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三个维度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三个维度

时间:2021-09-14 08:30:33

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三个维度

12月04日 15:15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研究,我们看三个维度,第一是新能源车的需求到底有多大?第二是梳理整个新能源车的产业链,哪些环节有值得投资的标的。第三,新能源车产业链整车里面最大的一块是动力电池,我们会把动力电池的整条产业链拆出来,再寻找标的。

万亿行业空间

第一个是新能源车行业到底有多大,未来的潜在空间有多大?我先给大家一个概念,今年整个新能源车的销量大概是150万辆,每年国内车的销售量2000万辆,大概是8%的渗透率。全球现在每年的销量大概是在8000万到9000万辆车之间,全球的渗透率是在4%的水平,中国接近占了一半的新能源车销量。

后面的想象空间就比较大了。从长周期来看,比如说看,如果全球渗透率从4%提升到20%,到远期50年提升到70%,可以算一下9000万辆车,每辆车平均人民币的售价大概15万块钱到20万块钱之间,这就是一个万亿的市场,市场空间足够大,所以现在大家投入很多的精力在这个领域。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国内8%,全球4%,但是从现在车的结构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车分为ABC级,A级分A00,A00属于5万块钱左右的车,B级大概是帕萨特的通用水平,C级车是奔驰、宝马一类。从目前的结构上来看,绝大部分的新能源车还处于A级车的水平,B级和C级都很少。

由显性补贴进入到隐形补贴再到真实需求

所以意味着目前8%的渗透率,其实是政策驱动的渗透率,还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需求。这就引出了后面的一个点,到底新能源车什么时候能从全球4%的渗透率到20%?这里可能有几个节奏:

第一个节奏,新能源车在去年以前的阶段叫做有显性补贴的阶段,直接买车,国家给这车补钱,基本上一辆20万左右的车,国家补贴在10万块钱,等于消费者掏10万块钱可以买到一个标价20万的新能源车。但是今年补贴退了60%,从10万块钱补贴已经降到4万块钱,到明年显性补贴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这个行业进入到第二阶段就是有隐性补贴,今年的一个看点是隐性补贴能否把量冲上去。第一是路权,像北京新能源车的牌照跟普通车的牌照是不一样的,新能源车现在每年给5万辆,牌照的价值,还有地方分限行不限行。

另外隐性补贴里还有一大块,就是出租车和公务车,跟行政相关的用车强制换新能源车,所以有隐性补贴在就造成了现在国内渗透率8%,全球4%,如果把中国的渗透率剔除掉,真实渗透率就2%左右,非常低的水平。今年我们还靠隐性补贴在撑着,而且为了满足200万辆的目标,至少会延续到明年,但是到200万辆的目标实现以后,可能隐性补贴慢慢的也就没有了,之后就看我们的真实需求。

电动车究竟是不是一辆好车?

现在市场上最大的分歧就在这。如果说我们看好万亿的市场,认为新能源车一定会出现一辆好车的话,比如说现在最接近一辆好车的是model-3,30万块钱左右能够跟奔驰C竞争的车型。除了model-3以外,如果再出现一款什么样的车能够跟20万块、15万块钱的车做竞争,可能这个市场就没有分歧了。

如果比亚迪出现一款不考虑直接补贴,卖到15万块钱,公司不会亏损还有可能盈利,而这款车可以直接和迈腾、帕萨特级别的车竞争,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可犹豫的。现在model-3在它对标的级别来看,已经很有竞争力了,所以这个逻辑已经成立了,但是这只是在C级车30万以上的量级,从结构上占比比较小,我们在等有没有一款纯电动车在15万到20万的B级车能够平价和燃油车竞争。如果出现,那这个行业可能就是未来五年最大的机会。

我们现在就在看哪一个公司有可能推出这款车。到,各家汽车公司都发布了战略计划,但这只是计划。我们跟踪下来,国产车里比亚迪、广汽、上汽是最有可能突破的,其他的大概率走不下去,还得看传统车的这些公司。现在比亚迪、广汽、上汽包括长城都在陆续出新款车,未来一年的时间,可能会出很多新款。我们在观察到底哪一款能够成为行业的标杆,现在可能比亚迪的概率会比较大。国外车企陆续也会有结果,估计到年底北京奔驰就会出跟glc对标的新能源纯电车,应该在50万以上的级别。

国外主要看大众能不能出现一款20万左右的纯电车,但是从目前的节奏来看,大概率在或才能够出现,可能还会稍晚一些。但不管怎么样,时间点已经很临近了。这是整车的需求逻辑,只要有一家公司能够突破,这就是一个值得重配的产业链。当然市场分歧也就在这。

产业链分解:什么值得买?

