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说“大臣之体”

说“大臣之体”

时间:2021-07-26 06:58:43

相关推荐

说“大臣之体”

说“大臣之体”

读古代史传,常见“大臣之体”的提法。一般来说,对一个臣子正面的评价通常是“XX有(得)大臣之体”,而负面的评价则是“XX无(失)大臣之体”,有无得失之间,评价迥异,也往往导向两种不同的结局。那么,何谓“大臣之体”呢?

欲明“大臣之体”,先得界定“大臣”。“大臣”是与“小臣”相对的。如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云:

“小臣昧死力言,大臣未能力救。苟诚为今日之事,未量后代之患,岂小臣之狂言,大臣之未思也。”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宋朝的政治语境中,不是所有臣子都当得起“大臣”的名号,至少在一定品级以上的才可以。余英时就认为,所谓“大臣”乃专指“执政大臣”而言,包括宰相、参知政事及枢密使(《中国文化史通释》,三联书店,,第27页)。

甚至有身为宰相而不敢称大臣者。如《挥尘后录》卷六载,司马光任宰相时,韩维为副相。一次,一武人来省中陈状,言辞颇不逊,韩维斥责道:“大臣在此,不得无礼!”听闻此言,司马光不胜惶恐道:“吾曹叨居重位,覆餗是虞,讵可以大臣自居邪?”由此可见“大臣”二字在宋人心目中沉甸甸的份量。

到了明、清两代,“大臣”一词的外延有所扩充,或者说“大臣”的含金量有所缩水。如在康熙皇帝起居注中,多见他把某省的巡抚唤作“大臣”(见《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庚子、十一月二十二日甲寅)。清代的巡抚为从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用今天的话来说,在清代,省部级的高官都可以称为“大臣”。可见,“大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在帝制时代,大臣无疑是整个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性构件(所谓“肱股之臣”),发挥着驱动、联动、掣动等重要功能。在“君相委托制度”(劳干语)的政治架构下,大臣的实际作用甚至要胜过于皇帝。皇帝可以随性,甚至可以经年不上朝,但是政府不能没有首脑来主事。在这个意义上,一个臣子具备何种素质,方能胜任大臣的岗位,出色地履职,并满足帝国上下对于优秀政治家的想象,也就是“大臣之体”命题的实际意义所在了。

历代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和高官因立身行事“有(得)大臣之体”,而受到当时后世的赞誉。如:

南燕的尚书左仆射封孚

“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晋书》卷128)

唐高宗时担任侍中的郝处俊

“性俭素,土木形骸,自参综朝政,每与上言,议必引经籍以应对,多有匡益,甚得大臣之体。”(《旧唐书》卷84)

北宋前期名相李沆

为人沉正厚重,时人赞其“有大臣体”。(欧阳修《归田录》卷1)

元朝前期名臣阿鲁浑萨理

向元世祖建议立铁木尔为皇太孙,然而在铁木尔面前却不居功买好,甚至数召不往,铁木尔即位后(即元成宗)奖谕阿鲁浑萨理道:“朕在潜邸,谁不愿事朕者?惟卿虽召不至,今乃知卿真得大臣体!”(《元史》卷130)

李沆

(947年-1004年)

封孚(337-407年)

另外一方面,也有不少高官甚至名臣被讥评为“无(亡)大臣体”,并因此轻则被斥,重则被黜。如隋朝的苏威“治身清俭,以廉慎见称”,这是其优点,然而“每至公议,恶人异已,虽或小事必固争之,时人以为无大臣之体”(《隋书》卷41)。气度气量上的短板让苏威的宦声大打折扣。

宋仁宗时的参知政事石中立好谐谑,如把司农司的水简称为“农水”(音同“脓水”,见《谈苑》卷2),以此被同僚弹劾:“中立在位,喜诙笑,非大臣体”(《宋史》卷263),结果被罢免。石中立之天性,更适合做艺人,却有妨于“大臣”的形象。

与之同时的枢密副使晏殊在一次随扈过程中以笏击人折齿,一样遭到御史的弹劾:“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宋史》卷297),于是被罢免枢密副使一职而出任外官。

因“无大臣之体”而被弹劾的宋朝大臣远不止此,典型的如宰相陈执中滥用私刑,捶挞女奴致死(《长编》卷177),知枢密院事章惇“专以强横轻肆,作俳谑之语,以凌侮同列,夸示左右”(《长编》卷361)。以上几人,或谈吐有所欠缺,或涵养有所不足,是以均不符合正统观念中“大臣”的标准。

再举两个清朝的反面例子。雍正二年六月,四川巡抚蔡珽谩骂属官,以致重庆知府蔣兴仁愤激而死,被雍正皇帝严厉训斥为“褊急任性”、“有乖大臣之体”(《世宗宪皇帝圣训》卷19)。

道光十九年,东陵郎中庆玉因不法而家产遭籍没,中间有隐匿寄顿情节,经讯庆玉亲戚户部主事全孚,籍没的消息得自刚蒙皇恩赏于紫禁城内骑马的工部尚书陈官俊。面对朝廷专案组的调查,陈官俊含混其词,意图掩饰,引起皇帝的强烈不满,斥其“殊失大臣之体”,结果被褫职(《清史列传·陈官俊传》)。

石中立(972-1049)

陈官俊(1781—1849)

综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大臣之体”不仅体现在重大的国家政治事件上,而且体现在日常的行政生活中。一个臣子行事周密、沉稳镇定、宽宏坦荡、公忠体国,懂得执经达权,会被认为有大臣之体;反之,即会被认为无大臣之体。

“体”自然不能解作“身体”,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范或体面,而是体统、体制、体例之谓也。易言之,“大臣之体”是帝制体制对高级领导干部的仪表、谈吐、气度、涵养、见识、修为的综合性制度要求,大体包括了政治修养、法治修养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当然,政治修养无疑是皇权最看重的,一个大臣如果缺乏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无论多么乖巧可爱,总是有失大臣之体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生命之体

生命之体

2019-11-26

假合之体

假合之体

2019-04-24

不病之体

不病之体

2020-04-22

[转载]如何达到纯阳之体

[转载]如何达到纯阳之体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