比较,才能找到感觉——这把伞是红色的,其他的伞大多是绿色的、黑色的、紫色的,蓝色的,色调都比较暗,这样一对比,“艳丽”这种感觉就会凸显出来。其他方面也一样,将这把遮阳伞同其他遮阳伞的造型与造型相比、结构与结构相比、质地与质地相比,也会找到明显的感觉:造型对应的感觉是“新颖”(其他的大都是圆形);结构对应的感觉是“普通”(其他的伞也由伞骨和伞面两部分组成);质地方面——柔软细腻(有的比较厚、比较硬)。

四、将感受方向和具体感觉结合起来,将感受具体表达出来

语言表达形式就是:哪方面+怎么样。个别时候因为受语境、语感、字数限制,也有时省略“哪方面”。

例如:遮阳伞是红色的(这是从哪方面呈现遮阳伞的特征的?——颜色;颜色给人怎么样的感觉——艳丽)

因此,针对“遮阳伞是红色的”这个以特征,我们生成的感受表达成:颜色艳丽。同理,其他角度非别表达为形状(造型)新颖、结构普通、质地平滑柔软。

这样,我们就可以综合回答上面的测试为题:这把伞给我们的感受是——色彩艳丽、结构普通、造型新颖、质地平滑柔软。也可以根据语境需要进行省略表达:这把伞平滑柔软、新颖艳丽,但结构很普通。

练一练

根据上面的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角度,分别表达下面两张图片中的事物给你的感受:

图一感受鲜花图二 分别感受鸟和天空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如何感受单一事物,感觉都是从单一角度直接生成的感受,这是感受事物最简单的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另外三种感受的基础,学习时一定要夯实基础。

另外,这一部分的感受表达训练应和前一部分再现客观世界结合起来练习。写作时遵循先表象,后感受的顺序,既体现认知顺序的由外而内,又能在刻画事物时,先描其“形”,再绘其“神”,使我们笔下的物态表达进入到形神兼备、形神合一的境界。

例如:描写春花盛开的景象——

花一朵挤着一朵,一树比着一树,一片连着一片。开得那样繁密,那样激烈,那样宏阔。

大家在学习中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成长,不能学了新的知识,忘了旧学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