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附子古今炮制方法概述(上)

附子古今炮制方法概述(上)

时间:2020-07-28 09:25:17

相关推荐

附子古今炮制方法概述(上)

1附子炮制历史沿革

狭义的药材炮制应该是“炮炙”,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加工方法。广义的药材炮制是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临床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从附子作为药物使用起,其炮制就客观存在,附子炮制的历史悠久,古今方法甚多,极不统一。汉代《金匮玉函经》就有关于附子净制和切制方法的记载,“去黑皮,刀到取里白者”、“破八片”,说明附子是洗净切片生用的。附子的炮炙始于汉代,首见于《伤寒论》,其中明确注明附子有“生用”和“炮用”两种用法,可见张仲景用附子生熟有定,炮附子开创了火制附子的先河,但无具体炮炙方法的记载。

晋·陶弘景首先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附子的具体炮制方法及火炮附子的程度,“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塘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里皮乃称之”,这是有关附子炮制方法最早的记载。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方法是“炮,炮去皮脐烧”。

到北朝刘宋时代已经有炮制附子以黑豆为辅料的记载。《雷公炮炙论》载有“夫修事(附子),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者去之,用刀刮之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于屋下土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由此可见此时已有炮附子,黑豆制附子两种炮制品。

唐代有采用蜂蜜为辅料炮制附子的方法。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首先提出“蜜涂,炙令黄”,在《千金翼方》中又增加了“(附子)去皮,蜜涂火炙令干,复涂蜜炙”的附子蜂蜜炮制品。从汉代附子的炮制均沿用炮、烧、煨、炒等火炮方法为主,南北朝炮制已发展为炮炙和用辅料(黑豆)制两种方法,唐代又增加了以蜂蜜作为辅料炮制附子的方法。五代时开始采用醋制附子。《蜀本草》载“附子、乌头、天雄、乌喙、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裹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

宋代又增加了以其他药汁生姜、黄连炮制附子的方法,也有出现了用盐作辅料的炮制品,并出现了“水浸制”、“煮制”的炮制方法。《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明确了“醋浸”、的方法:“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麴,至收采前半月,予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麦麴造醋,候照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荨去根须,干新洁甓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踩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慎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生姜制”的方法:“用附子一个最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逼,淬八生姜自然汁中;又依前火适干,复淬之,约生姜可尽半碗许,捣罗为末。”《太平圣惠方》首先提出关于水浸法“每日早以新汲水浸,日一度换水,浸经七日,去黑皮,薄切曝干为末”的记述。《圣济总录》中附子有“炮裂去皮脐”,“烧存性用冷灰焙去火毒”,“去皮脐烧令烟尽”,“以生姜半两,枣四枚同煮一时辰去皮脐切碎焙干炒”,“去皮脐用黄连各半两剉碎同铫子内炒微黄不用黄连”,“四两炮裂去皮脐趁热切作片子厚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去皮脐切,盐汤浸暴干炒”等用生姜、黄连、盐作辅料的多种炮制品。

明代新增了米泔水、蛤粉、地黄汁、甘草等作为辅料炮制附子的方法。《普济方》中记述了“(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同煮,焙干……”,“(附子)炮去皮,以地黄汁煮,焙干”,“(附子)炮制,米醋中浸,再炮,淬三五次,去皮脐”,“米泔水一盏,姜半两研,浸三日,次用蛤粉炒制,去皮脐”等炮制品。李时珍根据临床经验提出:附子生用毒性太大,即使要生用,也必须依雷敩的阴制之法炮制后才能入药,以正前人生用不制的现象。《本草纲目》:“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坼,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本草正》详述了煮时注意事项及药汁炙的得失。“附子之性刚急而热,制用失宜,难云无毒,故欲制之得法,夫天下之制毒者,无妙于火,火之所以能制毒者,以能革物之性,故以气而遇火。则失其气,味而遇火,则失其味,刚者革其刚,柔者失其柔。故制附之法,但用白水煮之极熟,则亦全失辣味,并其热性俱失,形如萝卜可食矣,尚何毒之足虑哉,……今人但知附子之可畏,而不知太熟之无用也。”姜汁制:“惟姜汁一制颇通弟,其以辛助辛,似欠和平,若果直中阴寒等证,欲用其热,此法为良,至若常用,而欲得其补性质,不必用此。”黄连制:“若制以黄连,则何以借其回阳。”甘草制:“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后益心脾,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后调营卫,此无他亦不过济之以仁而后成其勇耳”。明代张介宾对附子炮制主要用甘草制附子,并说明了其炮制方法和作用,《景岳全书》首先提出:“用甘草不拘,大约酌附子之多寡,而用甘草煎极浓汤先浸数日,剥去皮脐,切为四块,又添浓甘草汤再浸二三日,捻之软透,乃咀为片,入锅内文火炒至将干,庶得生熟匀等,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若炒太干,则太熟而全无辣味,并其热性全失矣。故制之太过,则但用附子之名耳,效与不效,无从验也。其所以必用甘草者,盖以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若欲急用,以原纸包裹,沃甘草汤,或煨或炙,待其柔软切开再用纸包,频沃又炙,以熟为度。”后世医家所用附子概不离上述炮制范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