如果这条产业链成立,除了整车端,我们到底买什么?我们把纯电的车拆开,这些部件里面,价值量最大的是电池,电池在电动车里的价值量超过60%。电动车的机械化结构比传统车要简单很多,所以如果电动车逻辑成立,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端,而且每家车企就好像传统燃油车在比拼变速箱加动力总成的这套系统,未来电动车比拼的就是电池的这套系统,到底谁家的电池用的最好。另外它还会有一些部件会比较特殊,与传统车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电子膨胀阀、空气压缩机、冷却板这三组,主要是电动车的热管理,为了给电池散热,这在传统车里是没有的,意味着这些是增量空间。

这三组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是电子膨胀阀,三花智控以前是做空调的,电子膨胀阀也是散热的一个部件,从车的价值量来看,电子膨胀阀加上散热系统,每辆车应该在2000到5000块钱,具体看集成多少东西,当然核心是电子膨胀阀。如果说未来车的渗透率从4%到20%,三花的市场空间会非常的大。

还有一部分是电驱、电控,就是三电系统把电池刨掉,应该叫两电系统。相当于原来车的变速箱等,但是它会比变速箱的机械部件要简单。现在国内做的最领先最全的是华域汽车,它是上汽集团下面专门做零部件的公司,和几个国外的大厂都成立了合资公司,专门做电气电控,包括传感器等。如果说产业链成立,它应该是最主流的标的。还有电器控制器和其他一些轻量化的设备,包括因为电池的重量太大,所以要把其他的部件做成铝的或者镁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这是新的东西,在传统车里不太明显,在电动车里比较明显。

我们把车拆开,大概这些组件还有价值量。综合来看,电池肯定是最大头,其次是以电子膨胀阀为核心的热管理系统,然后是两电系统,电驱和电控下面比较新的就是轻量化。从产业链逻辑上来讲,我们大概是从这几个方向再去找标的。

车产业链有个特点就是它很难有新冒出来的标的,因为它会先认证设备。比如说做出一个轻量化底盘来,交给比亚迪做认证,认证时间需要三到四年,就意味着这里很少能有新出现的标的,一般都是我们跟踪了两三年的标的,他得到了认证,进了整车的供应链系统,整车开始放量的时候,这些零部件公司就开始相应的放量。好的地方就是一旦它进入到了供应链,就会相对比较稳定,不好的地方就是它的认证周期会比较长,等的时间会相对比较长一些。

拆解电池产业链:电池是个好行业吗?

最后再拆一下电池,因为它占了整个价值量的60%,而且一个大的逻辑是在这么多电动车中,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第一考虑动力的话就是动力电池,你用的是LG的电池,松下的电池,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还是国轩的电池,未来可能差异会极其的大。

电池产业是不是一个好的产业?从我们研究的结果来看,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我指的什么?就是作为一个实业老板,如果你要投这个行业,这其实是一个很糟糕的产业,为什么?第一,动力电池是一个电化学的过程,它是用各种材料组合出来的性能,原来我们用的叫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原来董明珠做的钛酸锂电池,现在主要做的三元电池,三元指的是镍钴锂的比例叫三元,主要用这种三种材料。锂钴镍的比例以前是622,这个材料一直在变,而且每种材料里面结晶体的性能也在变。因为它是一个化学导电的过程,技术不停在迭代,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它迭代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公司的技术水准如果能引领这个行业迭代,会是一个非常牛的公司。如果一旦在某一个环节上落后了,可能迅速被产业给淘汰掉,之前投的所有资产全部都是成本,全部都是负资产,没有任何价值,一代技术的进步就会淘汰一批的企业。我们现在看的企业,跟三年前看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上市公司已经倒掉了一批,还有很多没上市的已经被市场给淘汰掉了。站在目前这个时点,竞争格局还没有稳定住,如果说到明、后年三元电池提升到9/0.5/0.5的水准,或者至少是811,有可能很多公司直接就被市场给淘汰掉了。

