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史书中的 那些能以肉搏以一抵百的那些猛将 事迹到底是真是假?

史书中的 那些能以肉搏以一抵百的那些猛将 事迹到底是真是假?

时间:2020-06-06 05:47:25

相关推荐

史书中的 那些能以肉搏以一抵百的那些猛将 事迹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时代背景是冷兵器时代,100人是相同时代下接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武装士兵。

我的结论:

“如果对方是受过训练的有组织士兵,不是一有伤亡就全线崩溃的平民,那么靠肉搏能赢过10个人的勇将全人类历史都难找,更别提阵斩100人了。”

为什么?很简单,想想体重数百公斤的巨熊,狮子,哪位人类敢说能一对一肉搏能必胜?

但对付这种巨兽,哪怕是原始部落的猎人,有个十几二十人也照样能够猎杀:只需用削尖的木棍围起来,然后用标枪或者弓箭射杀,并不是难事。

确实,猛兽没有盔甲,但皮糙肉厚,连现代步枪都未必能一击毙命。

哪怕是远古的猛犸象,一旦在被有组织的人类包围,照样会毙命。对人类武将也一样,长枪包围住,标枪或者弓箭上,无论什么猛将,都很难幸免。

这种情况就叫“虎落平阳“

有人反驳:人类猛将不是野兽!有盔甲和长兵器!

说得没错,长刀可以削断长矛,盔甲可以挡住一些力度不大的弓箭。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武器和盔甲有多重?在战场上穿着重甲重盔战斗,一般人几分钟内就体力耗尽了,没人替换休息,需要防备360度的攻击,受过训练的猛将能坚持多长时间?是10分钟还是半小时?

还有,武器和盔甲是会坏的。哪怕是再锋利的武器,在连续砍过十几个人后,都会卷刃甚至断掉,哪怕是古代的神兵利器,也是用那个时代工艺制造的,试想下在秦汉时代,金属加工工艺落后的时代,一把武器真的能手刃百人还保持锋利吗?

即使武器坏了能在别人那里夺取,那盔甲呢?秦汉时代 将军盔甲是这样的,能在战场上被砍坏了后再抢一具穿吗?

近世有个例子:1565年,日本第13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接受过上泉信纲、冢原卜传的指导,人称“剑豪将军”。 在居所受到叛军袭击的时候,足利义辉将自己收藏的几十把日本刀都插在走廊,与来袭的敌军决战,砍钝一把就换另一把,据传义辉凭借室内地形优势,躲在死角里 与叛军相持达三小时最后叛军将城内的纸门与纸窗等拆下作为盾牌,将义辉围住并压倒,再用长枪刺死。

足利义辉的武力肯定比不上古代那些出名的武将,但请注意,身为幕府将军收集的武士刀质量恐怕都不会是凡品,但在3个小时的战斗中多次被砍钝需要替换。

如果有人非要相信,那些能“阵斩百人”的武将是像 三国无双游戏里那样站在敌军人群里肉搏,那他不仅仅是体力上要远远超越人类,而且武器和盔甲还带有自我修复功能。。

历史上那些阵斩百人的真相,其实情况多半是:

一,有一群亲兵护卫在身边,让主将不会陷入被围攻的困境,主将可以一次对付一个敌人然后退到自己人中间休息。最后一天下来合计战果超过百人。

二,武将骑马运动作战,避开对方的包围,在对方阵型溃散后 从后追杀溃兵,最后战果超过百人。

三,骑射,在骑射压迫下敌军意志崩溃,然后被一个个点名狙击。

无论是这几种中的 哪种情况,猛将都需要在战斗中途休息,喝口水。吃饭,甚至上个厕所后再战。

没错,听起来很滑稽,但却是真的,古代战场节奏比较慢,战斗持续时间经常长达半天甚至整个白天。

而有经验的统帅会 将尽量让军队分成不同批次投入战场并进行轮换,不到决胜时刻,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一股脑冲上去。

当然,即使这样,我知道还是会有人不信,他们的理由是:“史记上是这么写的!难道司马迁会骗我吗“?

