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越罚孩子越不听话 80%的父母用错了惩罚方式!

越罚孩子越不听话 80%的父母用错了惩罚方式!

时间:2019-03-12 05:59:48

相关推荐

越罚孩子越不听话 80%的父母用错了惩罚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不该使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多家长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

有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惩罚他,那以后不就无法无天了?

但还有一部分家长则会认为:教育应当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会打击孩子自信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之前有一位学生也曾给小七留言说到:“我妈总是因为我没考好而惩罚我,我以后当了家长绝对不会惩罚孩子,这种经历简直是心理阴影。”

其实,不论是何种教育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因人而异,掌握好度,惩罚也是如此。李玫瑾教授曾说:“适度的惩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适度惩罚能让孩子看清问题,收获成长。

01家长要掌握“惩罚的两个原则”

01惩罚的应是孩子的行为,但不能贬低孩子的人格

在惩罚中家长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把孩子的行为错位上升到人格层面。比如:

孩子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会责骂孩子“笨”;

孩子不小心丢了东西,有的父母会指责孩子“做事冒冒失失,以后一事无成”;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不敢说,回来哭哭啼啼,有的父母会责怪孩子“在外面胆小如鼠,就会窝里横”……

原本孩子只是做错了一件事情,但是父母这种不当的批评惩罚,要么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小题大做,要么会让孩子备受打击。

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深印象,而不是让孩子“伤心”,引起孩子的愤怒与反感。比如做错了一道老师已经反复强调多次的题目,父母惩罚他把这道题目再抄写3遍,远比父母责骂孩子“为什么这么笨”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尊重和信任的土壤里,惩罚才能够向阳开花。相反,一旦破坏孩子的自尊心,贬低孩子的人格,一切教育都是白费功夫。

02惩罚虽应以结果为导向,但也应考虑初心与过程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明白“以结果为导向”的重要性,也会习惯性把这一思维方式代入到家庭教育中。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那么合适的做法。只关注结果的做法,其实一方面反映出的是家长平时对于孩子学习过程监管的缺失,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而如果在孩子出现错误的初期家长就能发现并予以纠正,那么就不会出现需要被惩罚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只关注结果也会让孩子认为家长看不见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比如,孩子之前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有问题,也开始加长每天的学习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但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实在是因为之前落下的功课太多,一时半会难见起色。如果这时家长不念及孩子努力学习的初心与努力,只是因为分数不好而惩罚孩子,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无疑是兜头一盆凉水。

努力和坚持是最值得肯定的品质,也是一旦被摧毁就很难再找回的品质。

当孩子已经付出努力但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时,请父母真诚地告诉孩子:“没有达到目标,不能奖励你,但你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值得肯定的。”

02家长要清楚“该用什么惩罚孩子”

01不要用孩子本身就厌恶的事情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常用的惩罚手段就是用另一件家长认为正确的事情去惩罚孩子,比如:有的家长为了惩罚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会让孩子每天出去跑步一小时。

这种惩罚看似既合理消耗了孩子过剩的精力,又能锻炼身体,对于中考体育也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就对于跑步这件事情存在抵触情绪,那么这种惩罚就会加强孩子对跑步的反感。从长期来看,这种惩罚对于跑步的影响是负面的。

02错误行为本身带来的恶果远比父母强加的惩罚更有说服力

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往往会出现的另一种误区是:用惩罚代替承担责任。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大概内容是说:

一个熊孩子用小石头划花了小区里的一辆私家车。家长当着车主的面,把孩子打了一顿,然后对车主说:“我已经教训过这个熊孩子了,你就不要和个小孩子计较了吧~”

这件事看似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但是问题是损坏车辆的责任该由谁承担?损失该由谁赔偿?

用惩罚代替承担责任,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误区:我已经因为惩罚付出了代价,所以不用再承担责任。

而且家长的做法,仅仅在表面上制止了孩子的不好行为,但并不能帮助他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进而反省找到修正行为的解决方案。

所以,家长与其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惩罚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承担错误行为造成的恶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