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双下肢浮肿35年 查不出原因 中医诊断为溢饮 治疗后痊愈

双下肢浮肿35年 查不出原因 中医诊断为溢饮 治疗后痊愈

时间:2020-04-08 03:48:24

相关推荐

双下肢浮肿35年 查不出原因 中医诊断为溢饮 治疗后痊愈

患者李某,女,49岁,初诊日期:6月28日。因双下肢反复浮肿35年而就诊。患者3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曾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自服“双氢克尿噻”可利尿消肿。现症: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晨起肿消,活动后至下午逐渐加重,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小便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濡。BP:95/60mm Hg。诊断: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

中医诊断:溢饮,脾气亏虚。

治法:补气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党参15g,炙黄芪15g,柴胡5g,升麻5g,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白芥子3g,大腹皮15g,泽泻15g,白蔻皮15g。3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双下肢浮肿35年,而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治疗似乎无从下手。但中医治病的灵活性就在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确定了该病病位在皮肤与四肢,同时亦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把温化法确立为治疗痰饮的重要法则。(文中图片寻找联系方式)劳则气耗,该患者活动后消耗脾气,故而双下肢浮肿加重,脉沉濡亦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之象。故立补气健脾、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方中党参、炙黄芪、柴胡、升麻取义于“补中益气汤”,用以补气健脾;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化裁于五苓散,用以温阳化气利水;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大腹皮行气利水,更用柴胡伍泽泻,升降相因而加强利水之功。该方补气健脾以治本,温阳利水以治标,标本兼治,因而可奏效。

二诊:7月1日。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缓滑。BP:100/70mm Hg。方药:米炒党参15g,黄芪皮15g,柴胡5g,升麻5g,赤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泽泻15g,大腹皮15g,白蔻皮15g,清半夏15g,金星草15g。7剂,水煎服。(文中图片寻找联系方式)

按:药后有效,故原法不变,稍微调整用药。用米炒党参使补而不滞;黄芪皮、大腹皮、白蔻皮诸皮走表而利皮肤水湿;茯苓“白化痰涎,赤通水道”,故改用赤茯苓加强利水;清半夏化痰,金星草利湿,诸药合用搜剔皮肤水湿。

三诊:7月8日。药后双下肢浮肿已消,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沉虚无力,两尺尤甚。BP:110/80mm Hg。方药:党参15g,苍术15g,米炒麦冬15g,黄芪皮15g,柴胡5g,茯苓20g,陈皮15g,佩兰15g,生姜皮15g,建曲15g,白蔻皮15g。4剂,水煎服。(文中图片寻找联系方式)

按:水湿已除,故以补气健脾扶正为主,兼化水湿,本正源清以善后。患者服上方4剂后,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