而且这还是个全球竞争的市场,不能光看国内,现在还有LG、还有松下,如果你跟不上研发节奏,可能就被LG、松下包括三星给干掉了,所以必须不停的迭代技术。这还是在电化学里自身的替代,现在还面临到有可能被固态电池替代。如果说过渡到固态电池,中间有个巨大的耗材隔膜,根本就不需要,也不需要电解液,把现在的产业又给颠覆掉。从实业上来讲,这不是一个好产业。

所以在一个快速竞争的产业链中找赛马或者找赛道,大家越来越集中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身上。因为现在这两家是最大的,宁德大概占了整个装机量的近50%,比亚迪占整个装机量30%左右,他们两家占了大概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说后面技术迭代的速度又加快了,像现在的新生力量技术进步没有跟上,又被市场给淘汰掉。市场经过这两年的学习以后,会越来越把精力放在宁德和比亚迪的身上,因为这种产业结构就决定了只有他们能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宁德现在每年的研发投入接近40个亿人民币,这不是其他公司能够投的起的。有的公司每年收入都到不了40亿,未来标的会越来越集中。

拆解电池产业链:四大耗材

动力电池底下会有四大耗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这四种耗材里面正极、负极、电解液都是电化学。正极比较明显,镍钴锂的组合,包括磷酸铁锂。负极现在有石墨、人工石墨、硅碳。材料学上的迭代也很快,电解液是添加剂的迭代。现在变化比较大的在正极,又牵扯到底下基础材料,就是钴、镍、碳酸锂。为什么前期钴跌得多,镍涨的多?它面临到技术迭代的问题,如果后面从811过渡到9/0.5/0.5,意味着后面钴的含量会用的越来越低。技术变化会很快,造成了基础材料端的产品价格也会变化的比较快,但相对比较稳定的是碳酸锂,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变化,碳酸锂还是要用的。所以未来整车放量的话,碳酸锂的需求目前来看是确定性增长的。

另外还有一个耗材是隔膜,它是复合塑料材料,要求每平方毫米上材料的密度一致性要比较强。隔膜主要是为了防止碰击的时候不击穿它,正负极的电解液不会混合到一起去,混合进去以后就会炸,所以要求隔膜的质量包括它的均匀程度、一致性要非常好。这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大家都是采购德国的设备,对设备的使用是经验值积累的过程,当你形成一定的经验就固定下来,后面批量复制就好了。

拆解电池行业:技术快速迭代,龙头为王

整个电池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产业,从实验来讲,电化学的技术迭代太快,但是一旦你站到了龙头的位置上,会迅速拉开差距。一旦拉开差距,底下就很难再追上你了。以后松下和LG可能是第一梯队,只要宁德能占到全球第二梯队,或者进入到一级半当然更好,渗透率提高的逻辑都成立,宁德未来就直接面对一个万亿的市场空间,而且以后的竞争对手不是很多,因为它的壁垒太高,迭代太快,后面的市场空间会很大。

现在宁德、包括比亚迪大概在1300亿到1500亿之间的市值水平,看起来估值很高,大家都在确认它是否已经进入到全球的第二梯队或者一级半梯队,现在看起来可能概率会比较大。确认以后,后面就只需要确认到底这个市场什么时候爆发了。一旦出现一款标杆车型,大家复制这种车的模式就可以了,一旦市场确认了,宁德可能会比整车的标的还要好。整车还面临到这一款车成了,下一款车还能不能站住,但是宁德这种公司,一旦站住了,它的竞争对手就很少了,全球可能也就三四家的公司可以干这个事情。风险在于如果没跟上这个节奏,被三星、松下直接甩开了,可能前面投入的所有东西都被替代掉了。

