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辩证治疗

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辩证治疗

时间:2022-02-16 00:50:04

相关推荐

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辩证治疗

慢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等,可归入中医的“水肿”,“尿血”,“腰痛”,“虚劳”等病症范畴。其病机为“本虚邪实”。由于慢性肾炎尿蛋白多为轻中度,多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治疗棘手。中医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效果.

一、病因病机

1.1脾肾气虚是慢性肾炎发病的基本病机。尽管慢性肾炎病因病机复杂,但脾肾虚损,尤其是肾气虚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唐容川《医经精要》云:“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脾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则发生水肿,肾不藏精,固摄无权,精微外泄,从而发生蛋白尿及血尿。尽管饮食、情志、风邪热毒、湿热瘀血等内外因素均是肾炎的重要病机,但它们均必需通过损伤肾气而发病,如果肾中精气充备,则不易发生肾炎,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

1.2湿热是慢性肾炎肾脏损害和持续进展的关键病机。湿热在慢性肾炎中普遍存在,它既是脾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也是慢性肾炎的致病直接因素,贯穿于慢性肾炎的整个病程中。湿热壅滞于肾,损伤肾的气化和封藏功能,肾失气化,则水湿潴留而水肿。封藏失责,精微外泄而出现蛋白尿,热伤脉络,出现血尿。同时,湿热伤络,煎熬血液,进一步形成脉络瘀滞。脾肾气虚可引起湿热蕴结,湿热反过来使脾肾损害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1.3肾络瘀阻是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直接原因。肾小球为一毛细血管网结构,相当于中医的络脉,其特点是血管细长,血管阻力大,血流缓慢,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易致瘀血停滞。慢性肾炎时由于脾肾气虚,气虚无力推血,血流缓慢,易成瘀血,加之外邪和内生湿热,热伤脉络而致瘀血证。肾络瘀阻可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引起蛋白尿及血尿。

二、治则治法

2.1补肾健脾调整免疫功能以治本。慢性肾炎的本质是“本虚邪实”,脾肾虚损是最根本的病机,即所谓“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因此,增强肾的气化功能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治本之策。用六味地黄汤联合四君子汤作为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方剂,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利解毒、活血化瘀药物。六味地黄汤为补肾祖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名方,二方合用,脾肾同补,相得益彰,使脾肾气化功能增强而起到扶正固本作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培补中土,以后天养先天,从而增强肾的气化功能。六味地黄汤滋阴有余而无温阳作用,故加入仙灵脾温阳以调整肾之阴阳平衡,加黄芪补气以增强脾肾气化功能,且仙灵脾、黄芪均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以上诸药联合,起到补肾健脾益气,调整肾阴肾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使肾内精气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慢性肾炎起到治本作用。

2.2清利解毒,抑制炎症,以阻断慢性肾炎的病理进展。现代中药研究,清利解毒中药不仅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许多清利解毒中药还有抑制变态反应和免疫性炎症的作用,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在补肾健脾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清利解毒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芩等,从而抑制肾内炎症,达到阻断病理损害及进展的作用。2.3活血化瘀通络,以阻断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脾肾气虚及湿热蕴结引起肾内凝血紊乱及血栓形成,以致肾络瘀阻,形成细胞外基质聚积及肾脏纤维化,即中医称之为肾内微型癥积导致肾单位毁损,肾结构和功能丧失。根据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结者散之”的理论,对肾络瘀阻及微型癥积加用活血化瘀中药以阻止细胞外基质聚积和肾脏纤维化。活血化瘀药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减轻血液的浓、黏、凝、聚的程度,改善高凝状态,阻止局部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细胞代谢。同时,活血化瘀中药也有抗炎和调整免疫作用。可见,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阻断肾脏纤维化。在补肾健脾清利解毒基本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中药。由于瘀血证是一个血液瘀滞、凝聚、血栓形成到微型癥积的动态的病理过程。将活血化瘀和活血祛瘀同时使用,阻断凝血过程的各个环节。

慢性肾炎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病理进展的关键病机为湿热蕴结,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直接病机为肾络瘀阻,且三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针对病机的各个环节,制定了“补肾清利活血汤”。验于临床,每多良效。

组方有熟地黄,淮山药,粉丹皮,山芋肉,泽泻,怀牛膝,茯苓,党参,白术,黄芪,仙灵脾,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甘草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辨证情况适当加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