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湖南省郴州汝城石泉古村

湖南省郴州汝城石泉古村

时间:2024-02-29 22:48:04

相关推荐

湖南省郴州汝城石泉古村

石泉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西北部的马桥镇中心,距离县城约14公里。石泉村始建于宋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村史,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根据《胡氏族谱》记载,淑政公也是由江西吉安府胡氏辗转多处,若干代后传至石泉村定居下来。他居下湾,上湾居住的是其弟淑行。如今二者相连,都归属石泉村,但“下湾祠堂为大宗”。石泉的布局,似一头“卧虎”,“其尾从乾方伸至坤方,两后爪伸至离方,两前爪伸至巽方,头卧艮方”,而胡氏宗祠位正处老虎的心脏部位。胡氏族谱《世基图衍说》中显示,当初先人选中此地安身,是有着严格的风水考量的。盖因其地形“两山对峙,中开如门,外横一障为平半山,与祠堂对,形若屏风...”毕竟家族的兴旺,始终是每一个族人永恒的追求。

上一张网上的航拍图,大家先来个初步体会。

到了现实中,可不是航拍图这么简单了。老牛按图索骥,很快看到石泉村中的一座门楼。经验告诉我,这就是祠堂所在。

门楼前有半月塘,这都与祠堂的要素相吻合。

朝门虽略显破落,但还是难掩曾经的辉煌。前面设五级青石台阶。

石阶两侧青石矮栏端部还雕有石鼓。

门楼由五跳斗拱出挑,大梁照例雕刻双龙戏珠,色彩绚丽、美观大方。

朝门上悬有牌匾三块,四周饰以精雕蟠龙。分别为“诰授 尚书第”胡腾,“诰封 钦谥忠简”胡铨和“诰封奉政大夫”。查了一下,胡腾是东汉尚书,湖南桂阳人;胡铨则是南宋名臣、文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谥号“忠简”。

朝门后另有一通牌匾“诰授 奉政大夫”广西西隆直隶知州胡闻道。

朝门入内正对一条巷口,所以前面设有照壁,上有大大的灰塑“福”字。

右转,即可见到胡氏宗祠。祠堂为三开间,地面又再次抬高。

大门上悬“胡氏宗祠”红底黑字匾,门联为:“千百年馨香俎豆,亿万老礼乐衣冠”。强调遵守礼法、祭祀先人的重要性。

最逗的,恐怕是祠堂大门前的腰门了,应该是后来加上的。

彩绘门神木雕,这次记得照放大图了。

细部欣赏。

户对正面雕太极鱼图案,侧面是鱼跃龙门。

两侧券门分别为“东成”、“西就”。

如前所述,整个村落几乎以祠堂为中心对称布置,所以左右巷道基本对称。

离开祠堂,向着古屋保存较多较好的祠堂东向而行。

一路的古建筑以青砖为主,采用此地惯见的“金包银”形式。大门的木雕十分讲究,充分印证石泉村以前的富庶与繁荣。

此漏窗四周饰以拐子纹,中间一朵盛开的牡丹,四角为灯笼。

“寿”字漏窗。

十字花纹加卷草边框。

路边间中可见沿街铺面,看来老牛蒙对了,这就是古村的主要街道。

一路上见到许多革命标语,例如这个“为革命种田”。

转角有一券门,可拾级而上。

进去后又是另一番天地,一屋还有一屋高啊。这个村子就是依山而建的,房屋沿山路两侧层叠排列,鳞次栉比。我总是感觉古人的规划意识比今人还强。

这就是“金包银”的内在了,青砖外墙里面包有土砖。这跟粤赣客家地区的做法与叫法相当一致。

这栋楼可就是豪宅了,高达三层,门窗木雕都相当精致。

层级之间,台阶十分明显。

从高处下望,所见应该是另一座小山。

一排两层楼房加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院子。

这个漏窗,主打“蝙蝠衔钱”。

这个大门上的题字“熏风入弦”,出自苏轼《望江南》中“熏风初入弦”之句,颇有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悠然自得之感;下面的“为人民服务”真可谓画风突变,让人虎躯一震啊...

青石板铺就的天井,还有排水沟。

走到高处,忽然见到房边一片绿色藤生植物包围着的光秃秃的树干。

我也忘记是在哪里看到过了,这是一棵千年古柏的存余树干。失敬了...

