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走进“西北第一剪”伏兆娥:农村姑娘如何蜕变为国家级剪纸大师

走进“西北第一剪”伏兆娥:农村姑娘如何蜕变为国家级剪纸大师

时间:2019-11-05 19:11:09

相关推荐

走进“西北第一剪”伏兆娥:农村姑娘如何蜕变为国家级剪纸大师

民间剪纸艺人——伏兆娥

非遗人物档案:

伏兆娥,女,宁夏海原人,1960年出生,宁夏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回族剪纸)传承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华巧女”“中国十佳艺人”等终身荣誉称号。

剪纸艺人 伏兆娥

第一期“非遗会客厅”,我们走进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对话素有“西北第一剪”美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回族剪纸)传承人伏兆娥。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至少有1 500年的历史,现如今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一片片红纸带着浓郁的乡俗乡情,带着北方妇女在炕头窗下的情思,带着庄稼人的希望、向往和内心世界,飞向城市、乡间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那张红纸不再是一张普通的纸了,仿佛是一只只灵动的女性的手,抚摩着观赏者的心。

宁夏海原

说起兴仁镇,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

那片好像被人遗忘的土地孤寂地蛰伏在黄土高原上,任凭风吹雨打日月照耀。

然而,万物就是这么生长着,风雨日月又是无私的,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总会生长出人的真情,像大地上的氤氲苒苒蒸腾。

伏兆娥就好像是那片氤氲中一丝袅袅的光彩,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些养目的滋润。

正在剪纸的伏兆娥

自幼学艺剪出精彩人生

伏兆娥出生于农村,母亲是村里的剪纸、刺绣、裁缝高手,在母亲的熏陶之下,伏兆娥自幼喜爱剪纸、刺绣、裁缝。

5岁时,她就展露出剪纸的天分;10多岁时,就会裁衣绣花,成为村里心灵手巧的姑娘。村里谁家结婚,都要找伏兆娥剪喜庆的洞房窗花和礼品花。

过去,普通老百姓家的窗户都是用纸糊上去的,雪白的窗纸贴上鲜红精美的窗花,顿时满屋生辉,洋溢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儿时的伏兆娥曾怀揣着一把小剪刀,领着妹妹去邻村主动上门剪窗花来换取年货物资以贴补家用,剪纸一直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在剪纸的伏兆娥

结婚后,伏兆娥在农村开过5年饭馆,1983年她以自己开小饭馆的经历创作了剪纸《饭馆春风》发表在《宁夏日报》上,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独立创作剪纸作品,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获奖,她的剪纸技艺很快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被应邀为《女人这一辈子》《黄河绝恋》等多部优秀影视剧献艺,获得电影美工设计奖。

张贤亮

1997年是伏兆娥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应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创始人张贤亮的邀请入驻影城,成立了“伏兆娥剪纸工作室”。

在这里她的艺术天分得到更大的发挥,20多年来可谓是把剪纸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

伏兆娥剪纸工作室

在此后的岁月磨砺中,伏兆娥剪纸风格自成一派,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作新品,精湛的技艺被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誉为“西北第一剪”。

“来,看一看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大家现场剪人物肖像了,几分钟就能剪好……”

每当有游客走进工作室,伏兆娥就这样声音洪亮、大大方方地吆喝起来,大庭广众中“出售”自己的剪纸作品。

伏兆娥在影视城内的工作室为游客介绍剪纸作品

伏兆娥给游客现场剪肖像

为中外游客现场剪肖像是伏兆娥的独家绝技,目前已累计剪出肖像作品超过10万个。

凭借一把小小的剪刀,伏兆娥剪出了美好新生活,走向了国际大舞台,名利双收。

“我一直以来都是技艺和效益两手抓,靠着剪纸我把我的孩子都送出了国。”

采访中伏兆娥自豪地告诉记者。

伏兆娥在影视城内的工作室为游客介绍剪纸作品

虽然来了影视城这么多年,但伏兆娥觉得时间特别短暂,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同一个画家,伏兆娥是用剪刀代替画笔,看似她的剪纸风格大同小异,但永远有剪不完的内容。

伏兆娥剪纸作品《平安如意》

“我的作品北方文化风格突出,黄河文化的味比较浓厚。剪纸是心、眼、手三者合一,看着场面就可以剪出来,纯属原创。”

“各种人物、动物、事件场景,只要我能想到,只要你能提供,我都能剪出来。”

伏兆娥的肖像剪纸作品

“我剪的人物肖像画,面对面立等可取,大家都很满意,说剪得很传神。”伏兆娥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