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致母亲|民主党派前辈笔下的母亲

致母亲|民主党派前辈笔下的母亲

时间:2018-12-15 11:44:38

相关推荐

致母亲|民主党派前辈笔下的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母亲的爱温柔、无私且伟大,陪伴呵护我们走过成长岁月的风风雨雨。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对母亲的赞颂。

今天,团结妹特别撷取了数位民主党派前辈与母亲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笔下的母亲,与大家一起致敬母亲,并祝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民主党派前辈与母亲的故事

1937年前后柳亚子与家人摄于上海。前排坐者:柳亚子的母亲费太夫人,后排中间男士:柳亚子

柳亚子出生于1887年,他的母亲费漱芳出生于书香门第,曾跟清代大名士袁枚的再传弟子徐凡如学过唐诗。柳亚子的童年教育基本是由母亲负责的,母亲是柳亚子的第一个启蒙好老师。柳亚子3岁那年,费漱芳就让他站在红漆立桶上,教他识方块汉字,每天十数字。柳亚子4岁时,费漱芳向他口授"唐诗三百首",从而为柳亚子提高文学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母亲和启蒙老师,费漱芳不但教授前辈先贤的文章,还讲乡士先烈的故事。

——民革创始人之一柳亚子

张澜

在父母的培育下,张澜一直半耕半读,清光绪二十二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离家前,母亲拿出一双亲手做的新布鞋叫儿子穿上,希望他前程如锦。这是张澜第一次穿布鞋,此前都是穿父母为他打的草鞋,这双布鞋对于张澜有非常深刻的意义。那次考试结束后,张澜脱下新布鞋一直舍不得穿,每年只是逢年过节穿一二日,后来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穿的就是这双旧而又旧的布鞋。

——民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张澜

闻一多

19,闻一多正在美国求学。5月13日这天是那年的母亲节,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特意选了一张粉红色的信纸,用红色笔抄录下孟郊的作品《游子吟》以表孺怀,并祝母亲“万福金安”“寿比南山”。

——民盟早期领导人闻一多

施复亮

施复亮母亲祖上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因此施复亮很小便进入私塾,开始被灌输以传统的儒学四书五经,中学毕业之后,施复亮考上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这里,施复亮开始了自己思想的第一次转变:抛弃儒学,转而逐渐接触并投入新文化如火如荼的运动之中。

在宣传新文化之际,施复亮突然得知母亲因眼疾病重的消息,还得知母亲经常受到父亲的非人道对待,母亲的早逝极大地刺激了施复亮。他陷入到了对传统儒学伦理深深的思索,越来越怀疑排斥儒学中的所谓“孝道”,并写成了著名的青年反叛文章《非孝》。这篇文章犹如一声巨雷,炸响浙江教育界的同时,也彻底地让施复亮抛弃了四书五经,完成了政治思想的第一次重要转变。

——民建创始人之一施复亮

周谷城

周谷城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母亲连姓氏也未留下,一字不识,但很有主见。她懂得读书育人的道理,克服种种困难,将7岁的周谷城送入周氏族立小学,读了8年书。周谷城受他母亲影响很大,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农工党中央原主席周谷城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1868年出生在广东开平县堤洲的一个破产农民家庭,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由守寡的母亲艰难地将他抚养成人。司徒美堂孩童时代在家乡只读了4年私塾,就到广东新会县城一家小作坊去当学徒了。因为家贫年少经常受人欺侮,便暗自学武习艺,从小养成了爱打抱不平的侠义性格。

1880年,年仅12岁的司徒美堂抱着闯“金山”,寻找出路的冀望,毅然决定随同乡亲到香港,登上开往美国的轮船。母亲为了支持他,东拼西凑借来当时的“龙洋”52元买了船票,送他踏上了去往美国旧金山的征程。

——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

茅以升

一天,在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家里,兄弟几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庆祝母亲70岁生日。茅以升想起童年时代家中的一场大火,浓烟、火舌夺门而出,母亲为救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冲进火海……兄弟几人终于脱险了,母亲的脸上却留下了深深的疤痕。茅以升说:“我们兄弟几人能够学有成就,全靠第一任老师——母亲。我们大力弘扬母亲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精神,就是对母亲70寿辰的最好的祝贺。”他站起来,继续说道:“我建议以母亲的名字设立‘石渠奖学金’,奖励研究土木工程力学的优秀学员。”

——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茅以升

谢雪红在台盟总部门前留影

谢雪红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父亲谢匏是搬运工人,母亲陈银靠缝制衣服和给日本人帮佣挣钱贴补家用。因家贫孩子们都没有进过学堂,谢雪红从五岁起,就学会了挖野菜、煮猪饲料,帮助母亲喂猪。八岁到日本人家里当佣人,从女主人那里学会了说日本话,认识一些日本字。这对她日后从事社会活动起了不小的作用。

19,谢雪红的父母相继病逝。为了安葬母亲,谢雪红被以160块钱的价格卖给台中开杂货店的洪喜当童养媳。为了摆脱童养媳的非人生活,她自杀未成,最后终于逃回家中。

——台盟创始人之一谢雪红

民主党派前辈笔下的母亲

王昆仑

“父亲在清末做过山东某县的县官。辛亥革命后,父亲在河北省当县长,我出生在河北定县。母亲是一个穷书生的女儿,思想十分进步,很早就提倡放脚,反对穿耳朵眼。我的姐姐王兰就是受到母亲的支持成为北京大学中最早的三名女生之一。母亲同秋瑾有过交往,曾在家里为秋瑾寄存物品。我的革命活动始终受到母亲的支持。”

——民革中央原主席王昆仑

黄炎培

“世界上有美人,最美的是母亲;世界上有好人,最好的是母亲。”

——民建、民盟主要发起人之一黄炎培

郑振铎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民进发起人之一郑振铎

冰心与母亲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民进中央原名誉主席冰心

赵朴初

《报母恩》

百善无如孝为先,孝为根本性中天,

试看世上儿孙福,都是家中孝友传,

隔窗望见儿抱孙,我儿只知他儿亲,

单等他儿成人后,他儿饿断我儿筋。

——民进中央原名誉主席赵朴初

傅雷、朱梅馥夫妇在寓所花园(1964年)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

叶至善与家人(前排右起:叶圣陶、叶至美;后排右起:叶至诚、叶至善)

“我生的那天,父亲在不在母亲身旁,我从未听说过。母亲后来告诉我的,只是她自己的感受,说我是个难产,因为脑袋太大。那位女医生直叫她憋住气,她全身力气都使完了,我就是不肯出来。后来用了钳子,才把我硬拔出来。她乏得一闭上眼就着了,好像过一会儿才想起有过这么回事,方睁开眼,护士已经把我的小脸,贴在她的脸庞上。母亲一定轻轻地吻了我,可她没说。那一天是194月24日。”

——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叶至善

章师明

“母亲一生从政,却无名利之想。她极识大体,又乐于干小事。她有智有勇,但智谋皆形于平常。这里,仅举一例说明。1933年12月,李济深等人发起了福建事变,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父亲除任政府委员外,还兼任土地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父亲每主持一会,她便忙着发通知、作记录、整理材料。父亲每接待一个来访者,她便忙着安顿住宿、安排伙食、安插会面。总之,这个短促政权的每一天,对母亲来说都是漫长的,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直至精疲力尽。之所以未见她叫苦叫累,除了有当妻子的应全力维护和支持丈夫的事业,这样一个感情因素之外,还因为在她心目中,有邓演达作为生活的榜样。”

——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章师明

作者 _ 梁虹

本期编辑 _ 程子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