这个漏窗可是里外两层木雕花窗。

这时已经到了山顶平坦处。

比较罕见的带有大幅挂落的敞门。

这栋房屋凸出的偏房,怎么看都觉得像一座具备防御功能的耳楼。

斜门设计的大门,与漏窗形成较大的转角。

“寿”字漏窗。

户对上雕刻精美的蟠龙,连鳞甲都玲珑浮凸、历历可数。

三开间的房屋,中门门额书写“春华秋实”。

上开“寿”字漏窗。

侧面有小侧院。

石泉上头坪朝门,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村门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为重建。

再次眺望。

原路返回。

回到主街。左边建在卵石基坡上的三层楼房,更显高大不俗,这也是有钱人的住所了。

又见“为革命种田”标语。

转入小巷。

十分坚实美观的青石板路面。

过街走廊,联接起两座楼房。

村子东部,见到“上湾生产队”字样的平房。前面也说了,石泉胡氏始祖淑政公居于下湾,上湾住的是其弟淑行。先前游览的主要是下湾组,到了上湾这边果然感觉要萧条一些,毕竟,下湾才是大宗嘛。

上湾基本没有什么老房子了,问了下村民,直接前往村中现存最重要的古建--胡凤璋故居。

当时只顾着看,实际上的方位并没细想过。现在重新回看网上的航拍图,胡凤璋的故居其实也在下湾,位于胡氏宗祠的西北角,就是图中上方的大半月池处;近处的四方水塘,后面就是村中心的胡氏宗祠。也就是说,我是绕着逆时针方向转了一大圈。

航拍图其实都是在村子东边的上古寨所拍,严格来说是俯拍而已。

这就是胡凤璋故居前的半月池了,图中右侧就是故居所在。可惜有了多座僭建,已经无法直接看到故居了,只有中间一小段漏窗围墙彰示着一点点的存在感...

这是一张long longago的图片了。胡凤璋故居正面围有矮墙,由中间前后两排各两座正屋和两侧各一座横屋,合共六栋三层楼房组成。相传他娶了六个老婆,所以起了六栋房子。胡凤璋故居,始建于1933年,座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房屋,由六栋正房、厨房、柴屋、巷道、空坪组成封闭式的院落;故居前是一个数亩大小的半圆形水塘,总占地面积达1800余平方米。故居使用水磨青砖净水墙,屋墙全由青砖、青石板、石灰砌成,整个建筑群高大雄伟,中西合璧,装饰考究,具有很高的建筑和文化价值。

胡凤璋(1874-1949年),又名训忠、丙镗,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人。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当时湘粤赣边界武装力量最强的割据势力。汝城解放后,于1949年在桂东沙田伏法。这是一个反面教材。

进入故居。左侧有两座独立两层楼,感觉有点碉楼的用途。毕竟,老胡是土匪出身啊...

前面较高的坡屋顶就是故居一部分了。

适才所说的碉楼。

左侧为僭建。右侧为正屋第一排的两座。

门窗灰塑条框样式与彩绘,有着浓厚欧式风格。

大门则是传统中式。

旁边开有正六边形猫狗洞。

正屋侧面。

侧面的横屋。与正屋之间有廊道相通。

样式精美的券门,里面是楼梯间用途。

回到第一排正屋参观,采用顺时针方向。

第一座大门上刷有“心不离毛主席思想”革命标语。

窗扇有少许木雕花。

漏窗围墙仅存的部分,前面是半月荷塘。

“口不离毛主席的话”。

中间连接部分的小门。

西侧正屋与横屋之间连接部分完整,开有小门。再往西侧还有房屋,估计以前是胡凤璋故居的附属部分。

西侧通廊。

这边券门没设木栅门,可以清楚看到木质楼道。

后方通廊,同样开有进出的小门。

正屋第二排,同样是两幢三层楼房。中间是天井,设有环形排水沟。

最高指示: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这座大门上是“自力更生”。

最高指示:要节约闹革命。这个闹字的写法,还是第一次见。

这座就是“奋发图强”了。

第二排正屋全景。

回到刚才见过的券门,至此刚好一圈。

出来,又见到村子北面的小山,爬上去一探究竟。

结果又发现了一座洋楼建筑,就在胡凤璋故居不远。按资料,这极有可能是其侄子胡湘故居,正在修缮之中。

胡湘故居,是由两栋两层楼房和两边连接部位的两层通廊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欧式风格明显,中西合璧,极富特色。

正面设高大的欧式拱门。

侧面的券门,开在连接处通廊部位,进去就是院子。

旁边有楼梯上到二层。

“载酒裁诗”,好不诗情画意...

最后稍微说一下上古寨,也就是前面这座小山包。

上古寨是人称湘南王的胡凤璋为匪时期建筑的巢穴。整座寨子依山而建,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峭壁上全用大青石、青砖砌成,墙厚约1米,高约9米,围墙全长500米,从山脚到寨顶仅有一条狭窄的青石板阶梯可通,计有400余级。上古寨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0米,占地面积2947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炮楼,最高的炮楼有5层,寨上有大小炮眼400多个,房屋100多间,最高处有座八角楼,高达4层,全部用石头和三合土筑成。上古寨东面两座山头筑有碉堡,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现仅存部分遗迹了,我就没有上去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