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钢铁洪流 详解T-34坦克的性能配置

钢铁洪流 详解T-34坦克的性能配置

时间:2023-12-04 07:31:21

相关推荐

钢铁洪流 详解T-34坦克的性能配置

翻阅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书籍,无论它们内容是详是略,作者是否专业,其字里行间都会对T-34不吝赞美。而现实世界中的T-34却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坦克,它有很多设计缺陷,由不合格的工人制造,产品质量也很成问题。

T-34是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坦克,其车体与初期的扁平型炮塔均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后来,在生产过程中又引入了铸造结构的“平顶型”炮塔、平顶六边形炮塔和搭载85毫米炮的炮塔,另外还有一种炮塔是冲压成型的。

在T-34车体前部左、右两侧分别是驾驶员和机电员战位,其后方为安装二人或三人炮塔的战斗室区域。由于动力-传动系统后置,T-34的炮塔位置较为靠前,处于整车重心位置之前。从1942年开始,战斗室地板上布置了弹药箱,弹药箱中间是OUS-VKU-27型旋转配电环,该装置可在炮塔旋转时防止炮塔电缆扭曲缠绕。车体后部的动力舱内安装了V-2型柴油机,其下方为润滑油和冷却液泵。发动机后方为主离合器,其后上方布置了电动启动机和空气滤清器(VTI-3型多级旋风式空气滤清器则被移到更后方的位置),后下方为变速箱和侧减速器等传动和操纵机构。

T-34坦克最初搭载了L-11型短身管76.2毫米口径火炮,从1942年开始普遍换装改进过的F-34型火炮,并最终升级为D-5型或ZiS-S-53型85毫米口径坦克炮。85毫米坦克炮重1150千克,身管长54.5倍径(4645毫米),炮管内有24条膛线,炮口初速792米/秒,最大直射距离5200米,最大射程13730米。T-34-76主炮弹药基数77—100发,T-34-85主炮弹药基数57发。以1943年中期后载弹100发的T-34-76为例,典型的弹药配备比例为:75发UOF-355P高爆榴弹,21发UBR-354B穿甲弹,4发UBR-354P高速穿甲弹。T-34-85则配备了BR-365型尖头和钝头穿甲弹、BR-365R高速穿甲弹和O-365高爆榴弹,弹药配比与T-34-76类似。

(上图)112工厂的“大型版”炮塔,1944—1945年生产

1940年,初期型T-34安装了TOD-6型火炮瞄准镜,以及PT-6和SPKO型全向潜望观察镜(即所谓“POP”观察镜)。1941年到1943年的中期生产车型上换装了TOD-7型火炮瞄准镜和PT-7型全向潜望观察镜,其后又采用了TMFD-7型火炮瞄准镜和PY-4-7型全向潜望观察镜。T-34-85则普及了MK-4型全向潜望观察镜,根据火炮型号的不同,主炮瞄准镜有TSh-15 (后改为TSz-15型) 或10T-15等型号。在依靠MB-20型电机带动时,炮塔旋转360度的耗时为12—18秒。

发动机为燃油直喷高压压燃式V-2(V-2-34)型柴油机,战争中又采用了经过改进的V-2-34M型(或称V-2-34-II型)。在转速为1800转/分钟时,其能达到额定功率——500马力,最大转速则可达2050转/分钟。发动机本体干重750千克,使用水或冷却液冷却,润滑油为DT型或其他同规格油品。操作手册称润滑系统内可混加E型粗柴油,实际使用中则会混用各种车用和航空汽油。冬季低温情况下,则推荐将DT润滑油与拖拉机使用的粗汽油混合使用,也可按不同比例混加粗汽油或柴油,甚至混合重油。

1940年间生产的车型拥有6个燃油箱,1942年后生产的车辆及T-34-85都拥有8个燃油箱,总容量545升。燃油箱分3组布置,分别位于车辆左前侧(3个油箱,其中2个位于炮塔下部的战斗室内)、右前侧和后部。左、右两侧前组燃油箱容积各为200升,后组油箱容积为145升。3组油箱可通过3个独立的加油口加注燃料。

几乎在投产之初,T-34就拥有在车体外携带附加油箱的能力。最初的附加油箱组件包括车体侧面安装的4个长条形油箱,每个容积33升。1941年年底,出现了车体两侧各安装5个长条形附加油箱的组合方式,由于其尾部的4个油箱基座安装并不平整,可以推测它们极有可能是工厂改装的产品。1942年,T-34开始采用车尾安装的大型箱型附加油箱,每个容积达90升。同年年底,厂方开始在车体两侧后部安装2—3个圆筒形附加油箱,每个容积同样是90升。1943年年底到1944年年初,车体尾装甲板上开始安装2个大型附加油箱基座,能够搭载容积200升的大型油桶。但这种设备只是临时性措施,很快就被安装在专用支架上的圆筒形附加油箱所取代,这种油箱每个容积为50—60升,另外也经常用于燃油的运输。

在未经铺设的路面上,以25公里/小时的理想速度行驶时,V-2型发动机耗油量为2升/公里,平均耗油50升/小时;在硬质公路上,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该发动机的平均耗油48升/小时。但实际上部队在战线后方行军时,坦克行驶速度很少会超过15公里/小时,这降低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导致油耗大大增加。

发动机借助ST-700型起动机启动。另外,一些战后生产或翻新的车辆(如T-34-85M)还在乘员舱左侧壁上加装了启动加温器。

T-34的变速箱为四挡机械式,1945年后生产的车辆换装了五挡变速箱b。主离合器和侧离合器均为多片干式摩擦式结构。车辆带有GT-4563-A型发电机,其后换装为G-731型发电机,供电系统电压24伏。

坦克的悬挂系统包括10个负重轮,各自通过平衡肘与螺旋弹簧为主体的弹性元件相连,单个负重轮全重125千克,轮体直径650毫米。每条履带由72—74节履带板组成,重1070千克。初期型履带宽550毫米,后缩小到500毫米。与同时期常见的西方设计不同,T-34的主动轮后置,且没有履带驱动齿环,履带板上因此也没有驱动齿槽。主动轮通过两片轮盘间的横向钢棱拨动履带,由于钢棱与履带齿碰击时独特的金属摩擦声,T-34曾获得过一个“公鸭”(Drake)的绰号。

在1943年年底到1944年年初之间,T-34在车尾装甲板上加装了一种特殊的附件——BDSh型发烟罐。为此设计者在车尾加装了相应的点火电缆,可从车内控制点燃发烟罐。但在现实中,使用发烟罐的情况不多,其支架更多时候被坦克手们拿来安装附加油箱。战后,T-34又加装了潜渡通气设备和主动红外夜视设备,这些装备都由苏联研发,并在波兰布马尔-拉比迪公司(Bumar-Labedy)生产的T-34上得到了运用。

T-34最初装备了71TK-3型无线电台,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发动机维持最低转速时,其通信距离为18公里。后来,该设备又被9R和10-RT-26系列无线电取代,受不同季节和一天中不同时段大气电离状况影响,其通信距离约为7—20公里。车内通信系统最初为TPU-2型,其后换装为TPU-ZR和TPU-47系列。

作为产量庞大的坦克之一,T-34无疑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本书偏重技术,而非战史。内容围绕战时环境下的T-34坦克铺展而开,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T-34基本设计的演变,阐述各类了决定T-34战场表现的要素。本书援引苏联、波兰、德国大量史料,详细叙述了T-34坦克设计、投产、改进的历史,展示了T-34坦克在各时期的一切细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