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4-01-07 02:57:40

相关推荐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

解析:第1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第2题,R处等值线和纬线大致平行,Q处等值线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答案:1.A2.D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3-4题。

分期

植被

分期

植被

初期

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

中期后

以栎等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草原

早期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晚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

中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晚期后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3.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4.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

解析:第3题,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以栎等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草原,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第4题,从初期到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变化的某种周期性。

答案:3.B4.C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

6.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

C.风力的侵蚀D.海浪的侵蚀

答案:5.B6.C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 ℃或0 ℃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

C.温暖期D.寒冷期

8.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

解析:第7题,观察图中两条曲线位置,可知多年冻土层的南界向北移动,反映了近两百多年来气候呈变暖的趋势。注意“冰期”与“寒冷期”的含义不同。冰期与间冰期体现的是地质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前,时间尺度是10万年以上),温暖期和寒冷期体现的是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以来),故D正确。第8题,图示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均错。

答案:7.D8.A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种植习惯变化

C.机械化程度提高

D.化肥、农药用量增加

10.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棉花、玉米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

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向偏北方向推移,说明该地区气温(尤其是冬季气温)有较为明显的升高,应是气候变暖的结果。第10题,随着气温的升高、热量的增加,喜温作物如玉米、棉花、冬小麦和冬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喜凉作物如春小麦会呈现出种植面积缩小的趋势;同时由于气候变暖,作物适宜种植的高度也会有所上升;作物的复种指数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答案:9.A10.C

下图为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急剧下降

12.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

A.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

B.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C.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

D.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的坐标曲线变化,印度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增长最多的国家,A错。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是负值,呈减少趋势,B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但始终为正值,说明排放量在增长,C错。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是增加的,D错。第12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A可信。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B不可信。气温升高,昆仑山雪线逐年上升,C不可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重,缺水严重,内蒙古牧场面积可能缩小,D不可信。

答案:11.B12.A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是一个由约1 200个珊瑚岛组成的群岛国家,平均海拔只有1.2 m。马尔代夫被众多旅游者视为“人间天堂”,醉人的风光给马尔代夫带来滚滚财源,使它成为世界上高消费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下面图甲为马尔代夫地理位置图,图乙为该国供游客居住的水上小木屋。

(1)有人说不久的将来马尔代夫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试简述有这种可能性的原因。

(2)图中M国是马尔代夫最理想的搬迁地,M国为________,搬迁到该国之所以最理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尔代夫开发图乙所示的水上小木屋有哪些好处?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将上升,马尔代夫平均海拔低,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2)印度马尔代夫与印度隔海相望,地缘接近;印度地域辽阔,生活空间大

(3)马尔代夫陆地面积狭小,开发水上小木屋可以节约建筑用地;水上小木屋景观独特,安全舒适。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10月4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欧盟批准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协议,《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截至10月4日已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55%的缔约方批准了该项协议。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12%。

材料二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21世纪全球气候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空格中。

A.极冰融化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

(2)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回答2条即可)

(5)简述欧盟通过《巴黎协定》的意义。

答案:(1)(自上向下,自左向右)BDAC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任答2条即可)

(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的增强,有利于改善全球环境,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