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阅读悦读丨历史】古代官职详解:游击?游击!

【阅读悦读丨历史】古代官职详解:游击?游击!

时间:2021-07-01 15:16:10

相关推荐

【阅读悦读丨历史】古代官职详解:游击?游击!

往期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中国历史上的独臂公主是谁?

文/远方

【作者简介】远方,本名陈素娟,江苏泗洪人,喜欢文字热爱生活,一支素笔,一寸本心,一生真诚。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看到“游击”二字,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抗日游击队,甚至脑子里过滤的全是影视作品里游击战争的片段。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威名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二战时期的中国游击战争也因此在世界的战争史上声名显赫,提到游击队,大家耳熟能详,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游击”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游击,古代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始于汉?,始置时本为“杂号将军”,到了汉武帝时,游击将军就统兵专征,职权颇重,东汉至唐沿置,唐、宋武散官中亦有游击将军,自唐至清?,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

那么这“杂号将军”是个什么鬼?

杂号将军,又称列将军。中国古代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渐衰微。汉武帝征匈奴始,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之后将军名号日益繁多。而绝大多数则取威武之名,如寇军、扬威之类。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自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为重号将军,为皇帝的最高级武官,此外即众多的杂号将军。重号将军职位高,轻易不封,为常设军职。然职位较低,或军职虽高,却战时册封平时不用,如东汉之后的四征将军,南朝宋四镇将军亦在杂号之列。杂号将军加“大”者,亦为重号将军。到了唐代将军号大减,杂号将军的名称亦归废弃。

这说白了“杂号将军”不就是替补吗?分明就是备胎!然备胎者往往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是备胎力挽狂澜,反败为胜,把其当做备胎岂不可惜,废了刚好,转正了大好啊。

游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游击战术的要义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那么游击将军则是沿边与要地驻军统领,就是镇守边区的统兵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军衔呢?唐朝以前都是四品,相当于今天的师长。唐朝开始都是五品下,相当于现在的旅长。

历代关于游击将军的记载有很多,我们不难看出其在军事上的作用。

《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馀日。游击亡所得。”《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骁骑。”明代袁可立《以地震再儆疏陈修备实事疏》:“一设将领,谓登莱之皇城岛两游击及成山、威海等处俱系紧关冲要,宜添设钦依以重事权。”《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抚顺,明游击李永芳来迎。”

明朝边塞与要地驻军的“游击”,从三品,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分掌驻地防守应援。明朝还在嘉峪关设置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清朝绿营兵军官的“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四川土司又有土游击。

中国历史上开创游击战术的第一人是谁?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有一位来自民间的军事家,他不仅极具军事指挥才能,还特别精通游击战术。他勇举义旗,反暴秦,频繁活跃在项羽的后方,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位军事天才就是为西汉统一天下立下大功的大将彭越,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

彭越是楚汉战争时期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彭越初为钜野湖泽中的打鱼人,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人劝彭越效仿,未得到彭越赞同。一年后,泽中一百多人追随彭越,彭越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士兵一千多人。

几年中,彭越单兵坚守,却大量收拢被打散的部队,不与任何反秦义军配合的军事行动。项羽进入关中后分封诸侯,各路诸侯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惟独彭越的队伍没有归属。彭越没有得到任何分封,仍被当作江湖草寇。

对项羽的这种忽视和蔑视,彭越十分不满,于是率军开出巨野泽,攻击楚军。他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很快就成为了楚国北部边境的大患。楚汉战争开始后,彭越的队伍已壮大到3万多人,攻下10余座城池。不久,刘邦率军东进,彭越率领他的全部人马在外黄(今杞县)归附了刘邦。

就这样,彭越的游击战术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彭越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惜,汉初三大名将都没有逃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宿命,刘邦称帝后,虽封彭越为梁王,但最终他还是难逃被诛杀,被灭族的命运。但后人对彭越的历史贡献给予了肯定,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汉梁王彭越"。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彭越。

中国历代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人做过游击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将军都是一部传奇,但华夏文明几千年,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有无数的游击将军人物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位将军在东南沿海组织游击战争抗击倭寇十余年,是典型的游击将军,为大明江山和社稷的边境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南征倭寇,北御鞑靼,虽战功赫赫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家军名闻天下,治军严明,纵然亲生儿子违反军纪,同样严惩不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从中可以看出老百姓对戚继光的爱戴和尊敬,也反映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决心和力度,志军严明和一视同仁。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这让我想到了西汉名将陈汤、甘延寿征战西域,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然晚年时汉成帝听信他言将陈汤发配敦煌,后议郎耿育上奏书陈述对国家有利的事,顺便为陈汤鸣冤,汉哀帝让陈汤回来了,最后死在长安。

好在陈汤死后几年,王莽为安汉公,执掌朝政。加封甘延寿的孙子甘迁一千六百户,为陈汤追加谧号为破胡壮侯,封陈汤的儿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还有西汉名将周亚夫……

英雄流血绝不能再流泪!

游击将军为国家的存亡立下汗马功劳,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曾经征战沙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如今,祖国的边疆依然少不了这些功臣,如果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拿起枪去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家园。

举国齐发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让《游击队歌》再次响起“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视频推荐:动画片丨星系宝贝17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