正极产业同样面临到这个状态,目前正极公司的研发能力还不如宁德时代,现在是宁德时代开发完正极,交给他们代工,他们没有这么好的研发能力,投不了那么多钱来干这个事情。这个领域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看到这批标的,可能是巴斯夫来干这个事情,原来这个市场很小,对它来讲没有意义。但巴斯夫如果进来干这个行业,大概率会比这些公司干的要好。未来这些公司就沦落成一个加工企业,毛利率15%左右,跟现在的3C加工是一样的。也有存在的空间,能挣量的钱,但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再往下就是材料端,现在产品价格都很低,当然现在的价格是基于现在的量,全球的量可能也就在300万台左右。现在全球是9000万辆车,未来渗透率到10%就900万辆,假设不技术进步,现在的需求量乘以3。这些产业都属于开矿,开矿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资本开支周期很长,短期看到它可能很过剩,价格很低,但一旦需求是翻倍的增长,短期的供给根本跟不上,没有5年矿基本上开不出来的,所以价格是很大的周期性变化。

电池像宁德、比亚迪一旦形成了竞争力,这就是一个很稳固的竞争力。电驱、电控还有热管理系统,一旦通过了三到四年的认证,确认了进去了,可能就是一个长周期的壁垒,迭代也没那么快。剩下这些正极,就看自身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投资展望:等待趋势的形成

新能源车需求在等待一个爆发期,主要的技术稳定度是指在电池上面的技术,最大问题是成本,如果出一个同款的车,像比亚迪传统车是在12万左右,电动车在20万左右,主要电池的成本比较高。一旦电池成本能够下降40%或30%,如果说燃油车是12万,电动车成本降到了15万,差距其实就不大了。

电动车还有个好处,未来它搭载智能部件的可能性比燃油车要好,特斯拉有一个电子屏,没有按钮,包括搭载360环视、毫米波雷达,包括什么影音娱乐。电动车因为所有都是用电驱动的,包括传感器的结构,比传统燃油车天然就有好处。现在燃油车上面将近300个部件,电动车只有100多个部件,连接的时候设计的空间大。

还有一点,汽车的开发,它首先要开发一个平台,比如说奔驰的这套平台,E/S/C都在这套平台上在做开发,包括设计软件,包括底盘的大体结构、模组等等。这一套平台的投资,按照欧元计应该是100亿左右,一个平台大概能管十年,未来所有车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做开发,这是一个极重资本的投入。一旦像奔驰宝马或者说是大众确定了以后就投电动车,它会缩减燃油车的平台开发。电动化的平台更容易搭载智能化的东西,包括远期的无人驾驶等等,在传统车上是很复杂的过程,未来远期的开发成本很高,不如放在电动的平台上去开发,这就把两个差距给拉开了。

所以首先第一步是等成本能够下降到接近燃油车。接近的话,这些车企就会义无反顾地去投这个平台,一旦平台确立,趋势就确立了,渗透率肯定就在往上走。现在大家都在犹豫,如果说电动车不成立,成本一直降不下来,这个钱就是白投了,而且还耽误了燃油车的平台。对车企来讲,现在是很困难的一个选择。

新能源汽车火了!发展规划刚下发 基金持仓却创两年新低 概念板块否极泰来?

在基金持仓创出新低、股价连续低迷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基金年底调仓的受益者之一。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内,业绩排名前15强的基金有一半是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在最近基金重仓股资金流出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开始上车那些人比较少、不太拥堵的领域。

12月3日消息,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在许多主流品种持仓拥堵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当前股价和基金持仓数据,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从3季报数据来看,机构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配置比例已处于近年来低位,整个行业继续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

行业新低后,新能源汽车龙头率先反弹

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渤海证券指出,1到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7万辆,同比增长10%。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6.38GWh,同比增长34%。新能源乘用车及专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均有所增长,分别为33.61GWh和3.39GWh。新能源客车装机量为9.39GWh,同比下降8%。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单月数据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下滑,产业链细分行业内各公司呈现加速分化的趋势,龙头公司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依旧乐观。

一个关键的说法是,新能源行业处于估值筑底阶段,这可能是公募基金和券商最近开始移情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公募基金年底有调仓换股的需求,但需要一个确定性但估值整体便宜的板块,最好是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股价没有太多表现,新能源汽车可能就符合基金的口味。

