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95后学者的学术路数惊到我了!感觉我正被时代抛弃……

95后学者的学术路数惊到我了!感觉我正被时代抛弃……

时间:2021-12-13 21:48:36

相关推荐

95后学者的学术路数惊到我了!感觉我正被时代抛弃……

本文由“学术志”(ID:xueshuzhi001,作者: 杨先匠)授权发布。

01

暑假参加两场学术活动,被几名95后的年轻学者惊到了。

四十大好几仍然困惑的我,忽然感觉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回来憋了半个月,才终于在网上寻到一句恰当的话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连夜走的,买的站票,走的时候骂骂咧咧,还顺便踢翻了一只暖水瓶……

我一方面感叹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冤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感慨,学术居然有了代沟,现在年轻人的路数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几经彷徨,现在还没评上教授的我,在这帮年轻学者的光环下,忽然有了退役的想法。

02

几名95后的年轻学者,有的博士即将毕业,有的已经入职了国内知名高校,清一色的海归背景,让我这个31岁才参加工作,45岁都没出过国的土鳖博士自愧不如又羡慕不已。

而且,他们做起学术报告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毫无惧色,完全没有我读博时一脸青涩的感觉。

羡慕嫉妒而生恨,我甚至感觉这些年轻后生旁若无人的讨论似乎有点不尊师道的感觉,完全没有把我们这些“老家伙”放在眼里。

“把你放在眼里你也听不懂”,上厕所时,和我同行的另一位老杨老师笑着对我说。

我想我这位本家说的是对的,全英文的论文,复杂的量化方法,比魔方还高阶的分析模型,完全弄晕了我这个“食洋不化”的脑袋。

“别说方法了,连图我都看不懂”。我翻开一页酷炫的“关系网络图”对老杨说。

03

学术会议晚餐过后,我们几个“老家伙”饶有兴趣地听几位年轻学者聊起了学术,也听他们聊起他们朋友圈里的“学术规则”:

“发C刊已经不管用了,得发SSCI”;

“我们学校一篇SSCI等于两篇A刊”;

“我们不行,SSCI等于一篇顶级,但是挂上导师的名字能拿六万的科研奖励”;

“找工作的时候3篇SSCI等于副教授加50万安家费”;

“你这个文章得用量化的研究方法,研究点时髦的问题”;

“数据要做不好的话,得找专门的数据公司处理,我感觉XXX处理的还不错”;

……

我们几个“老家伙”也很健谈,但我们那晚只是喝茶,根本接不上话。我也很想谈谈我的学术理想,但我那几篇文章在这一堆听不懂的ABCD以至S面前,一下子没有了谈资的价值。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国内一些学术团队是有专门的数据公司和润色公司甚至排版公司来帮助处理论文的,他们处于学术链肉食的顶端,只是我不知道这个“一些”有多少。

“他们是SSCI的原生代,而我却只是等待SSCI签证的移民。”最后,我的老本家老杨幽幽地说。

“是啊,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喝了47小碗茶水后,我说。

04

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

我一直不愿承认,40多岁的我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年代。往上比没有评上教授,没赶上不用重点课题,不用出国的那一代;往下不会英语,不懂统计学,比不了用量化分析方法发SSCI的那一代。

虽然我告诉我的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但提起英语和数学我仍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花几年时间学学英语和数学,发几篇具有国际范儿的论文,二是静下心来写几本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书。

究竟往哪走,我其实并没有想好。

05

我其实很感激这些“口无遮拦”的年轻学者。

他们有些利己,而且不精致,但是比起那些深谙学术法则,逃离当下激烈的中文学术场域而闷声发大财的学者要好一点。

而且,他们很勤奋。

只是作为学术界的Loser,我更希望他们用中文写一点东西,让一篇文章能够进入社会,产生波澜,而不是用了一堆复杂的公式,绚丽的图表,生涩的英文文献讲述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

“即使用中文写也没人看”,虽然老杨这么批评我。

06

网上有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对:“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也不打”。

只是我不知道,像我这样被时代抛弃的学人还能否对抛弃我们的时代投以两声批评,抑或在被抛弃的时候努力张张喉咙,发出一点仍然活着的声响。

有一天晚上我关了台灯忽然想:我可能不会在学术有大作为了。

现在的学术,更像是一场百米比赛,发令枪还没响,我就落后两公里了。

又或者一想,不入流也好,正是在这种学术的边缘,才给了我一丝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的空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