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AS阿姨回忆录(三)】故作正常与灵感枯竭

【AS阿姨回忆录(三)】故作正常与灵感枯竭

时间:2024-03-28 01:17:37

相关推荐

【AS阿姨回忆录(三)】故作正常与灵感枯竭

作者| 老阿姨的疯狂童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15岁,而现在已是奔三的“老阿姨”了,曾经却是既绝望又充满热情的追梦少年。

很多年前的旧文拿来重发,这些文章生动地记述了自己阿斯的成长经历。比较珍贵的一点是,写这些文章的时候,还不知道阿斯,不懂任何关于自闭症的知识,非常质朴地写着自己对与众不同的自己的思考和猜想,记录着年少的往事。

作为成年后才得到诊断的“野生阿斯”,其成长经历没有得到任何自闭症干预,而这些细节,又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以一个孩子的天然视角写成,没有经过成人视角的分析,也没有任何自闭症研究的框架,引人深思。

【图片源自互联网】

最近似乎没写多少有深度的东西……

因为最近没有那心境。

只有在很安静的时候,才能写出深刻的文字。可是我一开学就很难静下心来。

可以用心如止水这个成语来比喻我的心境,一汪清水是静止的、清澈的。但是,如果周围忽然多了许多人,这水便起了波澜。

我其实更喜欢独处,但我又十分重感情。

每一个熟悉的人,都是一种缘分,过去有太多人,曾经很熟,但是后来渐渐淡忘了,只成了擦肩而过的路人,所以我想尽可能的多接触我们所熟悉的人。

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会聊天的人,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人交谈。我愿意表现的开朗一点,幽默一点,做一个能让别人快乐的人,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去做。很多时候竟成了小丑一般的哗众取宠。

或许我不适合做这样一个给周围带来快乐的人,我更适合很安静的自己坐在角落,更适合做一个很温柔的女生。不应该总想去做成我根本做不成的事,不该去饰演另一种性格。

【图片源自互联网】

但我总不能像幼儿园的时候那样,和同学同班两三年还不认识几个人,总是自己一个人看书、画画、写小说,别人都以为我是呆子。

但或许我本来就适合那样,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着很静很静的心,还有些许艺术细胞。

同样也不该有世俗的追求。

也不该有装疯卖傻的掩盖,应该回归我的直白。即便很多是我不愿让人看出,但我不该掩盖。

可是有时候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只能顺着它发展了。

不能顺着它发展。

我总在想,我应该,我必须做回自己。

否则我不会再有创作的心境。

我还是应该回归我本应有的心境,

写一些我本应写的东西。

很多次选择故作正常,很多次放弃故作正常。

我摇摆着走到今天。

我很羡慕一些为神经多样性而自豪的阿斯,因为他们不会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学习如何做一个“正常人”上,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特殊兴趣”。而我一直在想方设法,学做一个“正常人”。

从这个社会的主流看来,我是成功的。

可是,符合成功的标准,一定是最好吗?

有得,必有失……

哪怕他们看上去远远不如我“正常”,可我依然羡慕他们。

【图片源自互联网】

前面的两篇文章的后记中,我已经讲了太多感慨,以至于重复的内容,我觉得不必再写一遍,我应当写一点新的。可我打字,再删掉,来来回回,方能写成一句完整的话。犹豫之间,承载了太多顾虑。

我希望以亲身经历,展示谱系人士的人生路,倡导生而不同的权利,但我又不能写得太真。

这一系列文章当中,我会讲到很多方面,也会讲到精神障碍。我不敢冒险,以谱系人士的身份面向世界,因为当今歧视很重,有可能让人生丧失很多机会,而一旦“出柜”,就再不能反悔了。

无可选择的“故作正常”给我带来了太大的压力,让我难以做事。

自闭症谱系人士常常伴随执行功能受损,执行功能让人可以在做事中保持条理。

如果执行功能受损,这个人就会感到很难有计划、有目的的做事,很容易分心,容易忘记目标,容易步骤混乱,甚至不容易做出一系列连贯的动作,遇到少许刺激就容易失去控制、情绪崩溃……

他们可能想做一件事情,中途却被眼前的事物或者突然产生的灵感吸引去注意力,因此他们难以回到刚刚的计划中,甚至大脑一片空白。

我曾以为这仅仅是心理的原因,多年来苛责自己,直到我明白这是生理的障碍。

我在痛苦中自责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也不能真正放下,因为执行功能的障碍仍然像是一块无处不在的绊脚石。因为以前没有被诊断,小时候我还有着满满的自信,随着长大才开始在意,才开始越来越不自信。

【图片源自互联网】

今天的谱系孩子从小被诊断,因此他们的家长不像当年我的家长一样乐观,当他们被自带的绊脚石绊倒的时候,家长作为执行功能健全的人却不能感同身受,这个孩子得不到安慰和鼓励,反而得到责备和误会,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在我还不知道“正常”是什么的时候,我的注意力随时会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我感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无比专注,而不感兴趣的事情就根本无法去做。

理性上我知道我需要完成任务,如果是不太占用时间的小任务,我一接到任务就能立刻完成,可是一旦这个任务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分为多次完成,我就不知从何开始了。

我没有耐心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随时随刻有一些灵感,或者被我感兴趣的事情吸引走。那时我还没有开始苛责自己,因为我还没能意识到自己被这块绊脚石绊倒。

我曾以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相似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块绊脚石,只不过我比别人更有勇气和决心征服它。

的确,由于高度的自律,以及因为读书多,比别人更早地有自我意识,在小的时候,我观察到的,是我会自觉地完成作业,然后我还会自己研究很多东西,反而大部分nt的拖延症比我厉害得多。

