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霍洛维茨 | 与舒曼一起回到童年

霍洛维茨 | 与舒曼一起回到童年

时间:2019-03-27 07:05:22

相关推荐

霍洛维茨 | 与舒曼一起回到童年

“清纯、悠长、美妙的梦幻曲几乎是霍洛维茨的签名名曲”。——霍洛维茨的朋友、美国钢琴家大卫·杜巴尔如是说。事实上霍洛维茨一生中也多次演奏过舒曼的这首曲子。

认识霍洛维茨是九十年代了,来自于一套六张的现场音乐会的打口碟,由此领略了霍洛维茨辉煌而又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斯卡拉蒂的清丽,拉赫玛尼诺夫的壮阔,斯克里亚宾的神秘,舒曼的浪漫。

霍洛维茨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与舒曼的音乐气质不谋而合。霍洛维茨说:‘如果我走向天国,而且舒曼也在那里,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我爱他。他深深地触动了我,他永远充满了创造性。”

舒曼的套曲《童年情景》几乎陪伴他度过了几个人生的重要时刻。霍洛维茨的梦幻曲轻柔舒缓,好像黄昏迟滞的光线,触键细腻清晰,琴音流畅而绵延,弱音的处理触碰到了成年人心中已经远逝的最温暖柔软的童年记忆。

霍洛维茨和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颇为不同,鲁宾斯坦永远活在兴头上,对自己的生活一往无前,霍洛维茨敏感、怪癖、悲观,他一生中退隐三次,都与他的精神状态不佳有关。1953年正值50岁不到的壮年,技巧处于巅峰状态的霍洛维茨决定退隐,这一次退隐长达十二年,岁月静静地流逝,可是霍洛维茨在哪里?十二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他险些被人们遗忘,幸亏在退隐期间他录制了一些唱片,有克莱门蒂的奏鸣曲、斯克里亚宾的全集,此外还有舒曼、贝多芬和斯卡拉蒂。他的演奏精巧优雅,各种细微音色揉合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早期,霍洛维茨难掩内心的蠢蠢欲动,打算重返舞台,到了1965年终于无法抗拒举行一场独奏音乐会的强烈欲望,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这次的复出被媒体称为"世纪之复出"。音乐会上霍洛维茨演奏了舒曼的《童年情景》中的梦幻曲作为结束曲,悠长抒情的旋律好似终场的祝福,霍洛维茨说:"那一刻起,生命重新开始了。"

霍洛维茨1903年出生于原乌克兰基辅,22岁离开当时的苏联,后来红透西方音乐界,却经年未曾回到自己成长的国家。他的父亲死于古拉格劳改营,哥哥死于战争,姐姐精神病,对霍洛维茨来说,苏联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曾经说过他不想再回故国,永远不想。然而时至暮年,他开始屈服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愿望。苏联官方对霍洛维茨的归来依然是冷处理,仅仅只有一张海报,海报这样简单地介绍他:“霍洛维茨,美国。”红色苏联对背叛有着切齿之恨,但苏联人却给了他最热烈的爱。“数百人打着伞站在音乐厅外的大街上。雨中的人们知道自己一个音符也听不见,他们仅仅是为了今后能对别人说,这一天,他们也在那里。”(查尔斯·库拉尔特语)

1986年4月20日,在阔别苏联六十年后,霍洛维茨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霍洛维茨为苏联听众演奏了舒曼的《童年情景》中的梦幻曲。对霍洛维茨而言苏联是充满恩恩怨怨和感情波澜的地方。霍洛维茨说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母亲、父亲和姐姐,想起午餐后烧起俄式茶饮,邻居们到我家来喝茶吃点心。我父亲是个智慧潇洒的人,邻居们都喜欢和他说话。”《童年情景》在霍洛维茨如云的乡愁里潺潺流过,观众也在舒曼的音乐中泪洒衣襟,为之动容。同一时间,纽约,电视评论家和专栏作家安德鲁·卢莱也感受到此时此刻这种情感的力量。在第二天的专栏中,他写到:“当电视镜头从键盘上霍洛维茨的手指移到听众席中一位苏联公民的脸上时,我感到自己的眼泪快掉下来了。他看上去不像是敌人,他紧闭双眼,头略微后倾以便面部朝上……一滴泪珠从他的脸颊流下,同一滴泪珠,从我的脸颊流下。”那一刻,东西方冷战的沟壑在音乐中消弭。

1987年维也纳演奏会

霍洛维茨童年家境殷实,因为钢琴天分,自小便被骄纵,加上少年成名,彼时的他在苏联已经备受瞩目,出走苏联后又幸运地娶了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女儿万达为妻,更使他在音乐圈一往无前。杜巴尔曾经和霍洛维茨家的女管家朱丽安娜说:"你知道霍洛维茨是爱你的。"朱丽安娜马上回应:“我可以告诉你,霍洛维茨先生是不可能爱别人的,这一点不要搞错了。他好像是两个人,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天才。”霍洛维茨在鲜花和掌声中一直被呵护、被崇拜、被追捧,他敏感、虚荣、唯我独尊,少有"人之常情",天才总是残缺的。而万达从小在显赫的家庭长大,除了物质优渥以外还见多识广,被人巴结、被人奉承惯了,她继承了父亲的火爆脾气和说一不二的性格,两个如此自我的人在婚姻里的战争和冲突可想而知。有次霍洛维茨和杜巴尔说起他一生中最喜欢的三样东西,名贵香水、钱和音乐,杜巴尔斗胆问大师:"但是霍洛维茨夫人呢?你难道不爱她?"万达说:"他不爱我,他需要我。"万达的话说尽了这份婚姻的心酸。他们唯一的女儿索妮亚出生后,外祖父托斯卡尼尼对这个外孙女宠爱有加,但隔代的爱终究无法替代父母的爱,索妮亚不但有一对光芒万丈的父母还有着父母间糟糕的婚姻,可是有一对显赫的父母真的好吗?毕加索唯一的婚生子保罗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里,毕加索的孙女玛丽娜则说:“整个家庭无时无刻都摆脱不掉这位天才的梏桎”。每一个原生家庭的疾病都会变成孩子内在的隐性基因,在以后长久的岁月里不动声色地疼着。索妮亚叛逆,她与父母做对,与这个世界做对,后来得了严重的自闭症和忧郁症 ,40岁时在瑞士孤独辞世,也有说是自杀,死后葬于米兰的托斯卡尼尼家族墓园。

1989年11月5日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在纽约去世。死后,他被安葬在米兰托斯卡尼尼的家族墓园,紧挨着女儿索妮亚,下葬时放的背景音乐就是《童年情景》。当清澈的琴音穿过树林回荡在墓园的时候,父女在另一个时空相见,不知道他们回忆起了怎样的童年情景?

《童年情景》从未离开过霍洛维茨的指尖,他弹了一辈子,真是如诉衷肠,感人至深。曾经看见一张霍洛维茨晚年坐在钢琴前的照片,咧着嘴傻傻地笑着,一派天真烂漫,我在想要真正地弹好《童年情景》那种温柔的壮阔大概也要等到很老很老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