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历代钱币上的楷书*

中国历代钱币上的楷书*

时间:2024-06-05 11:59:17

相关推荐

中国历代钱币上的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古钱币鉴定出手156378-47680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而钱币上的楷书也体现出每个时代的特征,自唐代以后一直作为钱币的主流,下面带大家欣赏一下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楷书钱币:

宋代钱币上的楷书:

北宋熙宁元宝小平铁母(直径26mm),厚版,少见,美品

北宋 “宣和通宝”背“陕”铁母(直径:25.4mm),美品

明代钱币上的楷书:

明 “万历通宝”母钱(26.3mm),极美品

26.3mm

明 “崇祯通宝”折十大型(52.5mm),微裂,美品

52.5mm

清代钱币上的楷书: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雕母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雕母,惜背有划痕,直径38mm,仅见,美品

在清朝宫钱中,有一类年号背天下太平钱。自乾隆以降,各帝年号皆有发现。天下太平钱很早就见于着录。如清代钱币学家鲍康所着的《大钱图录》就有收录,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生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意思是故宫奉先殿里的包袱上都坠着这种钱,每到先皇驾崩,新帝即位则改铸新的年号天下太平钱以顶替旧物。

从存世的清朝天下太平钱来看,版式多样,工艺不齐,质量悬殊,但真正符合宫钱标准的却不多见,绝大部分是地方官铸或民间翻铸、仿铸。由于宫钱为皇家所用,铜质至少达到六炼以上,颜色金黄,抚之细润;式样必合规制,大小、文字必经严格审核;铸造不惜工本,与铸造粗率者有天壤之别。

是品乾隆天下太平钱为目前仅见的清宫天下太平钱雕母钱。观其钱文,书体端庄,点划清秀却内藏力度。抚其铜质,平滑细润,非行用铜钱可比。尤为难得的是,此钱金口已开,属正用无疑,完美体现了清宫中前期雕母的工艺特征。

“母钱之母即为雕母。”例如铸造制钱,要“先将净铜錾凿成二钱三分者曰祖钱……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从存世雕母来看,可以乾隆一朝分界:“乾隆以后各朝所雕制的祖钱已有较多发现,唯乾隆及前三帝之雕母均在民间发现,故宫均未见留存。”从雕刻工艺看,乾隆及清前期雕母与中晚期雕母亦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期雕工要求更严,达到了“剔清字根,刀痕化净”的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该品乾隆天下太平宫钱雕母不仅拥有“宫廷内用”的特殊性质,更符合“外部颁用”的工艺标准,可谓独一无二,殊为珍贵。

咸丰重宝

咸丰重宝是一种铜钱,直径36.4mm,缘厚2.4mm,内穿6.3mm,重14.9g(或大或小)。此种铜钱币十分精美,字迹清晰深俊,铜材优良,呈浅红黄色,钱文精美,没一丝一毫拖泥带水,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

直径3.9cm,重26.6g,大小合适,含银量足,工艺精美,品相完好,包浆老道,十分漂亮。钱币正面珠圈内铸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广东省造”四字,下端镌柳体楷书“库平七钱二”五字,币面干净,钱文清晰,左右两侧各铸一蝙蝠图案,精致小巧,栩栩如生。背面珠圈外铸双龙戏珠图案,龙鳞细腻,粒粒可见,纹理清晰,线条优雅,活灵活现,工艺极其高超,让人赞不绝口;珠圈内铸一篆体变形“寿”字。钱币正面蝙蝠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取其谐音,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寓意“福寿双全”,寓意吉祥,设计极具特色,新颖巧妙,是古钱币收藏中难得的佳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