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冰川作用之三——冰川消融时的造山运动

冰川作用之三——冰川消融时的造山运动

时间:2020-11-05 00:25:16

相关推荐

冰川作用之三——冰川消融时的造山运动

在“冰川作用二”中我们分析了冰川的地质作用之一,即冰川形成时的造海作用。在这里,我们继续分析冰川的地质作用之二,即冰川消融时的造山作用。

以现存类型的冰川消融为例,分析冰川消融时的造山作用。

当单极冰川或双极冰川消融时,情况刚好相反。极地冰盖消失,大量的水注入海洋,海洋水面将升高,海水重量增加。极地冰盖消失,极地岩石壳将从原来的下降状态升起,地球的内部压力减少。岩石壳在以上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将收缩(见图5,a-c)。岩石壳面积缩小,引发造山(陆)作用(见图5)。

图5.冰川消融引起的造山(陆)过程. A,南极冰川;B,老大陆岩石壳;

C,由岩浆喷发形成的新海洋岩石壳;D,老海洋岩石壳;

E,最新大陆岩石壳;F,较新大陆岩石壳

因为现在的大陆岩石壳和海洋岩石壳相比,相当厚(宋春青和张振春, 1996)。大陆岩石壳的刚性远大于海洋岩石壳,海洋岩石壳受到压缩的可能性也远大于大陆岩石壳。所以,造山运动,主要发生在海洋岩石壳(见图5,b,c)。

洋中脊部分,由于受到两边的挤压,将封闭。若洋中脊两侧海洋岩石壳的比重相等、作用力相等,则洋中脊两侧共同上升,形成洋中脊隆起(这种情况为主)。若洋中脊两则的密度或作用力不相等。重的洋中脊一边海洋壳,有可能插入另一边洋壳的下面。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将形成造山运动(这种情况较少)。

洋中脊两侧的洋壳部分,在两边大陆岩石壳的挤压下,一旦海洋岩石壳宽度超过海洋岩石壳的刚性范围,海洋岩石壳将发生形变。要么隆起,要么下降。若隆起,就成为地背斜(海山)。若下降,就成为海盆(地向斜)。由于海洋岩石壳的密度比较大,再加上冰川消融后形成的海水增加,地球内压下降,海洋岩石壳下降的面积将远大于抬升的面积,也就是说,海盆的面积远大于地背斜的面积。

海盆一旦形成,将有沉积物在海盆里沉积。随着冰川不断地消融,岩石壳严重收缩。海盆边缘受到严重挤压,因为海洋岩石壳刚性作用,海盆底部将不断下陷。同时,海盆里沉积的上千米的沉积物,也进一步加剧了海盆的下陷。下降的海盆,将又会有大量的沉积物沉积。

海盆下降深度越来越深,盆口面积越来越小。海盆下陷到一定程度,就转变为地槽。

地槽下降越深,槽底洋壳的弯曲度就越大,当弯曲度越过洋壳的承受力时,槽底断裂。由于负压的作用,将造成大量玄武岩岩浆喷出。

随着地槽的下陷,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地背斜将被抬升。通过地背斜的抬升,来达到地槽和地背斜共同构成的浮力和重力平衡。

随着地背斜的抬生和地槽进一步不断下陷,将加剧地槽底部岩石壳和地背斜岩石壳的弯曲。当其弯曲程度超过连接它们洋壳的承受度时,将发生断裂。这就引起地震,引起地槽和地背斜的分离。

一旦地背斜和地槽分离,地槽因为失去两侧地背斜的牵扯,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由于地幔的浮力而上升;地背斜将因为没有地槽的支撑而下降,冲击下面的岩浆而引起火山喷发(主要为中性或酸性岩浆的喷发)。同时,地背斜岩石壳较重,地槽岩石壳较轻(地槽里沉积岩的比重小于火成岩性质的海洋岩石壳),地背斜和地槽岩石壳断裂时,地背斜岩石壳将向地槽下插入,这样,更进一步造成地槽抬升,形成中央隆起。从而形成地背斜和地槽之间的重新组合。

若这种组合型岩石壳达到一定厚度,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而抬升出海面从而形成陆地板块(见图5,b,c;E,F)。这称为造陆运动。造陆过程简化如下:

这样,由于部分或全部海洋岩石壳转化为陆地板块,使陆地板块增加,海洋相对缩小(见图5,a-c)。

图6.岛弧的形成. A,海洋岩石圈;B,大陆岩石圈;C,软流层;

D,海沟;E,负压腔;F,火山堆;“→”示火山喷发

海洋岩石壳和大陆岩石壳接触处,同样会有或大或小的海盆或地槽形成(见图6,b-c)。一旦地槽形成,在不断的、巨大的地球收缩挤压力作用下,由于海洋岩石壳比重比大陆岩石壳大,地槽将插入大陆岩石壳下面(见图6, d),地槽被压扁相贴(见图6, e),贴合处就是海沟(见图6,D)。

由于海洋岩石壳向大陆岩石壳下弯曲并挤压,就使陆壳下增加了两层新的岩石壳(见图6,e),根据“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被加厚处的大陆岩石壳将抬升(见图6,e-f)。这样,将使抬生的大陆岩石壳和未抬生处的大陆岩石壳发生断裂(见图6,g),从而造成火山,形成海沟后火山线(这种火山也为中性或酸性岩浆形成)(见图6,h)。

(编辑:关小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