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面向当代的“传统”——张际才山水画的审美视觉

面向当代的“传统”——张际才山水画的审美视觉

时间:2021-07-20 20:58:06

相关推荐

面向当代的“传统”——张际才山水画的审美视觉

霜叶红于二月花 180x97cm

宋元至清,山水画的形式和内容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它特有的创作规范。但近百年以来,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中国画面貌发生了全新视觉的变革,先有“岭南画派”二高一陈的“中西融合”,后有徐悲鸿、林风眠的“西为中用”,建国后,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石鲁、关山月、陆俨少、黎雄才等一大批卓越艺术家的探索与实践,共同汇聚成中国画“新传统”,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革新。

这种革新,表现在山水画中,便是改变传统古木幽径、高人雅仕之类样式化的题材,强调走入生活,用新笔墨的方式表现新的时代风物。毫无疑问,当代岭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之一的张际才先生正是这一艺术革新的影响下形成的,他的作品与我们习惯中的山水画面不同,是一种具有实景意义的笔墨景致。他借助自己的笔墨语言和对自然的感悟,呈现他对于山水画的理解,他画的不是与自然越走越远的“古典山水”,而是与自然越走越近的“当代山水”。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发轫于唐代,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今天面对的笔墨传统是历经千年的实践不断总结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它表现为一整套的点、线、面造型符号系统,有着复杂的结构层次,从近现代山水画艺术家的实践上看,中国文化本身的包容性使这种笔墨传统不断发展与演变。张际才的创作正是从这一客观视角去探索传统笔墨的变革与重建,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融汇古今、折衷中西”的包容与开放,既讲法度又重变化,既讲吸收又重个性。

山居图 180x97cm

对于张际才的这种探索,是一种十分当代的“传统”,是一种历久弥新、不断生发的传统,是开放的传统。对于新时代的审美要求,没有回避,没有漠视,而是积极地介入,将自己融入到千年来笔墨传统的发展与演进的历史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盲从。他努力传承“岭南画派”关于“折衷中西”的革新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艺术风格。在张际才的作品中,赣南和岭南地区的山川风貌、幽涧草木、清泉飞瀑、老树丛林、竹林农舍、深山人家、烟雨渔筏、芭蕉新绿,秋色满园、吊脚楼下,通过皴、擦、点、染这些看似传统的笔墨,转换成一幅幅水墨淋漓、潇洒灵动、亲切自然的当代视觉画面,由真入美,由美入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形式语言与当代审美视觉之间的矛盾。

张际才在对自然和生活的体悟中,转换了他经验中的笔墨语言。他借助西画的视觉表现,更多的是采用具有透视意味的空间,而不是传统山水画中的平面空间。创作实践中,他善于将光色效果与水墨渲染结合,将写生转化为一种笔墨语言化的感观方式,使画面在写实的基础上,又充分写意,特别是他作品中大胆的水墨渲染,使画面迷蒙而通透,厚重而华滋,质朴而秀逸,中国画笔墨自身的审美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拓宽了笔墨的表现空间和呈现方式。可以说,张际才的探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山水画的革新空间,而实现这一路迳的就是回到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回到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之中,感受新鲜的视觉经验。

传统从未停滞在某个遥远的过去,传统的笔墨意趣通过与当下审美视觉的一次次对话而不断浴火重生,从而与我们真正血脉相连。张际才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坚守传统、面向当代的山水画家。

文:庄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