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A brief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A brief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时间:2022-09-06 00:55:37

相关推荐

A brief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by 袁铭

一、20世纪30、40年代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于1936年《通论》的出版开始了。在当时,致力于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可以自己回到自然率水平)研究的经济学家不能对大萧条做出前后一致的解释,无论是对其深度还是时间的长度。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都凭直觉判断,而非理论。《通论》则提供了对问题的一种解释和思考的框架。《通论》强调有效需求(总需求),并开创性的引入了许多模块—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乘数)、流动性偏好和预期。《通论》还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应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经济回到高就业水平。通论出版后首要的事情就是用数学语言对凯恩斯的观点进行表述,尽管凯恩斯懂数学,但是他尽量避免使用数学。于是,围绕凯恩斯的用意,以及某些观点是否存在逻辑缺陷,展开了无尽的争论。其中第一个版本就是希克斯和汉森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提出的IS-LM模型。但该模型存在很多缺陷,它没有强调预期的作用也缺少对价格和工资进行调整。

二、20世纪50年代

凯恩斯强调消费和投资的重要性,以及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之间选择的重要性,进入50年代围绕这三个方面作出了很多改进。弗朗哥莫迪利阿尼和密尔顿弗里德曼分别发展了消费理论,他们都认为预期在进行当期消费决策中非常重要。詹姆斯托宾基于利润和投资的现值之间的关系,发展了投资理论。他也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他的工作不仅是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金融市场进行改进和处理的基础,而且是一般金融理论的基础。

1957年新西兰统计学家菲利普斯提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它不是最初的凯恩斯模型的一部分,但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并且相对可靠的方法来解释工资和价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至此,基于对凯恩斯的许多思想及早期经济学家的一些思想的综合,形成了一致的观点。这一观点被称为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除了约5%的极端左倾和右倾学者之外,其一般纲要已被所有人接受。

战后50年代,也是大多数国家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MIT的罗伯特索罗于1956年建立了增长模型,提供了一种思考决定经济增长因素的思路,并分析储蓄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

所有这些贡献都被包含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莱因发展起来的,并最终由莫迪利阿尼完善形成了MPS(MIT-Penn-SSRC)模型。

三、20世纪60年代

进入6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许多宏观经济学家都逐渐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经济波动的实质逐渐得到了很好的理解,模型的发展使得政策得以很好地应用。这一乐观的情况遭到了人数虽少但很有影响力的少数派货币主义者的怀疑,其带头人是弗里德曼。他和安娜施瓦茨细致地回顾了货币政策的证据,以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货币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出版了《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他们的结论是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货币的变化可以解释产出的大多数波动。大萧条是由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的。弗里德曼的质疑还表现在政策的方式上,他赞同使用简单的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面对公众压力而制定政策通常会带来害处而非益处。弗里德曼还否认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认为失业和通胀的长期替代违背经济规律。争论过后形成的共识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重要,如果关注产出构成,应将二者结合使用。

四、20世纪70年代

到了70年代,宏观经济学MS是一个非常成功和成熟的领域,但石油危机后新古典综合理论框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代表人物就是卢卡斯与萨金特。冲击的来源有两个:其一,各国出现了凯恩斯理论框架无法解释的滞胀;其二,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预测非常不准确。因此,他们强调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忽略了预期对行为影响的全面含义,解决方法是假设人们基于目前所有的信息,尽可能理性地做出预期,即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表现的第一个含义是,现有的宏观经济模型不能用于制定政策。这些模型得到的是经济变量在过去的政策和历史下成立的关系,但政策发生变化,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使得模型在新政策下的预测效果很差(卢卡斯批判);第二个含义是产出偏离自然率水平是暂时的,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该过程是缓慢的;第三个含义是应将政策视为政策制定者与作用对象的博弈,而不是最优控制。博弈论导致对政策产生不同看法,例如芬恩基得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Prescott)提出的动态不一致。

五、20世纪80年代至今

理性预期提出后,整合过程开始了,并贯穿整个80年代。人们接受理性预期假设,但并不相信个人、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总是理性地形成预期。因此,学者围绕理性预期在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含义进行解释。典型例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obert Hall提出的消费的随机行走假说;Dornbush提出的预期利率变动导致汇率变动;John Taylor提出的工资与价格交错调整模型。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个流派占据了研究的抢眼位置: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增长理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带头人是Prescott,他发展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该模型假设产出通常处于自然率水平。产出的所有波动都是由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工人愿意工作更长的时间)导致的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而不是远离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但该模型无法解释产出巨大的短期波动,而且货币的变化对产出没有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理性预期批判基本正确,但对于不同市场不完美性的本质及其对宏观经济演变的影响,有很多内容尚待研究。方向之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阿克罗夫提出了效率工资模型;第二个方向是信用市场具有不完美性(借款人愿意支付银行公布的利率也借不到钱),伯南克对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第三个方向是名义刚性,曼昆用菜单成本解释了为什么名义工资变动缓慢。

增长理论在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后从80年代末期出现了强劲的复苏,称为新增长理论。在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卢卡斯与罗伯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干中学、两部门模型),二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随着研究的发展,这三方面重叠了,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一些模型使用新古典主义的方法但也考虑了新凯恩斯主义强调的不完美因素。目前这种综合暂时主导宏观经济学领域。

目前,宏观经济学在以下命题存在争论:其一是短期的长度,即总需求影响产出的时间。RBC理论假定产出总是处于自然率水平,也就是短期非常短。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需求效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即短期实际上会非常长。其二是政策的作用,这与前一个命题相关。认为短期很短的人,会否认政策的作用,而认为短期非常长的人通常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

源地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