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治疗“乙型脑炎”西药的副作用与中医辩证施治

治疗“乙型脑炎”西药的副作用与中医辩证施治

时间:2021-05-03 21:53:25

相关推荐

治疗“乙型脑炎”西药的副作用与中医辩证施治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中医的特点在于“辨证”,治病的时候需要结合时间、地区、气侯、环境、个人体质、证候等因素,将疾病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判,周密的分析,再作出用药原则。对待疾病是以“治人”为原则,将人失衡阴阳五行通过中药调整恢复平衡,而非现代西医以“治病”为目标发现一种病就发明一种药,所以现代的新型病种越来越多,各种药物也越来越多。中医治疗随病情变化,组方也是千变万化,古代医典留下的药方,是为后人辩证施治提供原则参考,并非照本宣科,拿来就用。传统中医在治疗危重症时,因为开方、抓药、煎药需要一定时间,被现代人认为耗时长,不如西药可以随时服用,方便快捷。那是因为中医治病除汤药外,针、灸、刺血、点穴、拍打、祝由等方法非普通人可以使用,所以现代人难以窥见中医全貌。

中医对待现代流行病,不论是流感、肺炎、乙脑、霍乱都是“辩证施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称之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科学家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西医的治疗方法为:

1.高热的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惊厥的处理。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3.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深昏迷患者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4.循环衰竭的处理。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中枢性呼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主。

西药治疗有优点也有缺点,最明显的就是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1.退热药安乃近。安乃近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作用较快,可供注射用。其解热和镇痛作用较氨基比林快而强。具有较显着的解热作用及较强的镇痛作用,解热作用为氨基比林的3倍,镇痛作用与氨基比林相似。安乃近还有较强的抗风湿作用,且胃肠道刺激作用小,但可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为:一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约为1.1%,呈急性起病,重者有致命危险。亦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二是可引起荨麻疹、药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及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甚至导致死亡。三是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及疼痛,数天后才消退。大剂量肌注可使注射局部产生严重的大面积无菌性坏死,使患者产生毒血症甚至死亡。四是个别病例用药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五是肌注时,有些患者可出现大汗、胸闷、血压骤降,以致虚脱。

六是导致嗜睡、倦怠、头痛、恶心、呕吐、口腔干燥、尿液变色、支气管痉挛、寻常性天疱疮等不良反应。

2.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增加β受体兴奋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产生负氮平衡;可增加钙磷代谢,同时有抗维生素D的作用,以至影响钙的吸收;长期应用还可抑制骨细胞的活力,使骨质形成发生障碍,可致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能抑制骨骼生长及蛋白质合成。长期较多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发生库欣综合征,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矮小。

3.安定片(即地西泮)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其成员有:氯硝西泮、硝西泮、氟西泮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同时它们还有松弛骨骼肌作用(即肌松作用)对酒精的代谢有抑制作用。

主要副作用:晨起后困倦、嗜睡、头晕、头脑昏昏沉沉、四肢乏力等症状。

乙脑疫苗预防乙脑可收到明显的效果,1960年我国开始使用地鼠肾细胞组织培养灭活疫苗,一直沿用至今。80年代后期,我国又研制成功并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90年代末对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纯化了乙脑减毒活疫苗,减少了副反应。

中医将“乙脑”归为温病范围:“暑温”、“伏暑”、“暑风”、“暑痉”等。因发病小儿占绝大多数,所以也归为小儿“惊风”。根据患者表现症状不同,个体差异采取不用的治疗方法。

脑炎症状中患儿高热不退,昏迷,痉厥,呼吸困难是最为凶险。上世纪50年代河北流行乙脑,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西药不多,故采取中医治疗,效果明显。分享三则医案如下:

一则患儿高热2天(体温摄氏40.6度)。并有昏迷,痉挛,抽搐,痰鸣气急,苔白质红,脉细数。

处方:安宫牛黄丸、猴枣散、鲜竹沥、生石膏、地龙、钩钩、连翘、牛蒡子、知母、芦根、大剂灌服,连投三服,即渐神志转清,痰声亦减,五剂之后,热退神清,惟并发后遗症失语瘫痪,乃以清其余邪及针灸治疗痊愈。

二则:患儿发热惊厥已五天(体温摄氏39.7度)神志昏迷不清,抽搐不已,喉间痰声漉漉,呼吸气促,四肢不温便结,舌苔薄黄,脉滑数。

处方:安宫牛黄丸,鲜竹沥、生石膏。连翘、银花、山栀、菖蒲、竺黄、钩吻、蝎、玳瑁、石决、生军、黑白丑、元明粉、瓜蒌、芦根、甘草等大剂连投三日,

服后身热渐减,抽搐渐停,大便二次色黑粘稠,痰鸣得减,神志亦清,继服清化之品二服,痊愈出院。

三则:患儿发热三天(体温摄氏40.2度),先于二周前发热流涕微,三天前热度增高,突然手足抽搐,呈昏迷状态,经各种治疗均无效,诊得患者脉来细数,面色白,肢青唇紫,气促,四肢厥凉,痰鸣抽搐,大便溏黄,昏迷不清,舌苔色白,诊为内闭外脱之候。

处方:制附子、洋参、龙骨、牡蛎、竺黄、胆星、雄精、羚角。

药后翌日即见神清热退,啼哭出声,已能吮乳,危象已全消除,继而后遗左侧偏瘫,以扶正化痰通络而愈。

临床上,甘露消毒丹治疗“乙脑”也有良好的疗效。

组方:飞滑石450g,淡黄芩300g,绵茵陈33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15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愿见者安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