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诸葛亮躬耕地”闲谈

“诸葛亮躬耕地”闲谈

时间:2024-05-08 20:07:14

相关推荐

“诸葛亮躬耕地”闲谈

药引

最近,远在大洋洲江湖漂泊的澳大利亚媒体没有上膘,却有点上火。是因为中国媒体人老胡说了这句话: “澳大利亚总在那折腾,我感觉它有点像粘在中国鞋底上的嚼过的口香糖,有时你不得不找一块石头把它蹭下来。”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媒体人这么幽默的回应感到十分不适应,怒气攻心,气急败坏,浑身发热,奇痒难忍----------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争论的一些“烦人琐事”。。。。

“襄阳说”的专家为了号曰隆中属于南阳,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战国时期,秦王灭楚,在汉水以南设南郡,泥嘴属中庐县,万山属襄阳县,但襄阳专家非要擅自把这个夹缝以南的小山村(无名)留给六年以后设立的南阳郡。

西汉时期,“襄阳有阿头山(陵之大者曰阿)”,但襄阳专家不承认襄阳最高的(隆中)山为阿头山,偏偏指万山东边一个三层楼的小山包为阿头山,让人贻笑,其心机路人皆知啊。

东汉时期,尽管众多史书(包括习凿齿)均明确指出“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习凿齿语),但视而不见,睁着眼说这一段汉水“犬牙交错”(能把这么明确的记载说成犬牙交错也算本事),还拿与南郡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武当位于汉水以南(在这里专家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来证明号曰隆中属于南阳郡。

等建安十三年曹魏设立襄阳郡,汉水北岸的樊城一带设立鄾县、邓城县了,号曰隆中还是不能属于襄阳,一定要属于南阳。

而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的时候,明确指出“今天下三分”,但“襄阳专家”对此二十年前设立的襄阳郡还是不能承认,说诸葛亮“坚持大汉的行政区划”;真是奇怪,大汉这个时候消亡了吗?襄阳郡不是大汉的行政区划,难道是西晋的行政区划?

到了东晋,邓县划归义阳郡管辖,与隆中隔着樊城、安养二县,但还是不行,号曰隆中还是要归南阳郡邓县。

而宛县改名南阳以后,唐代刘禹锡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白居易的“鱼到南阳方得水”也不是南阳,那是汉代的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他们用自己弱智的脑袋代替唐代大文豪的脑袋,真让人无语。

而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说的“襄阳之隆中”也不对,说这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司马光用宋代的行政区划去写汉代历史。

一直到明代、清代,左宗棠的“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里的的南阳也不是当时南阳,而是襄阳号曰隆中(真搅劲,以后历朝历代的南阳都没法说了),脑子没毛病吧? 总之,在号曰隆中归属这个问题上,襄阳专家是尽了心的,不管什么时候,隆中必须属于南阳,甚至不惜大放厥词!

有许多人不懂装懂:“三国时期襄阳是属于南阳的”“南阳在襄樊一带”这样令人笑掉大牙的“惊世骇人的高论”,我等也是服了! 为了一个号曰隆中,什么没有底线的论调都有,这样的“病态文化”的专家配谈“国学文化”吗?这真是让人感觉它有点像粘在南阳鞋底上的嚼过的口香糖,有时你不得不找一块石头把它蹭下来,长期以来,襄阳的某些“人”,对诸葛亮躬耕南阳缺少善意,部分人更是歪着心思篡改躬耕历史,深化仇恨南阳人民和襄阳人民之间的感情。尽管南阳一直息事宁人,尽量维护两地良好关系,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你越是想和谐,它越是想找事;你越是朝前走,它越是粘在鞋底恶心你。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希望远在汉江的的当代部分“襄阳人”,能够做良心之事。多为南阳襄阳友谊增砖添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