对这种人,我只想说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些人只在读书时知道史记这一本书,就以为史记 记述的每个字全是真理。知道《纪效新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唐李问对》《百战奇法》这些书吗?

事实上史记之类的 二十四史属于“通史”,通史介绍的是历史大略走向,在这个方面一般来说司马迁是正确的。(如果你知道竹书纪年的话,你会发现司马迁在历史大略上也未必正确)

但设计到更细节更局部的 技术史,军事史,水文资料等等,他就不是专家了,这一点历代文人早有发现。

比如说,几乎从无到有一手创立了湘军,率军征战多年的曾国藩,对史记的军事描写就公开不信。

曾国藩在带兵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看一看外界的史学的作品,

看曾国藩觉得非常诧异,因为这些文人描述的战斗过程,与实际情况相差颇远。

“敝部如塔、罗、李、鲍,外间有文人叙其战绩,已与当时实事迥不相符,窃疑古书亦复”。

曾国藩召集手下的幕僚,将领,复盘一下曾经打过的战役。在复盘的过程中,曾国藩发现,即便是这些人,他们对于整个战役的描述也相差迥异,颇有些类似盲人摸象,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说的都不尽相同。“虽同见同闻同局中人,而人人言殊,不足凭信。”

深思熟虑后,曾国藩说:

“二十三史中的军事记载,除了少数外都是文人们自己臆测装饰成文的,不知道甲仗为何物,战阵是什么,用夸张浮夸的语言随意编造,绝对不能信!即使像写得比较好的《史记》《汉书》,也有不能信的地方,司马迁说庄子的书都是寓言,但我认为史记里(军事部分)属于寓言故事的,也是十之六七。”

例如韩信的著名战役,公元前205年 刘邦派韩信攻打魏豹。当时韩信军与魏军之间隔着一条大河。

韩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假意在河关布置重兵,佯装要进攻,却在夏阳准备一些木盆、木桶,即所谓木罂,然后偷偷地以这些木罂为渡河工具,装载士兵过河偷袭魏都安邑,从而大胜魏兵,平定魏国。

然而,曾国藩就此提出质疑,他说当时双方都布置了重兵进行攻防,而那些木盆、木桶能装载几个士兵呢?也就几百个吧,区区几百人怎么可能攻取重兵把手的安邑?

“木罂之所渡几何?至多不过二三百人,岂足以制胜乎?”

再如韩信破龙且的战役。按照史书的记载,韩信事先在上游准备好沙袋,阻塞河流,然后引诱龙且渡河追击。就在追击的过程中,韩信军去掉上游堵水流的沙袋,河水淹没楚军,龙且被杀。

曾国藩对此也质疑,他认为,沙袋塞堵不了大河的水流,因为下面会渗漏,旁边会横溢,除非是严格的堵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堵住的可能性大,但又不可能对敌军形成杀伤力。

“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

曾国藩认为《史记》关于这两次战役的记载“皆不可信”。他由此得出经验,君子读书,要加以思考,不能盲目相信书上的一切,“必慎思而明辨之”。

术业有专攻,在文盲率极高的古代,不懂的军事的史官们对军事的记述,多来自于别人的口述,而口述会产生误差,每个人都会夸大自己的见闻和理解。有人还在评论里说“司马迁的时代距离项羽不远他不会搞错的。”

即使是发生在我们时代的军事战争,只要不是专业人士,哪怕是大学者也一样会搞错,不信?我测试下:

请问,一队特种兵 在实战中能挡住 装备相同的几倍常规部队的进攻?

回答能抵抗2倍,3倍,5倍,甚至10倍以上的读者,对现代军事的理解基本都是零!

特种部队是训练来执行特殊的情报,侦察,暗杀的特殊部队,在应付一般常规作战上不一定会比常规部队强!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