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孩子总爱“唱反调”?心理学家:是好事!孩子“成长”的表现

孩子总爱“唱反调”?心理学家:是好事!孩子“成长”的表现

时间:2020-10-08 16:37:15

相关推荐

孩子总爱“唱反调”?心理学家:是好事!孩子“成长”的表现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父母温和地说:"宝贝,过来吃饭啦!"

孩子摇了摇头说:"不要。"

父母温和地说:"宝贝,赶紧把玩具放下吧,早点洗洗睡吧。"

孩子继续把弄着手里的玩具,摇了摇头说:"不要。"

父母温和地说:"宝贝,天气凉,穿上一件外套吧!"

......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然而,父母多对这种事情感觉到无力。孩子总是唱反调,很多父母一开始都有耐心,努力地与孩子讲大道理,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一点。

但是,和孩子将大道理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如果换一种粗暴一点的方式对待孩子唱反调的行为,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更加暴躁。

其实,父母也不用那么担心,孩子总爱唱反调,是因为孩子正处于执拗敏感期,而执拗敏感期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时期。

面对孩子唱反调的事情,父母常持反对态度

执拗敏感期的现象多出于3-4岁的孩子,虽然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执拗敏感期,但是大多父母都不知道执拗敏感期这个概念。所以,面对孩子经常对着自己唱反调,父母常持有反对意见。

一般来说,父母有以下两种态度:

担心孩子叛逆

孩子与父母唱反调时,大多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叛逆的一个表现。在父母的认知里,孩子的叛逆应该出现在青春期才对,但是孩子竟然就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情况,父母担心孩子叛逆的状态会一直维持下去。

于是,父母会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希望能够将孩子拉回正常的轨道。

孩子疏于管教

除了担心孩子叛逆之外,父母觉得孩子唱反调的表现正是自己疏于管教的原因。大部分妈妈在孩子大了一些之后,就会重新复出工作。这时,父母要忙于工作,自然会对孩子有些疏忽。

当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时,父母会花更多的精力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而当其他人比如说老人、保姆、护工照顾孩子时,他们更多的是在照顾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的外在需求,比如说吃饱了没,渴了吗,穿暖了吗......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周围人都是围着自己转的,不能命令自己,包括父母。

处于执拗敏感期,孩子唱反调正是成长的表现

不只是孩子,当父母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也会经历执拗敏感期。处于执拗敏感期,父母也会像孩子一样,总是和自己的父母唱反调。

事实上,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总是唱反调反而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孩子的唱反调表明了孩子的某种意识正在提升。

那么,具体是哪三种意识呢?

自我意识提升

进入执拗敏感期之前,孩子对父母和周围人的要求是千依百顺的,这是因为

此时孩子的大脑还没有自我意识,孩子的意识是被周围人牵动。

当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时候,孩子就不再一味地听从父母的指令,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做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转变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转变却带上了另外一种含义。父母习惯孩子依赖着自己,并不习惯孩子突然就开始反抗自己了。

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表现在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意识都提升了,孩子的脑海中建立了对自己和他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

"物权"意识提升

当孩子和同龄的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孩子物权会显示出来。当其他孩子抢了孩子的玩具,孩子会表现地特别生气,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这是因为,在执拗敏感期,孩子的"物权"意识会有一定提升。孩子认为,玩具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利决定到底要不要给别人。如果其他孩子私下抢走了孩子的玩具,孩子就会很生气。

然而,在父母看来,孩子的反应过激了。对于一个物权开始出现的孩子,"礼让""谦让"这个美德是很难出现在孩子的身上。有"物权"意识的孩子比较"自我",他们很直接地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绝对不会让自己受到一丝委屈。

表达意识提升

以前,父母叫孩子去吃饭睡觉的时候,孩子要不就是没有什么反应,要不就是想说什么但是说不出来。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提升。特别是到了执拗敏感期,孩子表达自我的意识会大大提升。

表面上看,孩子的"不要"是一种唱反调的表现,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表达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不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还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引导唱反调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

当孩子处于执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的唱反调是一个正常的表现,而且适当的唱反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意识。但是,当孩子过分强调自我,孩子就会变得叛逆和目中无人。

所以,父母还是要有一定的耐心去引导孩子。

那么,当孩子唱反调时,父母应该怎么去引导呢?

用游戏代替命令

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会有提升,孩子最不喜欢听到命令。一听到

命令,孩子就会条件反射地拒绝。所以,父母在与孩子对话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命令性语言的出现。

父母可以用游戏代替命令,比如说,到点了孩子要去睡觉了。这时,父母不能直接命令地说:"宝贝,你赶紧上床睡觉!"孩子听了会不高兴。父母可以这样说:"宝贝,你要不要听故事,你躺到床上,妈妈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孩子听到这句话,会把注意力放在"讲故事"上面,而不是"躺到床上"。

给予孩子多个选择

有这样一个故事:街上建有一个可口可乐的饮料贩卖机,这台机器平均每天大约贩卖100瓶左右;这天,百事可乐在这台可口可乐饮料贩卖机旁建了一个百事可乐的饮料贩卖机。

很多人以为可口可乐销量会下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下降。相反,两者的销量都上涨了很多。

这是因为,人们看到这两台机器的时候,会想着,"今天,我要喝哪种饮料呢?",而当人们只看到一台机器的时候,人们想的是,"今天我到底要不要喝饮料呢?"

父母可以将这个故事运用到生活中,当父母叫孩子去吃饭时,父母不要直接说"来吃饭了",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多个选择,"你今天是要吃土豆还是鸡翅啊?"

这样,当孩子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走到饭桌前,并思考着自己到底是要吃哪一样食物。

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事实上,孩子的拒绝也是在诉说着孩子的内在需求,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孩子就会反抗。

比如说,一位孩子在父母面前总是拒绝父母的关爱,了解了孩子心理的父母才明白,原来孩子是责怪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他的感受。看到父母的关爱行为,孩子就会下意识地逃避。

所以,父母不要只停留在表现,而是要通过孩子的拒绝会挖掘孩子说这句话的心理和真实想法,找出孩子的内在需求,然后满足孩子的愿望。父母可以与孩子多多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感受。

面对孩子唱反调,父母不要生气,应该给予孩子多一些耐心,只有爱和关注才会让孩子更加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