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抛开郭德纲与姜昆之间的恩怨不谈 如何看待二者相声的艺术造诣今日头条

抛开郭德纲与姜昆之间的恩怨不谈 如何看待二者相声的艺术造诣今日头条

时间:2022-02-08 08:58:42

相关推荐

抛开郭德纲与姜昆之间的恩怨不谈 如何看待二者相声的艺术造诣今日头条

近年来-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的相声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在郭德纲出现之前,人们对于相声的认识多是以源自于电视,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荧屏相声,也就是郭德纲所谓的“主流相声”。直到郭德纲出现以后,人们对相声才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相声还可以这样说!从此,相声这门沉寂了多年艺术形式变得火爆起来,而且一直热度不减。

于是观众们开始地将以郭德纲和德云社为代表的传统相声与“主流相声界”为代表的荧屏相声相对比,从此,“主流相声”开始被大多数观众所质疑,甚至是诟病,加之时任中国曲协主席的姜昆对郭德纲的相声有些看法,以及后来的“反三俗”事件的影响,人们开始将矛头指向姜昆,并开始质疑和抨击姜昆相声的艺术价值。

如果我们抛开姜昆与郭德纲的个人恩怨不谈,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二者在相声方面的艺术造诣究竟如何呢?

先来说说郭德纲。可以说相声今天会这样受人关注,重新恢复旺盛的生命力,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郭德纲以及他所代表的德云社。郭德纲出身于草根,来自于民间,其相声保留着传统相声的原汁原味,贴近百姓,接地气。最主要的是郭德纲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相声的精髓,他说、学、逗、唱相声这四门基本功扎实过硬,并纠正了荧屏相声对于“唱”的曲解,他告诉观众,相声本门的“唱”是唱《太平歌词》,一改观众对于相声里“唱”的认识。

郭德纲使相声回归了本真,把相声从“庙堂”拉回到了“坊间”。有人质疑郭德纲的相声“俗”,然而我们别忘了,相声是起源是市井民间,是早年间的街头卖艺的一门手艺,“俗”才是相声的原貌,“俗”与“下三滥”是两码事。如果相声依旧是一味地拔高,那么岂不是又在重蹈覆辙,走荧屏相声了老路吗?所以,说郭德纲挽救了相声这门艺术一点也不为过。

再来说说姜昆。姜昆,师承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1983年担任第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并表演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和《对口词》而被观众所熟知。后来又演出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电梯奇遇》、《老奶奶看球》等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然而,近年来,随着搭档李文华、唐杰忠和著名的相声作家梁左等几位先生的离世,姜昆的相声逊色了很多,令人感到无味。加之上文提到的,近几年郭德纲大红大紫,姜昆和于郭德纲在相声理念上存在分歧,以及个人恩怨,很多人开始质疑姜昆的艺术水平,认为姜昆的相声毫无价值。

依笔者之薄见,说姜昆的相声毫无价值未免有些过于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姜昆的相声属于荧屏相声,带有一定的政治味道,尤其是在对传统相继承方面,这一点显然是比不上郭德纲的。但姜昆与郭德纲的出身不同,郭德纲出身于草根,自幼边开始学曲艺,可以说相声的传统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之中,基本功很扎实。而姜昆则出身于文工团,在艺术接受方式上与郭德纲有很大不同,而且后期由于时代和处境因素,姜昆没有过多的机会去接触和学习相声的传统,所以这注定了姜昆的相声缺少许多传统味道。

第二,姜昆走红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候国内文艺处于复兴阶段,意识形态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节目中带有一些政治色彩是不可避免的,非姜昆能抗拒的事情。但姜昆的相声能在那个年代走红,可以说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的,这一点不能否认。

第三,姜昆担任曲协主席一职,决定了他的言论要代表官方。因此,很多时候,可能未必表达的是个人观点,加之部分媒体的渲染,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争议。

笔者认为,无论是郭德纲还是姜昆,他们的相声都在一定时期内顺应了时代和观众的需要,都值得尊重。我们不应该因为更喜欢那一种风格、哪一位演员,而去质疑和批判另一位,艺术是兼容并蓄的,需要更多的包容才能更好的发展,你说是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