在整体行业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新低后,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公司从低位率先开始反弹。根据A股上市公司一汽轿车披露的数据,该公司截止今年二季末只剩下18只基金持仓,较去年末的基金数量少了一半,当一汽轿车在今年10月21日创下7.63元的年内股价新低后,股价随即开始反转。从10月22日开始,一汽轿车的股价从7.6元附近一路上涨到12月3日的11.7元附近,一个月的涨幅超过50%。此外,宁德时代的股价从11月开始也轻松上涨30%。

“目前行业从业绩到估值均处于筑底阶段,安全边际较高。”渤海证券在最近研究报告中称,欧洲传统汽车巨头持续加大电动化的步伐,大众未来五年将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330亿欧元,预计未来海外市场将是行业稳定且有力的增长点,继续维持新能源电池行业“看好”投资评级,建议关注业绩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动力电池公司,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以及行业格局清晰,下游客户需求不断提升的中游材料公司,如恩捷股份、璞泰来。

持仓比例低已反映市场的悲观预期

从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新能源板块的持仓数据看,该板块在年底基金调仓阶段,成为基金经理增持的对象,也更容易理解。根据券商的研究数据,新能源汽车行业基金仓位在今年二季度末就创下了新低,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仓位处于以来最低位,主动偏股型基金流通盘占比仅3%,这一数据略高于公募基金对游戏传媒板块的持仓,到第三季度末,这一数据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板块可以称得上一个基金严重低配的领域。

按照基金经理经常说的一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抑或是“人无我有”的逆向策略,作为一个与实体制造业紧密相关、市场规模巨大且行业整体处于机构资金低配的领域,A股的一批新能源汽车板块最近出现连续上涨的姿态,或暗示了部分抄底的机构资金可能已经开始上车。

“有的行业或个股已经非常拥挤,基金拿的太多,稍微一砸股价就要跌”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田汉卿接受券商中国采访时也认为,A股目前整体估值很便宜,但是基金重仓的主流品种可能已经很贵了,已经出现部分资产结构性泡沫,那些涨得很好、资金扎堆的品种,可能有较多的风险,但A股也有许多没有上涨的资产很便宜,存在很多机会。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就是基金眼中便宜且人少的领域?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新能源汽车这个被基金持仓较少的领域,在年底可能已经开始迎来基本面的反转。

汇丰晋信智造先锋基金基金经理陆彬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或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重要事件。众所周知,iPhone4在是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拐点性事件。而特斯拉也将在培养用户习惯、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特斯拉很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iPhone 4”,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拐点的基本面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当前股价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从3季报数据来看,机构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配置比例已经处于近年来低位”陆彬认为,目前市场大部分投资人已经下调行业增长至与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同时对行业增长也持分歧和担忧态度,整个行业继续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

基金调仓资金流入新能源汽车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当新能源汽车的基金持仓,创下两年来的历史新低后,从今年10月份开始,在接近年底的时刻,基金持仓较少的新能源板块明显比基金重仓股更受资金欢迎,基金公司的发行业务,也从11月开始顺势力推新能源主题类的基金产品。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内,收益率涨幅最好的基金品种,并非是已经锁定今年业绩十强的那一批基金,这些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重仓的品种,在年底大多都已跑不动了,反而,主打新能源汽车的主题基金明显受益于资金调仓,板块强势反弹,此类基金跟着获利,在最近一个月内,收益率排名前15的基金,有一半都是主打新能源汽车的主题基金,其中,国泰智能汽车基金、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基金最近一个月的收益率都超过了10%。

11月28日,平安基金公司旗下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基金自12月9日至12月24日进行公开发售。该基金主要投资于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的成份股及其备选成份股。其中,投资于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的成份股及其备选成份股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且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国投瑞信基金公司推出的新能源基金也刚刚在11月中旬正式成立,该基金重点关注光伏、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车联网的投资机会。国投瑞银新能源基金经理施成表示,从估值来看,施成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处于历史低位,是较好的布局时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给端已迎来一次大洗牌,当前需求端改善迹象显现,整体行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