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说不尽的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 为何步屈原后尘 投颖水而自尽

说不尽的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 为何步屈原后尘 投颖水而自尽

时间:2019-03-11 18:51:15

相关推荐

说不尽的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 为何步屈原后尘 投颖水而自尽

文/钟百超

卢照邻(约637-约689),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排第三。他的生平记载极其简略。据《新唐书·本传》,卢照邻“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调新都尉,病去官,居太白山,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客东龙门山,布衣藜羹,裴瑾之、韦方质、范履冰等时时供衣药。疾甚,足挛,一手又废,乃去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病既久,与亲属诀,自沈颍水。”

曹宪仕隋为秘书学士,唐贞观中拜朝散大夫,精于文字,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文选》学家。王义方通晓《五经》,唐贞观初举明经后,历任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太子校书、吉安县丞、洹水县丞、云阳县丞、著作佐郎、侍御史、莱州司户参军。卢照邻能够拜他们为师,学问与诗文自然出类拔萃。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时十七岁,邓王李元裕(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委任卢照邻为典签,掌文书,由于表现出色,受到邓王的赏识,把他比作司马相如。麟德二年(665)秋七月,邓王元裕薨,卢照邻不久即离开邓王府。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初,时三十一岁,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正是在益州期间,卢照邻身染疾病,据说是中风瘫痪,不得不辞去官职,离开四川,人生发生了断崖式转变,从此离开仕途,一心养病保命。

约上元元年(674)秋冬,时三十七岁,在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一带居住,到处寻医问药,却不见好转。不久,转少室山(河南登封市西北)中之东龙门山,生活拮据,幸好得到裴瑾之、韦方质、范履冰等友人身手援助,提供衣药。后来病情加剧,双脚屈卷不能伸直,一手也残废了。于是又迁徙到阳翟具茨山(河南新郑市内),购置田产,修筑房舍,并把颖水引到家的四周。

也许是感到生命无望,他还提前为自己修好了坟墓,并尝试躺在其中,感受死后的情景。回顾一生,无限感慨,错过了三次宝贵的晋升机会,高宗时代崇尚吏治,他却专攻儒业;武则天时推崇法治,他却信奉老子的无为学说;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提拔贤士,他已经成了废人。

最后,他写下《五悲文》,以表明心志。由于长期病痛折磨,不得不跟亲属诀别,约于689年自投颍水而死,享年约52岁。

另据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其(指卢照邻)病废以后,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至每人求乞钱二千,其贫亦可想见,盖文士之极坎坷者。故平生所作,大抵欢寡愁殷,有骚人之遗响,亦遭遇使之然也。”

一个诗人,由于穷困而乞钱,实属无奈之举。王勃溺海致死,那是不虞之祸。卢照邻自投颖水,却是生命的绝望。明代张燮《幽忧子集题词》所言:“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四杰之中,有两人死于非命,天乎,人乎?

作为一代诗人,卢照邻的创作颇丰,但由于历代散佚,现仅存诗歌作品102首。从他的诗歌作品,我们看到一个诗人是怎样用诗歌表达思想和情怀,怎样以饱满的热情改造诗歌风格,使之成为泱泱大国的文学典范,光照来人。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

首联“锦里”、“兰缸”,既指代色彩华丽的花灯和灯具,又侧面暗示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并着意说明这不仅是恩爱夫妇举行开芳宴的佳期,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良宵。三四联用夸张的语言对节日气氛进一步加以渲染,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绵延不绝地,好像与天穹连成一片,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最后一联更以灯火光下美女的千金一笑,衬托节日的温馨与浪漫。

这首诗从声、光、色、影几个角度对景物与气氛进行描写,大气磅礴,与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

首句写荷花的香气,一个“浮”字,一个“绕”将其神韵生动地刻画出来,次句写月亮,一个“圆”字,一个“覆”字把月光的柔美传神地加以描摹。后两句笔锋陡转,抒发情怀,既感慨荷花之美无人欣赏,更嗟叹自身默默无闻,虚度年华,以及出仕的愿望。这首诗托物言志,从大处落墨,气象阔大,体现了卢照邻的创作风格。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首句点明登高的时间,次句写登山的感受,把怀念故乡之情比作堆积的风烟,浓得似乎化不开,可谓构思独特,立意新颖。后两句写在他乡饮菊花酒,借酒消愁,把思乡的愁闷寄托杯中,又借鸿雁南飞,寄寓自己反不能回归故乡的悲伤和愁思,可谓一语双关,情感表达得如此婉转而深挚。这首诗与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堪称姐妹作,虽然没有对景物进行刻意描写,而是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梅花落》)

这首诗想象空间跨度较大,由岭南想到天山,继而由梅花想到雪花,然后再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梅花与雪花做同化处理,从而缩小两地的情感距离。这种看花不是花,看雪不是雪的错觉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这花这雪,随着风卷入衣袖,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暗示男女之爱。后两句笔锋一转,思绪又飞到遥远的边塞,那是冰天雪地的世界,春日迟迟。与《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相比,这首诗则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表达了思妇征夫那种日夜盼望的情思。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送二兄入蜀》)

首句“关山”二字,暗示旅途遥远,道路艰险。次句写长安,此刻正是柳暗花明,一派繁华,与即将远去的巴蜀正好形成鲜明对比。以长安的“花柳”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后两句将惜别之情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怜无声”最能扣人心弦,分别本来有许多话要说,而此刻却相对无言。那种目光,那种顾盼,通过这一句传神地刻画出来。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战城南》)

首联交代敌我双方的最高统领及地理背景,一个“出”字,渲染了汉军将领的威武与气概,“在”字点明了匈奴首领冒顿龟缩在乌贪,似有不敢应战之意。颔联以“笳喧”指代胡兵的喧闹声,以“阵翼”指代汉军,一方在雁门之北喧嚣,一方在龙城之南摆起阵势,这是对宏大战争画面的描写。颈联以“雕弓”和“铁骑”明指武器装备,实则指代士兵,“宛转”和“参驔”表明士兵时刻保持战斗状态,随时出击敌人,这是从小处落笔,对士兵精神状态的描写,旨在表现将士们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尾联化用战国时楚国县公鲁阳挥戈退日典故,生动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和英勇奋战的精神。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雨雪曲》)

首联点明匈奴军队入侵的时间,以及踏平万里的气焰。颔联描写天气,雪暗冰明,一明一暗形成对比,渲染战争环境的恶劣。颈联进一步描写环境,以“银”和“玉”比作城阙和城墙的颜色,是对冰雪覆盖的细描。尾联笔锋陡转,以节旄零落暗指汉军全军覆灭,而更为可悲的是,将士们即使为国捐躯,连天子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两句既是陈述,也是感慨。整首诗气象阔大,格调高雅,既有豪情,也有悲悯,不愧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