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那些深埋在儿时记忆中早已凋零的车型

那些深埋在儿时记忆中早已凋零的车型

时间:2022-05-06 01:42:15

相关推荐

那些深埋在儿时记忆中早已凋零的车型

做为一个七零后,笔者呱呱坠地于浙江一个小县城,濒临水库,山势险要,那时候从杭州长途汽车进县城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就是绕着一个村庄盘山而上,竟然开了一个多小时依然能够看到谷底的那个村庄,当然了,现在变成了旅游胜地——千岛湖,高速早已通车,不必受盘山之苦;至于儿时记忆中的车型自然也就局限于那么几款,什么红旗、皇冠那只有北京才能一睹芳容了,因此本文车型叙述主线自然也就是笔者儿时能够触碰到的车型,顺带一提,解放、东风大卡还是算了,大家并不陌生。

北京吉普212

这是笔者出生地淳安县人武部唯一的一台车,出生之前它就在,平日里人武部的政委都舍不得乘坐,绝对的宝贝疙瘩,加上当初山势险要,一般不出远门这宝贝疙瘩是绝对不会启用的,司机也就成了闲差,车也成了闲车,很自然的,人武部的一帮屁大的小屁孩就成了它的常坐乘员,说是常坐也只是静态的爬上去假模假样的扶着方向盘,嘴里呜里来呜里去的,被司机叔叔看到了,一声大喝,立即作鸟兽散。。。。。。

其实现在再看看这些车,虽然经典,但按现在的标准那真的是简陋至极。

记忆中司机(二十岁不到的小兵)不光要会开,还要会排除各种疑难杂症,因为整个县城就那么几部车(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修理厂之说,车的好坏全凭司机的修车手艺),县委听父辈说也就一到两台,医院一到两台等等,总之合起来就没多少,当初的淳安县城多数都是石板路,水泥马路只有一条主干道,小时候记得要走很长时间,大了开车再回去寻根才发现,那时的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渺小,记忆中所有遥远的建筑和漫长的街道现在再去走一遭,竟然就近在咫尺,包括那个曾经感觉庞大浩瀚的湖水,竟然就是一个小池塘。

嘎斯69a

这车记忆中是父亲在杭州学习的时候某个教导队或者省军区大院外看到的,记忆太模糊了,只能想到这么多,也曾经摸过一两次,当然了,同样是静态的。

BK560双节无轨电车公交车

说实在的,这个型号是刚刚查阅才知道的,问世于1958年10月,早期BK540是以进口的斯柯达与依卡路司为技术原型开发而来的,之后的改进型才是BK560,制造商是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而在当时,记忆中是母亲带我第一次回娘家南京市才看到了此车,关键是笔者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大喊一声:妈妈你看,圆屁股车。。。。。。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当然看的是我,没办法,县城没有公交车,太稀奇了!

而另一个记忆深刻的就是道路上空那密如蛛网的电线以及电车开过时划出的电花,让我驻足良久,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北京(BJ130)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光是生活用品匮乏,连车都是稀罕物,加上笔者当初所在的地区山高路远,东风与解放卡车反而来的不多,县城里见到最多的货运车就是这个北京130,开试制于1966年,投产于1973年,外观是以丰田Dyna为基础的,不过除了外观,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开发的,加上那个年代较为动荡,在技术基础薄弱的环节下能用六年多的时间排除各类干扰投产,实属难得,同样的,这也成了当时轻卡中较为常见的车型,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雁牌就是根据这个车型改进投产而来。

而笔者接触到的第一个北京130或者是雁牌(记忆已经模糊)竟然是改装车,而且是吸粪型的,当初是一堆小同学新奇的观望吸粪车在校园操场处理下水道,结果偶遇故障,嘭的一声,虽然不大,但也那啥四溅。。。。。。

上海SH760A/B型

相信这车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毕竟那个时代轿车还是稀罕物,马路上跑的最多的还是吉普212与各类解放东风卡车,而接触到这车是父亲转业之后分配到新单位的事,单位检查农村分局的保卫工作,由于那时候没有保姆之说,无人看管的我自然就被强塞进这台车内,一车坐了至少六个人以上,反正我记忆深处是被挤压在门边动惮不得。

由于当时已有一些逆反情绪,对车本身的乘坐印象非常模糊,只记得农村路况较差,开过一片油菜地遇到一个坑,一车人晕的七荤八素。

伏尔加轿车

同样是八十年代初期的高级车型,父亲单位曾经有过一台,这在当时而言算是豪车行列了,前面提及的上海牌是交给了单位的小车班专门用于一些外勤用车,而这个伏尔加轿车是谁也动不了啦,属于当时的配发车型,该车是苏联嘎斯厂的产品。

另一个嘎斯厂的产品就是苏联平民用车拉达,但在当时也属于单位配车,不是一般人能够考虑的,由于档次较低,同样属于一些单位的外勤用车,在那个年代,三轮摩托(非现在的农用摩托)盛行的年代,甭管什么轿车,那都是高大上的玩意。

东风BM021

前面提到的三轮摩托在当初叫老三轮,红极一时,特别是邮电局(现在拆分成邮政与电信、移动三家),每到早上八点上班前后都是热闹非凡,突突突声不绝于耳,你说它是三轮摩托?但在当时这是除轿车之外最常见的内燃车型了,关键还带外罩,防风防雨,热了掀开软窗挡。。。。。。无非就是少一个轮子而已,这在当时能开上它,也属于技术流。

菲亚特126P与达契亚1310轿车

上了小学以后,马路上多了一些新鲜面孔,而当时最为常见的有两款车,一个是菲亚特126P,后缀的P是波兰生产的意思,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可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为常见,但在小城市还是属于新鲜车型,偶尔马路上碰到那个一两台,惊为天人,车还能这么小(用现在的话来说车还能这么憨豆),这属于八十年代一批倒爷们发家的标志之一,摩托车都没有几台的情况下,都开上轿车了,这是何等的荣耀。

至于达契亚1310轿车,大城市主要是出租用(皇冠那时候可是高档车),但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依然是一些单位或私人购买,但是数量非常少(我大姐是1999年购买的普桑,当时在我们这属于私家车主前三百名行列之内,每年还要到交警队开会学习什么的)足见这车在当时的稀罕,记忆中也就见过几次,可能是笔者所在城市为数不多的“大老板”。

其实除了以上车型,隐约还记得有过老伏尔加(50年代的车型)或者是甲壳虫老爷车,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且当时是一个车壳,实在想不起来了是什么车型了;这是笔者目前能够想到的车型,至于后来出现的夏利、普桑那都是八十年代末期(虽然投产时间是八十年底中期,但真正大规模出现还是几年后的事了)说实在的没有多少介绍的必要性了,对于很多八十后而言都能想起来一些片段,九十后来说,也不是非常陌生,毕竟轿车进入家庭的主流时间还是本世纪初期,之前马路上的车型虽然多,但是夏利和普桑依然是主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