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观察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观察

时间:2018-06-26 08:15:04

相关推荐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观察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观察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观察

潘 登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荆门市 448000)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1年随访情况。方法 肝癌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消融组53例和手术组51例,分别给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周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随访1年内局部肿瘤进展(LTP)、肝内远处复发(IDP)情况,计算总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免疫功能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消融组CD3+、CD4+、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手术组水平;CD8+水平降低且低于手术组同期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能显著改善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1年内复发率低,可作为不宜手术者或癌复发患者的微创治疗手段。

【关键词】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肝癌;免疫功能;随访

肝癌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三位,死亡率高,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其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化疗、免疫治疗、肝脏移植及原位毁损等,其中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因就诊时间晚等因素,导致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高[1]。近年来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可使肝癌组织坏死,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当的临床疗效[2],但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远期复发情况的研究报道不多。本院对104例患者展开了随机对照观察,旨在探索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1年复发率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5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消融组53例和手术组51例,消融组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37~64岁,平均(51.3±8.6)岁;肿瘤直径1.4~5.0 cm,平均(3.1±1.4)cm;单发肿瘤28例,多发肿瘤25例;肿瘤部位在左肝者21例,右肝32例;临床分期:ⅡB期11例,Ⅲ期29例,Ⅳ期13例。手术组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34~62岁,平均(52.3±8.9)岁;肿瘤直径1.3~5.0 cm,平均(3.2±1.5)cm;单发肿瘤26例,多发肿瘤25例;肿瘤部位在左肝者23例,右肝28例;临床分期:ⅡB期8例,Ⅲ期31例,Ⅳ期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期、肿瘤部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均经临床诊断、B超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符合《临床肿瘤学》[3]中肝癌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功能治疗者,有门静脉癌栓形成或远处转移者,凝血功能障碍或不耐受手术者,肿瘤直径>5 cm者,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及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1.3.1 消融组 术前超声检查以确认肿瘤位置、大小及数量,完善术前检查。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局麻超声下插入射频针(RF-2000射频治疗仪)至肿瘤表面,展开射频针、调整半径、接通电源,输出功率为100~400 W,频率为200~500 kHz,进行消融治疗,较大癌灶以多点、交叉、重叠消融以保证瘤体完全毁损,毁损范围至瘤体周围组织1.0 cm左右,超声下确认治疗效果并退出射频针,边退针边烧灼针道。

1.3.2 手术组 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局部肝切除术21例,左外叶切除术25例,右半肝切除术5例,尾状叶切除术2例,切缘达癌灶旁1.5 cm左右,以确保无残留。术后超声检查,观察有无出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②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局部肿瘤进展(LTP:CT或超声检查示消融灶周围活性成分、病灶扩大、消融灶相邻新病灶)、肝内远处复发(IDP:CT或超声示肝内出现异于原病灶区的新病灶)情况,总复发率为LTP率+IDP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x±s)表示,行t检验,均以P

2 结 果

2.1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 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消融组CD3+、CD4+、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手术组;CD8+水平降低且低于手术组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x±s,%)

组别n时间CD3+CD4+CD8+NK细胞消融组53术前60.68±6.5438.19±4.8523.51±4.6711.58±3.42术后1d60.31±6.3034.95±5.7723.19±5.7810.89±3.99术后1周70.33±7.14?#46.58±5.26?#18.91±5.45?#15.94±5.02?#手术组51术前60.70±6.6137.76±4.6223.57±4.5911.81±3.50术后1d60.36±5.1638.76±3.2422.54±2.4011.36±3.52术后1周61.02±5.4440.93±3.81?25.12±3.798.17±4.26?

注:与术前比较,*P*#P

2.2 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1年内LTP率、IDR率及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n(%)]

组别nLTPIDR总复发率消融组531(1.89)16(30.19)17(32.08)手术组512(3.92)18(35.29)20(39.22)χ2值0.3840.3080.578P值0.8610.8950.435

3 讨 论

3.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及肝细胞和肝内胆管混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原发性肝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中晚期则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消瘦、上腹包块、进行性肝大等表现,肝癌破裂后有急腹症表现,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4]。手术治疗是对患者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肝切除,是传统治疗中首选方式[5]。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和微创技术已经进入比较成熟阶段,加上人们医疗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更青睐微创治疗。许若才等[6]报道,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和直接灭瘤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其研究中145例患者完全消融率为96.5%,1年生存率为91.5%,3年生存率为74.6%。

3.2 射频消融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中比较了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NK细胞可识别肿瘤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引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因癌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出现异常。本研究消融组术后1周上述指标均出现改善,而手术组同期仅CD4+和NK细胞水平改善,但仍低于消融组[(40.93±3.81)%、(8.17±4.26)%VS (46.58±5.26)%、(15.94±5.02)%]。王健琳等[7]类似研究显示,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超声示病灶大小明显缩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中消融组1年内复发率32.08%,较手术组39.22%相对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射频消融术虽对肝癌的灭瘤率较高,复发率略低于手术治疗,但对减少肿瘤进展率效果不佳。杜平等[8]研究指出,射频消融术对≤3 cm的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手术治疗,随访则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能显著改善围术期免疫功能指标,近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与手术治疗相当,可作为不宜手术者和复发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刘浩润,王观发,李为民,等.经腹腔镜联合腹腔镜超声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体会[J].临床消化病杂志,,25(2):98-100.

[2] 李春晓,赵齐羽,陈 芬,等.射频消融治疗肝移植术后肝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9(7):622-626.

[3] 张本华.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71-373.

[4] 任 炜,杨 薇.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4(10):923-927.

[5] 喻宗繁,万圣云,耿小平,等.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J].安徽医学,,35(1):44-47.

[6] 许若才,李建良,刘寒春,等.射频消融治疗5 cm以内肝癌的远期疗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5):385-386.

[7] 王健琳,刘 颖.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42(26):3097-3099.

[8] 杜 平,刘 涛,梁仲惠,等.两种方法治疗肝癌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1(2):177-178.

作者简介:潘登(1977~),女,大学,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介入。

【中图分类号】R 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75()04-0610-03

DOI:10.11864/j.issn.1673..04.45

(收稿日期:-04-27

修回日期:-06-2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