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常州地名沿革

常州地名沿革

时间:2022-12-31 07:28:33

相关推荐

常州地名沿革

延陵:约公元前548年(鲁襄公廿五年),吴公子季札受封,始有此名。乃开化之春雷。

公元前2,秦克江南,设延陵县,隶属会稽郡。

愚按 季札同志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德家、外交家和预言家,儒家文化的启蒙人士,孔子即受其益。太史公赞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常州文脉,即溯源至季子。市区人民公园内竖有季子石像,年代不详;近年琢初桥畔新立“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宣传标牌。红梅阁前立有“嘉贤坊”,楹联“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逸《皇览》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事。”此乃魏文帝时;暨阳,今隶属江阴。丹阳有延陵镇,季子庙建于彼,相传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乃孔子所书。

又按,吴都安在之议,历有争执;或言数迁,亦语焉未详;乃至吴越夫椒之鬬,水战陆战、吴地越地尚非确凿。余考证一二,虽无定论,略有心得,奈何卷秩浩瀚,无瑕注疏。待闲时另有详文专述。

毗陵:西汉初所改,仍属县级。三国时归吴,行政级别为“典农校尉”。西晋始升级为郡。

愚按 晋时下辖毗陵、无锡、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暨阳七县。始潜蕴南北朝之滋荣。又王莽新政时尝改称毗坛,至汉光武时复名毗陵;昙花一现,早已见忘。

又按,孙权因战事告捷,大改地名,其一便改丹徒为武进,是为由来。曾几何时,武进县辖至今日常州市区,例如吕思勉先生自谓“武进吕思勉”,而其祖居十字街,即昔时顾塘溪(建国初填埋成今日延陵西路)与白云溪(亦填成今日迎春步行街)交汇处北去不到一里,乃亘古之城市中心 。

又按,典农校尉之设,行政上比郡,为升县至郡之过渡,盖经济兴盛,酝酿良久矣。

晋陵:晋元帝避其侄名所讳,乃改。

愚按 今目之,乃又一跳梁之措也。尚存痕于民。市区内有晋陵中路,为中心街道之一,两侧林立饭店,常州人好吃之恶名即发祥于斯。而晋陵北路直通新区,风景清爽。

兰陵:东晋时北方士人南迁,晋政府出台侨寄制度,其时安置于晋陵阜通镇(今武进区万绥乡)者乃山东兰陵县人,故有南兰陵郡与南兰陵县之名,沿袭至隋初,凡二百余年。

愚按 实一借名耳。今或提议改开发区为南兰陵区,然。南者,山东之南也,非常州之南。而城区内号为兰陵之地者,似假以吊史乎?

又按,梁武帝时取消南方所有侨寄地名,复以旧称,独兰陵不废,盖萧道成、萧衍二帝皆南兰陵人。常州每命“齐梁故里”,实则暖摇篮与山东枭雄也已!

常州:公元589年,隋一统天下,废郡置州,始有此名。初,常州府设常熟,竟返晋陵。唐时沿袭州县之制,乃置州府于今之常武地区,下领晋陵、武进、无锡、江阴四县。遂成定名。

愚按 隋末乱世,群盗纷起,有太守者与本地士族勾结,自立为王,建都常州,未几见灭,惟贻笑大方。

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乃南方经济文化渐优于北方之始,其时有语“江东之都,常州为大。”

宋元以降,苏南遂成常州、苏州、松江三府鼎立名噪之势,民谚“苏常熟,天下足”,乃非虚言。举明万历六年数据以视,苏松常三府户口合计,已逾福建、四川、两广诸省;秋粮合计,超过除江西、浙江以外任一省值。

明清又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要辅”者,盖其为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江阴县西北滨江一隅,乃军事要塞,皆视得江阴即得江东矣;“八邑”者,乃谓所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

又按,江阴失守,以苏南东下一马平川,唾手可取,常州首当其冲。宋末国难,元兵临城,常州安抚开门告降,惟志士义军与护国寺和尚兵浴血杀敌,元人调遣将帅近二十人,逾三十日方破,乃谓“常州纸城铁人”。壮哉可歌可泣,惟今饰非以标榜民族团结,气节亦殁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