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遥望周公的堰河村

遥望周公的堰河村

时间:2023-06-10 15:02:56

相关推荐

遥望周公的堰河村

【村子的故事】遥望周公的堰河村

原创-10-22王星

今天,村子的“主角”是堰河村,它落于岐山县城西北2公里处,隶属于凤鸣镇,是人们前去周公庙参观的必经之路。

这里是“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核心地带,历史悠久,景色宜人;这里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五星村”,村容整洁,村风淳朴。“洁净家园、礼仪新村”是这里的“座右铭”,而关于村庄的故事,就是围绕着“净”和“礼”展开——

堰河村里景色如画

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

在岐山方言中,“堰”字的发音是“nian”,单从字面上看,“土”与“匽”联合起来表示“让水结束流淌,停下来休息的土坝”,意为:拦河蓄水大坝。

由此看来,这个地名的由来,可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翻阅《宝鸡河流考略》发现,这里是湋水河的流域地,作为漆水河的一级支流,其发源后向东南流经枣子河村过凤翔县城,再向东偏南流经岐山、扶风。

当询问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关于村名的由来时,他们讲起了一个与水有关的古老传说:三千年前,周人以德治国,重视农业。西岐有一片土地适宜耕种,但因地势低洼常有水患,农田常被淹没。居住于此的先民开始效仿大禹筑堰开河的治水办法,在田地上开挖南北通流的河道,把山洪和积水排入湋水。一日,周文王姬昌途经此地,见百姓正在淤地造田,十分高兴地说:“洼地有‘堰河’,庄稼保丰收。”百姓听后干劲十足,很快完成了筑堰开河,从此,这里的庄稼旱涝保收,人们丰衣足食,所以得名于“堰河”,村名沿用至今。

堰河的土地是肥沃的,除过留下的古老传说外,农技工作者曾在这里培育出享誉全国的小麦品种“堰河早”。上世纪60年代初,宝鸡专区种子站与岐山县农技站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引进一种小麦品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与繁殖,成功培育出“堰河早32号小麦”,把岐山县原有的小麦亩产提高了100多斤。1966年3月,农林部委派北京农业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关于“堰河早”良种选育的科教片,并在全国推广。

村中文化墙上的“礼”字,很是夺目。

堰河村久远的历史,在现在考古中也得到印证。《岐山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记载了古老的堰西遗址、堰东遗址和杜沟遗址,这些考古发现将堰河村的历史从三千年前的西周又提前至新石器时代,五六千年前的先民就这里农耕渔猎,建设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堰河村里曾有一座凤脉寺,其始建年代不详,上世纪70年代,该寺庙改建成小学。后来人们在改建校舍时,意外发现了一大两小的三尊石佛像,后经文物部门鉴定为明代文物。

光阴似箭,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堰河村面貌日新月异。现如今,堰河村里建起了村史馆,馆内有概括村落起源与发展的资料,在村里人的眼中,那一件件老物件不仅承载着历史,也凝聚着家乡的气息。

一个崇德尚礼的村子

干净整洁的街衢、满眼绿色的广场、美观大方的文化墙……是堰河村给人的初印象。熟悉堰河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美少了几分娇娆,多了几分醇和。村里人推崇周公礼学,将讲礼仪视为“村魂”。

在村里的广场、街道,随处可见文明礼仪公约、文明礼仪“十不要”等宣传文字,特别是在村文化墙上,两米高的“礼”字很是夺目。村里人说,是在礼乐文明的熏陶下,让他们养成了“诚实、善良、忠厚、好客、卫生、崇礼、守法”的性格。

众所周知,岐山是周公姬旦的采邑。周公旦为人孝悌、诚信、谦和、爱才,文治武功出彩,他倡导礼治天下,并提出“敬德保民”的德育思想,为西周的建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传承周礼优秀文化中,堰河人以礼立身,有效地促进了村中村风、民风的形成。

村史馆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老物件。

“规矩之人”杨宗学、“新风之星”薛锁林、“礼仪之星”杨忠弟、“卫生模范”李建明……他们是堰河村村民联评出的“红旗示范户”,或是诚信经营、孝老爱亲,或是助人为乐、崇义友善,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座礼仪新村的文明建设添彩。

今天,在堰河村的房前屋后尽是花草树木,路面上洁净如洗,看不到一点果皮纸屑,“我们这些里的环境卫生不比城里差。”村民笑着说。看着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村民稽拴锁竖起大拇指说:“排水渠、修路灯、扫广场,现在村里人干啥都劲往一处使,大家就像一家人。”

一个文明和谐的村子

堰河村享有“厨师之乡”的美誉,也是远近闻名“全国卫生模范村”。在这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已成为堰河人一种约定俗成的卫生规范。

现在环境优美的堰河村,在上世纪30年代,却因卫生脏乱,导致瘟疫流行,使全村70多口人被夺去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堰河村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整治村庄环境,清除院落杂草,并在村中办起澡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堰河村的面貌一新,也成了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

“好传统就要继承。”堰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润奎笃定地说,近年来,堰河村以“夜跑、夜茶、夜话”为主特色,爱卫生不再是一句空话,新农村建设以来,村上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茶舍,在“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同时,精神追求更加丰富。

村史馆建起了堰河人的精神家园。

就在今年9月,堰河村建成了一条长1900米、宽1.5米的塑胶跑道,这是我市第一条乡村健身跑道。为了方便村民及游客使用,村里还在跑道上贴心地印有各出入口、转弯等引导标识,并在道沿用金属护角进行加固,跑道旁安装太阳能地灯,确保夜跑安全。

村民朱翠侠经营的茶社“半日闲”,就在这条乡村健身跑道旁,她说,茶社开业的这一个月来,吸引了不少西安、宝鸡的游客来村里健身、品茶,现在在家里就能赚到钱,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甜。

如今,当你踏进堰河村,就会对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清澈见底的池塘、宽阔平整的休闲广场、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村路两旁一簇簇葱郁的竹子,还有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乡村画面。

宝鸡日报记者 王星 供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