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黄今工笔画马作品欣赏

黄今工笔画马作品欣赏

时间:2019-11-07 07:14:27

相关推荐

黄今工笔画马作品欣赏

马是人类的伙伴,马史的追溯可以涵盖整个人类史。有关马的艺术遗迹,在世界史上的各个阶段都能俯拾即是。

中国的马画艺术是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产生而产生、随其发展而发展的。古代把马画称作鞍马画,画种为鞍马画科,它是我国最早的画种之一,与人物画发展同步并进。中国马画艺术成熟于唐代,盛唐至宋是它的发展高峯期,那时出现了韩幹、李公麟等在绘画史上具有显赫地位的马画大师。元代的赵子昂等人也有一批很具影响的马画佳作。历史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宫庭画家郎世宁,是中国马画史上的一个奇葩,他用强烈的西洋绘画形式,结合中国的传统工笔技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但由于它过分注重光影立体效果的表现,与以线造型、讲究笔墨韵律的中国传统绘画相去甚远,所以这种画风终没有越出宫墙之外,随着清代结束也就消沉了。

纵观中国马画历史,工笔绘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古代马画真迹传世到现在的,有唐代数幅,为数较多的是宋元及清庭朗士宁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工笔画。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画马,是由近代画家徐悲鸿开始。发展到现在,用生宣纸画大写意马已经成为流行的时尚水墨画景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由河北移居到香港,香港的赛马活动使我视觉豁然开朗。赛马场地设在市中心,每周两次赛事,每次十二场,每场有十二匹以上的良驹出赛,每次赛事都可看到约有两百匹骏马如游龙般的展现。近距离接触良种名驹是件很惬意的事,在这里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居港后,我由喜欢马到喜欢画马,到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专门从事工笔马画的研究与创作。

沈括.宋代学者,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有一段对画兽毛的论述,他说:“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然”,原因是:“大凡画马其大不过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不可画”。

在沈括以前的各代却如沈括所说,画马无画毛者;在沈括以后的六七百年间可能是囿于沈括所说,画马也无画毛者。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在面颊上添加三根毛成为历史佳话,但对通身是毛的马匹 ,古代画家反到没人敢做画毛的尝试,一直是用线描双勾轮廓,在轮廓内加以渲染,成为千古不变的法则。至朗世宁画马开始尝试画毛,但在与马等大的巨制中,也仅仅是拂拭而已,对马毛未能作认真的描绘与表现。

马与虎一样,都通身是毛。虎毛长,描绘时容易出效果,在许多画家笔下栩栩如生;马毛短,表现困难,使画家们对马身画毛望而却步。如果只理解此一笔线即为彼一根毛,即使画虎也未必能画得生动。把画毛理解为是表现感觉,以画出感觉的方法来取得表现效果,那么画马同样可以毛色通身必现,与画虎相同。

我潜心研究马画十数年,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沉积、总结,在“其大不过尺”的马身,用有毛必现的形式来表现马的结构,捕捉马的精神,绘制成各色马匹,不单是回应了古代学者的偏颇论断,更是对自己于民族绘画痴迷的慰藉。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马毛技法的探索是无法而法的过程,这一目的实现,是在提高认识能力、调正审美意识基础上基于传统笔墨的发挥,其经验靠长期实践中点点积累。技法的突破与出新是对艺术形式完美的追求,其终极目的还是体现绘画作品成为精神载体的表现性。

我已著有《浭庐工笔画马技法》一书印行,做为引玉之砖,希望所创技法能对工笔画马的探索与深化有参考价值。更喜浭庐门下继有学人,文星(注2)、卓朴(注3)、卓君(注4)等都是多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创作旺盛的中年画家,近年隨我一起学习、作画,颇得浭庐画马精髓,成为浭庐画法骨干力量,并逐步有作品问世。

注释(1)黄今.号困翁,自谓浭庐老人,现为香港工笔画家协会主席。

(2)霍文星.唐山市人,多年从事中国水墨绘画,现为职业画家。

(3)黄卓补.1983年毕业于河北轻工学校美术专业,现为石家庄市《二十一世纪

美术培训学校》校长。

(4)黄卓君.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