可是随着进入青春期,周围的nt一下子长大了,他们能够完成更加需要执行功能的任务,而我却拖着这块绊脚石,越来越力不从心。

青春期刚刚开始的时候,生活在变化,任务也骤然变难,我感受到执行功能不够用了,我不再能够像小时候一样,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不再能够集中精力做完手头的任务,常常分心。

我变得格外敏感,发育中的我感官障碍更重了,我只好不断地切换地点,寻找自己能够安坐的环境。这样说来,好像很痛苦,但当时的我自己并不觉得痛苦,那只是我的日常而已。让我感到痛苦的,仅仅是来自老师或者家长的误解,而我只要逃离他们的视线就好。

我希望得到共情,我希望得到理解。一旦我坐下来写作,随着灵感的流露,我感到自己不再焦躁不安,好像我的委屈被释放了出来。写作对于我,就像灵丹妙药,它可以让我卸掉不好的状态,以一种好的状态面对眼前的事情。

【图片源自互联网】

写作就像对自己头脑的梳理,它可以带来更好的执行功能。它可以平息混乱,带来条理。每个人在内心混乱的时候都需要倾听,需要安抚,而我通过写作倾听自己,安抚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时,我感觉自己需要写作的时候,就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开始写作,即使还有紧急的任务在身,我也会放下手头的事,进入写作这件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本能,本能地感知自己的状态,本能地拥抱灵感的到来。

我从这种本能中获益,我能够有很多的作品,而写作的过程,也给予我很好的状态,使我能够完成任务。我以我独特的方式适应着生活的节奏,就像任何一种动物都会凭借它的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

“故作正常”则将我“打回原形”,变出不好的状态,变得难以适应而勉强坚持,因为“正常”本不是属于我的方式……

当我越来越能够“故作正常”的时候……注意,就算我能够“故作正常”,障碍也不会消失,当我越来越能够“故作正常”的时候,只是表象上看起来比较正常。

与过去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是,我过去虽然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一直在拖延,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做了许许多多其他事情,实现了许许多多奇思妙想。

为了“故作正常”,我强迫自己先完成任务再写作,我不顾自己内心多么需要被抚慰。拖着不好的状态完成任务,我更加做不到不分心,但我基本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做其他事情。

我强迫自己,先做完该做的事,再去写作,或者再去做想做的事。

我看起来会分清任务的主次,可我仍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完成任务上,中间会做许多无意义的事情,仍然拖拉到最后一刻,仅仅浪费掉了时间而已。

我把灵感拖到了完成任务以后,我的灵感就已经熄灭,燃不起兴趣,它变成了一个新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又继续被拖延,我因此责备自己为何连最想做的事情都如此被动。因为“故作正常”,我也消耗了太多能量,我的意志越来越消沉了。

我希望有一些辅助技术,它可以使我轻松地完成任务,可以使我存储灵感,使我不需要消耗心力与自己对抗,可以在任务完成后让我还有能量,可以让我随时调动灵感,让灵感一直鲜活,这样的技术我会非常乐意接受。

虽然没有这样的技术,随着年龄增长,我的神经系统也逐渐出现了这样的功能,虽然不完善,但是有了一点。也因为我允许自己做自己,我不再把障碍当成一件坏事。换一个角度看,多少人想要有灵感,却得不到,我何必因为自己得到太多而如临大敌,我为何不去接纳它们、接住它们呢?

【图片源自互联网】

上一篇文章,收到这样一条评论:

“请问您小时候努力的动力是什么?

是想证明自己还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我的谱系娃智商也是挺高的,对科学方面也有兴趣,但是自我驱动的能力比较低,不够努力,我很想知道怎样让他更专注和用功?”

对于我来说,我努力的动力在于,小的时候,我的主动和专注,并没有被大人破坏。在我开始意识到,开始“故作正常”之前,我一直在跟随着自己的本能和灵感。

“学业”并没有打扰到我自由自在的思考。对我来说,学业与兴趣不对立,而且相互促进。

证明自己是一部分,但即使不证明自己,我也会努力,因为我坚定地知道自己就是自己,不必把自己变成别人。这种坚定,使我小时候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积累。青春期,我动摇过,但这种坚定仍让我摇摆,在摇摆中思考,不断回到自己。

很多阿斯有一个特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可以无比集中,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则视而不见。

如果你读了我的文章,你可能觉得我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这些孩子不同,但是,我也因此承受了许多的痛苦,失去了很多。

假如,在课堂上,一个阿斯孩子正在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或是在发呆,请不要立即打断ta,如果灵感忽然降临,而ta因此正在思如泉涌,你可能会打断一个伟大的发现。

可是你会问,由着ta,就不要听课了吗?我要说,你的打断,也许能够让ta回归正轨,但ta仍旧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ta将会是苦恼的,ta会把学业与自己的兴趣对立起来。

我觉得,小时候没有被“干预”,是我值得庆幸的。虽然我总是分心,我会随时被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吸引走注意力,但我也因此创造了很多杰作。

如果我从小被“干预”,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我的注意力仍是难以集中的,我会在“干预”之下表面上“接近正常”,行为符合规范,却达不到“正常”,同时失去了独特的体验。

让我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我仅仅在浪费时间和心力与自己对峙,宁可浪费时间也要防止自己被灵感带走。

如果可以和那时的自己对话,我愿告诉过去的自己,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如果灵感转瞬即逝,那就去拥抱灵感,做点属于自己的事情吧,大脑的节奏不会因我“故作正常”而立刻改变,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个节奏,在这个节奏中尽可能地做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事无成,仅仅接近了“正常”,或者从“正常”中不凸显出来。

【本文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